
解决企业养老金缺口,从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前各地政府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缺口较大。一份资料表明,我国养老金每年流量缺口约为300亿元,存量缺口估计2至3万亿元。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尽快改善,这也就意味着若干年后,很大一批退休职工将面临无法领取养老金的困境。虽然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工作早已启动,但对养老金“入市”政府持谨慎态度,目前没有“入市”时间表。 更让人忧虑的是,企业欠缴养老金现象相当严重。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1月29日首次发布的《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报告表明:到2006年底,全国企业累计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436亿元,全国千万元以上的欠费企业177户,累计欠费45亿元。看来,仅靠政府的财力或指望养老金“入市”来弥补缺口很可能是不够的。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觉缴纳,另一方面,还需要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大养老金的征缴力度。 企业欠缴职工养老金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故意逃缴养老金;二是有些新办企业对政策理解的偏差,将社会保险当成了企业的社会福利,而不是应尽的法律义务,经常发生不缴或不足缴的行为;三是不少职工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敢怒不敢言,职工普遍害怕被用人单位知道自己投诉后会丢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企业的违法行为。 鉴于此,各地政府要对症下药,强化征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入库。特别是要把征缴重点放在一些新办的非公企业。劳动监察部门要督促用人单位为职工办理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障参保手续;社保经办机构要实事求是地落实好企业社保缴费基数;对瞒报、漏报的企业进行重点稽查,并通过地税部门强行代扣。 当然,要加大养老金的征缴力度,仅靠地方政府的自身努力还远远不够,国家应尽快出台《社会保险法》。目前,各地社会保险政策法规不统一,对出现的争议、纠纷无法作出准确的仲裁和判决;另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出现的支付压力,都需要立法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确定监督措施和法律责任。通过国家立法,为社会织就一张“安全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