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国大学生最沉重的痛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你逃了吗

    无论你漫步在中国的哪一所高校,你都可以“欣赏”到一道让人极其痛心的“风景”。几乎每一间正在上课的教室里,都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而讲台下的学生们则一个个精神萎靡,形容不振。有的呼呼大睡,有的看小说消遣,有的谈情说爱,有的狂发短信,有的玩游戏,有的发呆,更有的大学生实在无聊得可以要么在白花花的墙壁上自由发表“言论”,使墙壁成了“一塌糊涂自由论坛”,要么玩起了小孩子的游戏——叠纸青蛙,玩起了青蛙跳远,重温起了童年的记忆。

    这还是在上课的学生,何况每节课还有好多逃课的学生呢。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成了当今大学生的至理名言,必须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你逃了吗?这成了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就像我们的父辈当年见面就问吃饭了吗一样的普遍和关切。

    是什么时候,大学课堂开始变得黎明静悄悄了?

    是什么时候,大学课堂开始变得死气沉沉了?

    大学课堂教育,怎么了?

    我们的大学生一提起课堂就是两个字——郁闷。毫无疑问,在这群天之骄子考上大学之前,他们绝大部分人在中小学都是认真听讲刻苦学习的好学生,他们绝对不会每天把七八个小时的宝贵时间白白地虚掷,浪费掉,像这样的节节课睡大觉对于当年的他们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在那个时候他们的心里绝对是不可饶的罪恶。然而仅仅是一两年后的今天,他们就大变样了,变得很多时候连他们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哪里有课堂,哪里就有他们最消极的生存方式。

    还有一个怪现象,很多大学生在专业课上不认真听讲,在选修课上却很认真。很多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冯频繁逃课,却报了很多四级班六级班学得津津有味。有些学生不在课堂上课,却在外面进行各种认证非常积极。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自学其他课程学得非常不错。

    当教育走到这个份上,也难怪我们悲哀了。当学生走到这个份上,也难怪学生们悲哀了。他们失落的,是激情,是热血;他们虚掷的,是青春;他们浪费的,是生命。大学课堂,早已成为中国大学生们心头最沉重的痛!

                            老师把我们当小学生

    中国大学课堂沉闷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很多人包刮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批评。但是他们都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学生们,认为是大学生们腐败了,堕落了,其实,这实在是大大地冤枉了我们的大学生们,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他们才真的很无奈,很愤怒,他们才是真正的可怜虫,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他们才是真正的牺牲品。他们愤怒过,他们抗争过,可是在强大的落后的教育体制面前,在顽暝不化的办学者面前,他们不过是一群任人宰割的蚂蚁。

    造成大学生不喜欢上课的原因之一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我们暂且不谈大的,仅仅从课堂教育入手。我们的大学课堂仍然以教师讲述为主,由学生在下面不停地记笔记。而教师讲授的内容几乎全部是课本上的内容,学生们相当于把课本上的知识点重新抄了一遍。老师在讲授的时候,也只是把课本上的内容大致地解释一遍。这不是在画蛇添足么?对于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说,凭着他们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凭着他们十二年的学识修养,凭着他们十二年的知识积累,难道连几本课本都读不懂么?难道连几本课本都不能理解么?凭着他们在高三一年系统的专题复习,凭着他们十二年来所作的大大小小的笔记,难道他们还不会自学么?难道他们还不会自己归纳总结做笔记么?这也太小看我们的大学生了吧?一位河南的大学生无奈地对记者说:“老师把我们都当成了小学生,还要手把手地教我们。”实际上,我们的大学生们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经过严格的层层选拔,他们在入学之初就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无须老师再照着书本“念经”。在他们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老师又何必还要越俎代庖,令人家不畅快,令人家烦恼?做些不必要的事,白费力气?

    很多同学告诉记者,他们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上课之前都满怀激情地进行了预习,作好了笔记,把一些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都掌握了,把一些不懂的地方都做了标记,希望能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中一鸣惊人畅所欲言,显示自己知识的渊博和对专业的浓厚兴趣,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以便老师和同学对自己刮目相看。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他们自愿地努力地满怀激情地投入了学习。可是真正到了课堂,他们的心就凉了半截。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憧憬顷刻间化为泡影。他们美丽的梦想从此破灭。因为他们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大学里的老师也还要拿着课本来讲授,也还要他们把课本上的内容重新抄一遍,原来大学的课堂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讨论,交流!他们已经自己作好的笔记全部失效,得重新作笔记,他们已经掌握好了的知识,还要听老师从头到尾再讲一遍。他们失望了,彻底地失望了。已经学过了的知识,还要再学一遍,已经懂得的东西,还要再听一遍,就好象已经尝过的菜,还要再尝一遍,岂不是很无聊,岂不是无味透顶?岂不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是为了学习新知识而来的,不是到大学来浪费时间的,从此,他们的心就死了,他们上课再不会去听,他们也再不会去预习,他们也不会再自己去作笔记,这一切都让他们特别的烦,特别的痛。好学,求知,创造就这样被我们的师长,被我们的课堂简单地粗暴地活生生地扼杀了。

