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脑白金是史玉柱的“得意之作”,“礼品”定位则是脑白金的“点睛之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礼品”定位的成功直接促使了脑白金的成功。
也正是因为如此,时至2004,脑白金对礼品市场还是死抓不放。“面子工程”建设更是如火如荼。最近广告片中毫不掩饰的把“面子和礼品”全盘托出,持续不断的给消费者施压,旨在让消费者变“压力”为送礼的“动力”,利用销售旺季促成脑白金的销售。
然而,成功归成功,脑白金的市场地位已经大不如以前。认。随着“21金维他”“黄金搭档”“海王”等保健品牌的发展,脑白金一枝独秀的时代已成过眼云烟。各保健品牌对礼品市场的大规模介入,使得“礼品”不再是脑白金的专利,在脑白金的“礼品”道路上层层障碍,由于长期“自缚”而无法解决:
“礼品”文化价值的缺失
我们知道,“烟”和“酒”是我国的传统礼品,它们之所以成为“传统礼品”,是因为它们有历史,人们把这种历史转化为“烟酒文化”,并长期持续下来。所以一种产品要长寿,自身必须具有文化承载的能力,并且要让人们接受并使用它。
脑白金是一种科技型产品,它一出生就代表一种现代,一种时尚。很难找到与之相关的文化元素,因而在品牌文化的注入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再加上脑白金的操作者从一开始就怀着“急功近利”心理,摆着一副“见好就收”的架势,自然无心再对品牌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更不要说进行品牌文化建设了。从脑白金的“通俗易懂”的广告和前期“小央视”、中后期“不分档次”的媒介投放我们可以看出,脑白金注重的是一种短期知名度的塑造。这就是高知名度、低美誉度的来源。
因此在以销量为唯一目标的脑白金,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误导”“压迫”消费者取得成功的同时,也给自己埋下了“短命的种子”——文化价值的缺失
“礼品”概念的瓦解
“玫瑰代表爱情”,“鸽子象征和平”,脑白金能否代表“礼”?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脑白金能代表“礼”,那么“黄金搭档”“21金维他”等岂不是“非礼”了。看看大大小小保健品“礼品”之势。答案也就无须再证了。
随着礼品市场竞争的加剧,礼品的细分加快。“送给父亲的”,“送给母亲的”,“送给男人的”,“送给女人的”。越分越细,越分越散。在这种情况下,脑白金的“礼品”定位,就显得“空空如也”“高屋建瓴,着不着地了”。更有甚的是,连这个空行头也有人想瓜分,这不!中脉远红就提出“用心礼”“以空对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所以,尽管脑白金有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但它并没有把它明确的表现出来。“礼品”定位的声音远远盖过了“儿子送给父母”等广告诉求,再加上各方各面的“品牌稀释”,脑白金的“礼品”诉求效果日益朦胧。就这样,昔日成功的脑白金“吃了西瓜,丢了芝麻”,获得了利益却失去了将来获利的“种子”。
“礼品”流行因素的浸染
古典和流行是相对的,古典能够存在,因为它的过去精华的继承;流行也存在,因为它是对现在思想的反映。所不同的是,古典是长期的,而流行可以转瞬即逝。
流行之所以流行,因为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理。脑白金“礼品”定位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消费者有送礼的需要却无法做出正确的“礼品选择”。
因此,脑白金快人一步,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送礼概念——“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使人们的“无所适从”变得“有据可依”,促成了脑白金的销售奇迹。
但是,脑白金对“礼品”概念的“陷入”(创造概念不惜血本的广告投入),实质上是一种依附流行生存的投机行为。制造出流行后,如何延长流行的时间,就成为脑白金的第一要务。
所以,流行的利益在延长而不在保持。脑白金死死咬住“恶俗”的广告形式不放,已表明其溶入这次流行的决心,换句话说:脑白金将会和流行“共存亡”(史玉柱放弃脑白金而改做黄金搭档也许是预见到了流行的消失)。
“礼品”道路走到今天,脑白金已经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江河日下”的脑白金,看来终逃不了保健品短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