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笔者发表了一篇 《中国人没有教养?》的博文。该文被各大网站转载以后,几乎都达到了一帖激起千帖回的空前评论效果。然而,很令笔者遗憾的是,大多数的评论几乎都把情绪发泄在了当前的政治体制、政府的失责和国民的道德上,很少有人从问题的本质上进行思考。观乎文章后面的评论盛况,笔者以为,“没有教养,应该归功于这几十年的反传统教育”一帖颇让我赏识。事实上,笔者本身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发表此文的初衷也就是在于引发大家对于教育的思考。
文章中,笔者针对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 “很多中国人受到过教育,但没有教养” 说辞,指出“我们没有必要回避当前的这些现实问题,也不必要因为某个人的揭短而歇斯底里地漫骂不止。事实就是事实,痛定思痛、勇于面对才是真正有教养、有素养的的现。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是承认这些现状的存在的,同时也及时地对我们的教育进行着有益的反思。”同时,笔者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们应该相信 ‘中国人没有教养’的论调只是一时的昙花臆断,觉醒的中国人民必定会在回归文明主流的创造与腾飞中,望而生畏、顶礼膜拜!”——我想,国民的素养问题是和教育息息相关的。为此,笔者不得不再次从教育的角度来谈论一下教育与教养的问题。
平心而论,学校本是学术的殿堂,是塑造灵魂和培养国民素质的净土与基石。作为主要教育者的教师们素来以“传道、解惑、授业”为天职,以“人师”为荣耀。但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需要进步,在当今社会中国人以“缺乏教养”而臭名昭著年代里,寻求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呼唤社会的支持与帮扶,就成为了学校教育的迫切需要与当务之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随着学校社会化的思潮泛滥,不仅没有改变学校教育的落后现状,相反倒使原本秩序井然、按部就班的学校教育更加雪上加霜,更加尴尬、困窘起来。
诚然,在我们轰轰烈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少的老师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着一些重技巧轻德行,重能力轻修养的认识与行为,这的确是教师遭致批判和教育必须改革的原因。但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学生们骑车闯红灯,如入无人之地;看到的稚气未消的小孩子夹着香烟,吐着烟圈;迎面走来的,勾肩搭背、横冲直撞、随地吐痰成了家常便饭;在公车上大声喧哗、哄抢座位,粗口无所顾忌,让人避之犹恐不及;有的小孩子竟然会竖起中指,说“FUCK”等等又是谁的责任?当社会和很多家长过多的把期望和责任压在学校和教师身上的时候,却忘了自己的责任,还不光彩的扮演着孩子成长生涯中的种种诱因。你看看,真正闯红灯、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粗口等不文明的大多数是成人。在成人一手操作的各种选秀、造星运动中,钱财是多收了三五斗,孩子们却失去了纯真、质朴,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原则。这又岂能是教师的苦口婆心所能挽回的!
当我们一味地追求平等教育、民主教育、自由发展教育的时候,社会的教育究竟又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电视里面的打打杀杀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让学生学会了拉帮结派、藐视一切;教师稍有批评,不是直接顶撞,就是家长大打出手,教师地位的丧失,人身安全不得保障,这就是社会教育的功效。网络中裸体图片成为时尚,性爱淫乱成为主流,不少的学生也就象摸象样、一丝不挂地拍写真,甚至懵懂地走上了性尝试的歧途,这也是社会教育的功效。媒体娱乐倾向于“超男超女”等金钱与功利的节目,营造了一夜成名、瞬间暴富的思潮与氛围,让学生放弃了执著与奋斗、操守与文明,走进了急功近利、贪图浮华的怪圈,这又是社会教育的功效......面队社会教育这种宏大的思潮和强大的阵营,那些微不足道,遭致种种非议和攻击的、手无寸铁的学校和教师又能如何?“没有教养”的罪魁祸首究竟又当是谁呢?
人的教养是一个人的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是在学习和受教育过程中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简单地可以表现为:“懂文明、讲礼貌、有爱心、尊重人、守信用、守秩序、正派、真诚、关心人”等等。教养不是天生俱来,但可以从父母身上学来,可以从学校的集体行为中学来,可以从身边和社会中每个人那里学来,也可以自学成才。有教养不是能装出来的,如同人的本性一样会自然流露。有知识不等于有教养固然是定论,但在广大教育者夙夜幽思改革的同时,社会和家庭是否也应该进行积极的反思呢?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而在今天,为父的一人之肩早已承担不起孩子的教育重任。孩子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社会环境的和谐、学校的集体培养、家庭的人文熏陶,自身的后天努力,缺一不可。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亲手栽下的树苗不再成为有用之材,面对他们,我们该叹息谁?
“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问题在于,我们究竟给孩子播种了什么样的种子。“西方文化”全方位的冲击、淫乱思潮的过度泛滥所形成的社会氛围,才是学校教育受到冲击和影响的根源所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适时地传承这个文化命脉,使之不断更新,以适应中国社会和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古代思想智慧的温习与发掘,回顾文化发展的源头,在响应世界文化发展的同时,构建一个真正“和谐”的文化氛围与社会氛围,使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殊途同归,而不至于背离教育的本质与主流。
我们期待着“没有教养”不再是中国人的代名词,期待着社会化教育与学校教育行为一致、殊途同归,期待着学校社会化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与腾飞的中流砥柱、坚实基石!
(李吉明2009年2月21日于新乡市二十六中学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