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家电有限公司 中国家电企业的扩张模式(2)——海信集团的技术经营模式的多重利



 1.海信集团的发展概要

  截止到2006年海信集团的销售额达到了435亿元,在2007年的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中位列第七位。其产品也由当初单一的黑白电视机延伸到家电、通信、IT、房地产等众多领域。时至今日可以说海信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家电制造商,特别是其平板电视在国内市场基本上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

  回顾海信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知道海信的前身是1969年在10几个具有无产阶级思想的人共同设立的一家青岛街头工厂。其后历经几次更名,于1994年正式更名为海信集团。在其主要领导人周厚健的领导下,海信步入了快速成长的轨道。从海信的销售收入我们能够看出,其成立当年的销售额仅有15万元,直到1992年前其销售额也还徘徊在5亿元以下。但从1993到1999年间海信的销售额却实现了飞速成长从不到5亿元高速成长到135亿元。从海信的创业到2006年,海信的平均年成长速度超过了40%。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使海信得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高速成长呢?笔者通过对海信集团相关人员的访谈和对海信成长资料的详细分析,得出了海信是利用其多年来形成的技术经营的核心优势,在短时间内大量兼并很多硬件相对较好的国有或集体企业,通过复制其技术经营的模式,实现了压缩成长的结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海信是如何确立其具有独特内容的技术经营模式的。

  2.海信集团的扩张利器—技术经营模式

  众所周知,在国内的家电企业中,海信的集团领导从创业阶段起直至今天就基本上是保持了技术人员出身的传统。因此海信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技术立企」的方针。

  通过对海信集团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笔者把海信的成长阶段分为四个过程(1969-1984年的自力更生期、1985-1992年的技术导入期、1993-2000年的高速成长期、2000年后的国际化期)。纵观这四个阶段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海信始终坚持了其当初确立的「技术立企」的方针。这也是海信能在国内众多的家电企业中唯一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即确立其技术经营的核心模式。

 海信家电有限公司 中国家电企业的扩张模式(2)——海信集团的技术经营模式的多重利

  海信的技术经营模式的内容可从以下几点看得非常明白:从公司建立的开始阶段就对技术部门实行倾斜政策;众多技术人员的培育(截止2004年海信的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4%);建立全国最大的技术研发中心;高比例的技术研发投入(最高达到销售额的6%);与国内其他家电企业相比数量众多的专利的取得;「技术孵化产业的核心理念」—对具有前瞻的技术先从信息收集开始直到设立研发部门,建立公司形成产业。

  可以说海信的发展史就是其技术经营模式确立过程的充分写照。从创业初期独立研制出中国最早的黑白电视,到20世纪80年代经过众多筛选花高价钱最终选择引进当时技术含量很高的松下集团的彩电生产线及技术、再到以后的从三星集团引进TPM/TPI的技术管理方式、直到近年的国内第一块数字视频处理芯片的设计问世,无不昭示着海信重视技术研发和技术投入,从而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制造和研发技术的技术经营模式。

  正如上面所述,海信集团的高速成长可以说是在其技术经营模式确立之后,通过在短时间内大量兼并相关企业,向被兼并企业不断复制其技术经营模式,从而实现其规模扩张和范围扩张的。那么下面我们来简略看一下海信是如何多重利用其技术经营模式的。

  3.海信集团的高速成长的要因—技术经营模式的多重利用

  海信的技术立企和其稳健发展的方针可以说在业界是非常著名的。因此截至目前大多数对海信做过研究的说法基本上都是从这两方面着手的,但并没有一个定论。包括对海信了解最多的迟宇宙也仅是从比较全方位的角度对海信的发展做了个剖析而已。

  但如上所述,笔者通过海信成长阶段的分析,得出了海信与海尔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多重利用不同,而是通过多重利用其技术经营管理模式得以飞速发展的。从1993到2000年间,海信集团兼并了数量众多的相关企业。其中比较有名的兼并案例如对山东淄博电视机厂,贵阳华日、青州无线电变压器厂的兼并。这三家企业可以说在20世纪80年代都是当地较有名气的电子电器的国有企业,但进入90年代后大多由于技术生产设备落后,加之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处于经营不善的状态。海信就充分抓住这一点,在当地政府的引荐下,对这些企业采取不同方式的兼并和技术合作,向被兼并企业引进其独特的制造和研发技术,不断复制其技术经营模式,从而在短短的6年时间内使销售额从当初的5亿元飞跃发展到135亿元。

  4.海信集团的未来之路

  无论是海信的数字平板电视曾一度占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还是海信推出的变频工薪空调引发的变频空调热,还是海信通过自主研发推出的国内第一款「HIVIEW」芯片,都说明海信在其「技术立企」的方针和「技术孵化产业」理念的推动下,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海信的国际化程度也达到了一定规模,进入中东、南非、东南亚等市场。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其技术研发的深度,与国际巨头相比还是有很大欠缺的,特别是在自主知识产权这一块。比如现在流行的平板电视的面板,占到平板电视生产成本的70%,其知识产权仍然被国外厂商所垄断,迫使我们的家电厂商只能在产业链的中游获得一点微薄的制造利润。还有海信的国际化,目前也大部分仅仅局限在发展中国家,对于竞争更加激烈的发达国家的市场还几乎处在零起步的阶段。

  尽管存在着上述局限性,但从海信一贯「技术立企」的方针,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和高投入来看,我们更应该对海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因为跨国巨头的技术知识产权领先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常年累月累积的结果。尽管国内很多人都强调我们的企业应该实现一个跨越式压缩式的发展,但技术是不能盲目的。因此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凭借海信对基础研究的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海信也能如当年三星的总裁李秉哲痛下决心打破日美企业垄断半导体研发的例子一样,总有一天海信也能实现其技术研发的飞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6794.html

更多阅读

广东家电企业 家电企业的三个新课题

 第一,随着中国家电企业大规模、低成本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失效后,如何培育一个新的竞争能力和新的商业模式?第二,如何融入移动互联的新时代?第三,我们凭什么征战全世界?   中国家电企业现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上,

白色家电企业排名 家电企业的“进退”攻略

继退出DVD市场后,步步高再次“断腕”,正式宣布退出生活电器业务。回望十几年来家电企业的市场进退与成败,作为公司战略的重要内容,家电企业应如何理性制定“进退战略”?又怎样选择正确的实施路径?  家电企业的“进退”攻略

传统家电市场的转型 生死转型,家电企业的2011

访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CEO博锋  2010年,是中国绝大多数家电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家电企业的阵痛之年,这一年因家电出口疲软、汇率上调、家电制造的主要原材料涨价,但内销市场增幅不大,大品牌企业价格下压,导致中国绝大多数家电

M2C:中国家电企业的突围之路

2010年7月24日,盘古(pangoo)CEO陈文辉宣布:“盘古正式进入内地市场,并将采用全新的DIY电视产品和M2C销售模式,突破中国平板电视价格战僵局,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产品购买、使用体验。”这家注册于香港,崛起于欧美的液晶电视制造商,凭借M2C

中国商务部直销企业 中国直销企业的主流化冲动(1)

策划人语 或许,从来没有哪一个盛会能如此吸引中国直销企业的参与热情,甚至是北京奥运会。 这就是上海世博会。 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是集体性地“扎堆”参与。 有三分之一的直销企业在分享上海世博会饕餮盛宴。在25家拿到直

声明:《海信家电有限公司 中国家电企业的扩张模式(2)——海信集团的技术经营模式的多重利》为网友落荒而逃的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