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于1月7日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通知,《纲要》涉及36个大的方面,其中特别重要并突出的是“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内容,获得人们普遍赞同。大家盼望已久的这股春风,于恢复高考32年后终于迎来,难免不引起各方面仁人智士的热议。
高中并高考不分文理科,有利于全面培养文理基础兼备的人才,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遗憾的是走了32年,这应该是问题的焦点。
实行文理合并,应该说这不是教育系统的需求,而是社会的需求。仔细想一想,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不断进入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那些从文科起步并进入各级管理层的人们,拥有私家车已经相当普遍。可是,由于他们文科知识面及其从事职业的局限,因而在面对科技实践之际,对于技术类的基本知识总是显得不足,甚至是力不从心;再看看绝大多数媒体人撰写的采访报道,或者是他们出版的著作,人们早就知道文科人士在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的常识性知识面严重不足。进一步地,由于文科出身的人士往往是各级各部门制定各类政策的参与者或决策者,因此,对社会或企业的科技发展,自然而然地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滞后效应。
另一方面,高考文理分科,让理工科人士天然地缺乏文学基础。由于数理化是他们高考的重点,因此,基础性的写作能力也普遍不足。看看现代流行的博客浪潮,理工科人士敢于开通个人博客的少之又少。
由此可见,社会整体而言,文科与理科人士之间,知识面上具有教育模式直接导致的差别;个体而言,要么文强理弱,要么理强文弱,复合型人才很少。进而是几十年来我们的科幻作品很少、思路很窄、档次很低的一个直接原因,也是各行各业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个直接原因。
高考取消文理分科,这是时代的需求,更是自然的趋势。尽管如此,分数高于一切的现实依然存在。高考强烈的驱动效应形成的强大学习压力,导致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的情况将依然存在。显然,这是教育一致以来企图引导就业的结果,是人们企图通过高分进入名牌大学,进而获得将来较好工作前景的片面追求。因此,文理合并的高考模式,只是对人才的基础性知识结构有利而已。
关于涉及到高考的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在于不要再用“偏题、难题、怪题”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电脑网络时代,什么难题都已经不是难题,扎实基础最重要。二是要确保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进而培养学生的素质与气质,以形成良好的综合修养。三是要确保学生的休息时间,以利健康成长。其中,尤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现在高中生的压力特大,几乎到了心理和体力承受的最大极限,一些学生的精神状态,几乎接近崩溃的边沿。回想30年前恢复高考的时候,那时虽然也紧张,但大家远没有现在的孩子们紧张与辛苦。
当人们的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公平合理之后,“高考高于一切、分数高于一切”之潜在的教学指针才将不复存在,以就业引导教育的良好社会需求才会进一步形成。往西看,参考美国的工资待遇,汽车工业的技术工人与大学教授的工资相当,大家都是中产阶级。往东看,政治前途方面,韩国总统李民博仅仅是中专技校文凭,终生教育并理论结合实践是时代潮流。
显而易见,当技术型工人农民与教师或公务员的工资收益相差无几之时,如何就业对个人收益已经不关紧要,特别是不影响个人的发展前景之际,高考潜在的指针效应才会失去动力,教育才会真正回到 “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使命上来。因此,普通教育的改革,需要强调国家社会在劳动分配机制方面更加公平合理的这个前提。同时也是今天人们十分关注的,提高民众GDP占有份额,随之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考不再分文理科,这样很好。但是,不要让教学引导就业,而是让就业引导教学,这才是教育改革需要走出的误区。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于中国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