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用工业化推动城乡共繁荣



——成都市郫县安德镇统筹城乡发展经验解析

□本刊记者 常江 蒋露 张芮雪

2007年8月9日。成都市社科院礼堂。整个礼堂座无虚席。近千名来自四川各地参加“全省新农村建设乡镇长培训班”的乡官镇官们聚集在这里,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场特殊的演讲报告。而台上的主讲嘉宾则是成都市郫县安德镇党委书记高建伦。

安德经验

  同是“镇官”,高建伦何以给这些同行们当起“教官”来了呢?

  因为,高建伦和他的同事们在安德镇这个并无特殊优势的小乡镇上,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使安德镇在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aihuau.com

  “安德经验”不仅使高建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使他带领的团队获得了2006年“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成都市“优秀基层党委书记”的殊荣。

“安德经验”受到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于是有了这场由高建伦客串“演讲嘉宾”的演讲报告,于是有了“安德经验”上升为“全省创造”在各个乡镇大力推广的示范效应。

必然选择

   “安德经验”的核心是“工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通过工业的跨越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条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高建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道,发展镇域工业是逼出来的,是不得不做出的必然选择。

  2005年初,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到安德镇考察,他看到的是“抽一支烟就能走遍”的小镇,要求镇党委镇政府抓住市里将安德镇列为“重点发展镇”的机遇,搞好“三个集中”,加快发展。

  高建伦说,当时市里已经加大力度抓统筹城乡发展,并把安德列为全市14个优先发展镇之一。市里县里对安德镇下了发展任务指标。我们被逼到非抓好发展不可的境地。

  当时的安德镇,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小镇,全年的财政收入不足500万元,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没有财力用于城镇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没有钱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安德镇和其他乡镇一样,被卡在“缺钱”这个“瓶颈”上了。

  钱从何来?高建伦分析认为,可以使用部份贷款,但贷款用了是要还的,弄不好会给财政背上沉重包袱;农业是享受政策支持的,不能从中获得财政收入;城镇部份土地可以通过整理进入市场变现,但土地是有限的,且政策“高压线”不能逾越。唯一的出路是发展工业。有了工业的跨越发展,才能实现财政持续增收,财力增强了才有能力办其他事业。

  以工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就这样逐渐清晰,并成为高建伦和安德镇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

  想好了就干,干就干好。高建伦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们一起,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发展镇域工业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至2006年两年时间里,安德镇狠抓工业集中区的发展,高起点定位、规划、建设成都现代工业港3平方公里的中小企业园,并使之升格为“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通过艰苦努力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园区一、二期共引进企业60余个,其中一期1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总额达15.6亿元。

  2005年入园企业完成产值2.3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100万元(接近2005年初全镇工业的总和)。整个园区建成后,入园企业年销售总额预计将会达到10亿元,年利税总额预计可达到2.3亿元。

  随着工业的跨越发展,近两年安德镇的财政收入已大幅增长,在高强度进行工业、城市、农业产业化基地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情况下,镇上财政做到略有盈余。这与高速发展势必产生大量贷帐的惯例相比,可谓“奇迹”。

  正是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安德镇实现了财政增收,扭转了财政困难局面;同时以工促农,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进了城乡建设,扩大了城镇规模,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居住向城镇集中。安德镇出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2005年4月,安德镇被成都市列为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当时安德镇的综合指标在全市13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中排名第11位;2005年初,安德镇的目标考核排名飙升到第2位;到2006年安德镇已无可争议地荣登第1宝座,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十个名次的跨越式前进。

  高建伦对记者说,省委书记杜青林说 “工业兴则四川兴”说得太好了。不要说全省,就是我们一个安德镇,如果不发展工业,统筹城乡发展就没有“抓手”,城乡一体化根本没戏。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用工业化推动城乡共繁荣
准确定位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安德镇工业集中发展区一期已引进项目52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8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投资总额达15.6亿元。京韩四季、丹丹调味等1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棒棒娃食品、吉食道食品等22个项目正加快建设,深圳巴蜀风、红杏、老房子等知名企业原辅料基地已陆续动工,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可达30余个。目前,工业项目实现一期一平方公司满覆盖,园区二期已签约12个项目。安德镇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实现跨越发展。

  与之相反,四川的一些中小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一直是难以打破的“瓶颈”。

  记者与高建伦谈起这个问题时,他不假思索地说道:“肯定是定位有问题!”

  安德镇招商引资非常成功,一定是在园区定位上有独到之处。我们请高建伦介绍了安德镇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的定位过程:

  从2004年起,安德镇就苦苦探索发展工业的问题。虽然安德镇拥有成都现代工业港中小企业园这一平台,由于园区缺乏明确的主题和特色,盲目招商,成效甚微。

  直到2005年初,高建伦突发灵感,敏感地意识到,红遍全国全球的川菜由于原辅料的加工原始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市场的需要了,川菜原辅料的加工生产应该走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路子,让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都能吃上标准的原汁原味的川菜。如果把中小企业园打造成川菜原辅料加工的专业园区,引进知名川菜企业在此建设自己的原辅料加工基地,不仅园区独具特色,而且有利于川菜市场的发展。加上安德镇本来就是“川菜之魂”郫县豆瓣的发源地,在安德镇建设川菜原辅料加工基地,这是对川菜历史的传承和对川菜文化的宏扬。

  高建伦的突发奇想,得到郫县县委书记杨文举的热情肯定,明确将中小企业园定位于建设成为川菜原辅料加工基地;与四川省餐饮娱乐行业协会建设川菜原辅料产业化加工基地的想法不谋而合,迅速达成合作共建川菜产业基地的意向;进而受到国家经贸委分管领导的格外垂青,在“川菜产业基地”前面加上“中国”二字,使其成为唯一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

