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最近,在网上看到深圳罗书法先生提出缩短学制的建议,觉得是个好主意。
他的建议主要内容是:
——建议思路:减少学制、合并中间、缩短年限。。。
——关于现有学制设置构想:
合并前: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专2年→大学本科4-5年→研究生2年→博士2-3年,合计:24年
合并后简化为:小学5年→中学3年→大学3年→研究生2年→博士2年,合计:15年
缩短:6年
——合并与称谓:合并初中与高中为“中学”,合并大专和本科为“大学”
——合并前后年龄差异:
全部读完合并前:7岁上学+24年=31岁
全部读完合并后:7岁上学+15年=22岁
如果仅读大学毕业:7岁上学+11年=18岁
——关于减少学制、合并中间、缩短年限十大理由:
1、现在受教育年龄提前,幼儿园最早2.5岁入园,学前班已经把一年级的课程学完;再读一年级的课程几乎是在重复学习,学生厌倦,老师资源浪费……
2、小孩的智力发育提前,生活条件好,身体好,普遍比较聪明……
3、现代教育提前,信息发达,文化环境影响,促进智力发达超前……
4、初中与高中时间太长,浪费青春年华,与社会需求脱节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需要大量压缩……
5、大专与大学教育可以折中,没有必要2年或5年“两极分化”……
6、现在的青少年成熟较早,14-5岁已经发育良好,智力提前,应该在精力最好的时光里尽快进入社会接受社会实践体验和实际工作磨练……
7、学校毕竟是一个传授书本知识的地方,教学只能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人生综合能力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与亲身历练……
8、合并前从小学到博士读完全部课程,年龄已经达到31岁,30本该而立,而这时事业才刚刚开始,一片空白,要做的事情、负担的责任太多:工作、爱人、事业、家庭、小孩、住房等等,在多种集合交替相互压力下,难免顾此失彼,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人生有限,如果31岁毕业,60岁退休,加上节假日和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极少,人生苦短,不可以将用于社会奋斗的光阴全被学校消磨掉,白白虚度人生岁月……
9、合并后从小学到博士全部读完课程,年龄才22岁,这个年龄段参加工作正好,年轻力壮,精力充沛,工作、事业、家庭也有一个充裕的缓冲调理期,一切顺利,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小家和谐,大家和谐……
10、如果仅仅读完大学毕业,年龄18岁,正是人生的青春年华,黄金岁月,工作、事业、家庭有更充足的时间搭理与分配,对于个人成长、事业成功从时间分配上比较科学合理和时间分配充裕……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社会实践应用;学非所用,是教育的最大失败;学习的目标不可以和社会需求相脱节……
——时代在进步,教育要先行,教育体制创新理应走在时代进步的前面,教育不可以墨守成规,信息时代,时间速度一日赛如百日,世纪进化在压缩,倘若我们的教育还是几十年不变,这样导致的结果当真要误人子弟、误民误国……
——试问:我们的教育部门将如何给后人一个圆满的交代?
上述建言,有较大的合理性。当时我就把上述内容发在本校QQ群里,当时在线有老师(注意:这些老师个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过近20年以上的国民教育的学生),无不称其为“好主意”。
我的观点是:具体怎么缩短学制,再商量。但缩短学制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其理由有:
1、10年后,按人口普查数据预测,我国18岁到22周岁的人口数,只有2008年的55%。即新增社会劳动人口数将比目前减少近一半。
2、青壮年劳动力供给量的减少,必然减少高层次人才供给量,而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社会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将逐次步上升。
3、本人的切身体会是: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学校教的知识,的确有较高比例的内容,是没有用的东西,有的需要删繁就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反而少。
4、现在出现逆向教育现象。即小学教高中、大学的东西,小学生的课外作业难住大学毕业的家长的事时有发生。而大学,却要教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养成教育。
5、喊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始终落实不了的根本原因是:优质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决定——基础教育必然是应试教育。
6、10年后,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减少,高校量的发展与质的提高,高教毛入学率将达到60%以上,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入校考试难的现象在中国将逐步消失。
7、高等教育的确要从新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全国近1800多所高校,都向知识型、学术型、研究型发展,维持精英教育模式,已到尽头,需要分类发展。
8、“中国高考制度是一个好制度”的前提是——供需矛盾大,高教资源稀缺;当供需矛盾缓解的时候,目前的高考制度就不是一个好制度了,且本来就有不公平等社会垢病。
9、中国教育改革必须有大动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基础教育缩短学制,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为社会人才需求服务;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对心,政府要为教育提供资金支持承担规范的义务。
10、改革的最佳时机,就是2009年,从2009年小学一年级起,就按新的学制安排,到2020年就可能有第一届新学制的大学生毕业,按时间与适龄人口计算,迟了两年,因为,2018年是中国18岁到22周岁青年人口最少的年份。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也一样。
我建议:小学入学年龄确定为六岁;小学五年制;中学(高中和初中合并)四年制;大学四年制;硕士研究生二年制;博士研究生3年制(最后一年在研究单位从事实际研究工作一年)。这样,大学毕业19岁,硕士毕业21岁,博士毕业23岁。
全国高校分成三类:“985工程高校”向研究型发展;“985以外的211工程高校”和部分省属重点高校向工程技术型发展;其他高校全部向职业型发展。
高校允许民间投资者进入,地方国有高校实行政府、企业、个人联合投资、董事会负责制。政府资助立法,不论投资者,只论教育性质与定位。
我估计,罗书法先生是在看到教育部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后,发出的心声。中国政府的确比过去民主多了,这是和谐社会的本质所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后,台湾学人也有建言的。台湾省台中市台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系副教授王财贵先生也有长篇建言。他写道:“我在教育界已四十余年,从十五岁进师范专科学校,到现在六十岁任教于教育大学,一生都在教育界中,但对教育的观念大不同于师范学校之科班看法。我深切反省中国一百年来的教育,见其错乱胡涂,一向痛心疾首。方今看到贵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新闻,喜从心来,认为这是一个改革中国教育的大好契机。”
“吾人以为,如果单纯从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说问题,而没有一个改革教育的总的纲领,则无实益。如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改革教育的纲领,那么在此纲领的笼罩下,那些以前成问题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许能有妥当的解决办法或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不再成为问题矣。”……
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