  围绕“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这个定位,高建伦又进一步扩展其内涵和外延,按照产业链思维,构建了川菜原辅料加工配送基地、现代川菜餐饮企业的服务培训基地和现代川菜餐饮企业连锁化品牌展示基地;并根据川菜原辅料加工对大量农产品的需求,规划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从而形成四个基地支撑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的格局。

  这个定位站在很高的起点上,以其创新性、独特性、唯一性,受到政府、餐饮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起到“点石成金”的奇妙效果,产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波动效应。

  于是,红杏、大蓉和、老房子、深圳巴蜀风等知名川菜餐饮企业来了;

  于是,京韩四季、丹丹调味等知名调味品企业来了;

  于是,棒棒娃、吉食道等食品加工企业来了;

  于是,四川世创建设投资公司也来了。他们是主动出钱参与土地整理,投资建设园区,安置拆迁居民。

  记者问高建伦,工业园区招商都很难,安德镇短短两年招进这么多企业,应该很难的吧?

  高建伦却轻松地回答道,定位准确了,就象一个强大的磁场,对目标企业能产业巨大的吸引力,招商的难度自然就降低了,效果事半功倍。同时不贪大求洋,把目标瞄准中小企业。当然还要做很多艰苦的工作,人是第一位的,真干实干的招商班子是招商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农业产业化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业强省战略中,从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把农产品加工作为要重点发展壮大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四川不少农业县、镇发展工业却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离开自己的优势去搞没有资源的产业。结果优势丢了,工业也没能发展起来。

  安德镇不是就工业抓工业,而是结合自己作为农业乡镇的实际,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工业与农业互动发展的局面。

  安德镇依托川菜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蔬菜、珍稀食用菌、韭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如今,泉水村、安宁村建立了1300多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带动周边种植蔬菜5000多亩;交通村、安龙村规划建设了5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广福村、园田村建立了近1000亩韭菜基地,直接为大型餐饮企业提供原辅材料供应。带动周边乡镇种植蔬菜5000多亩,为川菜产业园提供优质蔬菜原材料。目前,通过工业带动的全镇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500多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27%,吸纳800多名农民就地进厂务工。全镇营销大户目前已达30余户,年销售额达1300余万元。

持续发展的保证

  记者到安德采访时,安德镇党政办主任王太平热情带领记者实地参观了“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和安德镇的镇容镇貌。

  记者见到的是: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规划建设区域,笔直的道路形成网状格局,道路两旁彩旗飘舞,绿树成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入园的各个企业在道路网格内布局,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已经建成投产的京韩四季、丹丹调味等企业已经实行封闭生产。一些企业的厂房正在紧张建设之中。据王主任介绍,“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实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成都现代工业港中小企业园已初具规模,安德镇本地区工业集中度达23.7%,为全县工业集中度贡献2.1个百分点。

  记者也看到,安德镇已经是一座美丽的新兴小城镇,道路宽阔,树绿花红,鸟语花香。举目望去,占地70亩,已建成8万多平方米,年内将交付使用的德兴苑农民安置小区与城市里的商品房居住小区并无二致;成都开发商前来投资开发的蜀郡8226;杜鹃城掩映地绿树丛中,其清新优美的一幢幢楼房成为安德镇最亮丽的风景;占地120亩的天府8226;上河居已正式启动;相继投入6000余万元完成安德民族商贸城、生产资料市场、食用菌市场建设;投资1800万元,全面完成两所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使安德镇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教育的城乡一体化;占地100余亩,投资5000万元的西华大学动漫学院,目前在校师生已达1600余人;占地450亩,投资1.2亿元的内江铁路机械学校,近期也将启动建设。

  记者还了解到,安德镇按照旧城改造出新貌,环境建设见成效的要求,实施了317线旧城片区拆迁改造和城镇两侧风貌整治。目前已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了2.1万平方米旧城拆迁和7万平方米城镇风貌整治,新增城市雨污管网6.84公里,城市道路21.8万平方米,全镇新增绿化面积11.74平方米,城镇建成面积由2004年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3.1平方公里。还投资800万元建成占地230亩的活水公园。投资800万元建设占地1250平方米的影视文化活动。并完成了镇卫生院的扩建工程和公交站的建设。目前正着手建设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和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安德镇财政实力增强了,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近两年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整治农业水利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交通和环境,全镇共新建、改扩建村级道路达30余公里,村道总长度已达50余公里,今年可望实现村村通公交车的目标。投资100多万元配置垃圾清运设施。投资120万元配置了劳动力培训中心内部设施,安排专项资金100余万元对全镇1.8万农村适龄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已开展各类培训120余期,参训人员达2.6万人次。为入驻“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的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同时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纵观安德镇近两年工业、农业和城镇建设跨越发展的事实,可以清晰地看到,安德镇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工业、农业和城镇建设都没有偏废,做到了工业重点突破,错位发展,特色制胜,打响了“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这一商业价值巨大的园区品牌;农业发展走上产业化道路,为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辅材料生产,实现了农民增收;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呈现优美人居环境,增加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同时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有效地承载了工业园区新增和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大量人口。工业、农业和城镇建设互动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安德镇走出的这条工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为四川全省乡镇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新鲜经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6543.html

更多阅读

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在阐释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国内房地产发展四大热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例,对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论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一、中国城镇化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城镇化战略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发展迅速,但却未能达成城乡协调发展目标,造成了地区之间差距加大,城乡之间差距加大的现状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促进五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吴晓青   文/本刊记者 文 丽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提出要以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将环保产业培育成未来经济新增长点。

声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用工业化推动城乡共繁荣》为网友夜夜烦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