       

                              教师是这样的素质

    造成大学生不愿听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高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不高不仅仅表现在知识储备不够,学术修养不足,更表现在有些教师甚至是教授教学态度不端正,师德败坏。现在高校充斥的都是一些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的教师,本身学识不足,社会历练更是没有,上课除了把课本上的东西照着念念之外再讲不出个什么。很多老师自己也没有把一些基本的东西弄明白,面对学生的提问含糊了半天也还没有个能说服人的解释,只好讪讪地引用韩愈的名言“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亦不必贤于弟子”来开脱自己的责任和表明自己的谦虚。呜呼,如果学生们都比自己的老师厉害,他们还用得着来向老师请教吗?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足够的学识,还有资格还有能力来传道授业解惑吗?我们的老师,也真是“谦虚”得太伟大了。有的老师讲不出什么东西,就在上课东拉西扯以便拖延时间,还美其名曰是为了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不能只局限于本专业的学习。可是我们的老师却忘记了,本专业的东西都还没有学好,还有什么资格谈开阔眼界?开阔眼界学生们自己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还用得着你来东拉西扯吗?你这样的没水平的东拉西扯学生们又能开阔多少眼界呢?一位来自大西北的学生向记者介绍时流了泪:“我真的为我们的父母感到悲哀,为我们自己感到悲哀。他们真的不值,非常的不值。他们怎么会知道,他们每年花上上万元的巨款把孩子送入了他们最信赖的大学,会是什么样的结局?他们以为四年之后孩子们大学毕业了,是知识分子了,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报答他们二十年含辛洫苦的养育之恩,为家里松一松担子,他们怎么会知道大笔大笔的钱花了,二十年的辛苦过去,孩子们仍然是一无所有?他们怎么会知道我们投在的是这样的老师门下?一般的老师也还罢了,可恨的是一些教授也是如此。我真的感到非常的愤怒,这样的教授有什么资格每月拿几千块的薪水?水平连我们的高中老师都不如。可是我只是一名学生,我无能为力,我唯一能做的只是大声地哭泣。“还有的老师思想严重地偏激,自身水平不怎么样,却要求学生考试时必须按照他上课教授的笔记回答,稍有不合,就给你一个挂科,学生们敢怒而不敢言。

    有人戏称我们的大学里是”一流的学生,二流的先生,三流的管理“,其实这不是戏言,而是事实。我们的大学生们,委屈你们了。

    我国一些名校的教师们到底眼界高些,思想到底开放些,允许学生们自由学习,上课时不要求学生们做笔记,只要学生们听就可以了。上课讲的都是些专业内学生们感兴趣的有争议的前沿课题,然后由学生们讨论。至于课本基本知识,对不起,学生们自己在课余时间学习。考试的时候,随便学生自己发挥,只要言之成理,只要有一点专业修养,统统放行。当然,这些教师大多是名校的教授们。名校的教授都不以自己为权威,我们众多的一般院校的教师们反而要以自己为权威么?不觉得自己太”臭“了么?但愿我们的大学生们早日拥有自由学习,自由表达,自由创造,能得到名师指点的福气。

                             教育可否高效

    教育可否高效?

    答案无疑是非常肯定的。然而我们现今的教育仍然在低效率高消费中徘徊。仅仅以公共英语课为例,我们高校中公共英语课上一直都是由教师在课上一课一课地讲解,讲语法,讲翻译课文,学生们在讲台下听讲。但是这样讲有什么效果呢?一点效果也没有。大学里公共英语课实际上学生们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单词。大学里骤增的单词量令许多大学生束手无策。很多同学单词背了又忘,忘了又背,上课的时候还有很多单词是一片陌生,还谈何听讲?英语课上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听天书,什么也没有听懂,白白浪费了一节又一节课的时间。什么才是英语学习的正道呢?英语是一门语言,作为一门语言无非就是要多读,多看,多听,多写。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动情地说:“英语学习特别简单,假如你现在下决心找出几十篇文章,你把他们背得很熟的话,你可以变成英语专家。”我国著名语言大师林语堂先生告诫我们说:“学习英语唯一的正轨,不出仿效与熟诵。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熟诵则仿效之后必须回环练习,必须能顺口而出而后已。凡能依这方法读英文的,无不成功,而且十分容易。是学习英语的康庄大道。凡学英语,必学整句,不觉中将其句法语音整个吸入。”

    笔者认为,英语课上老师根本不必讲语法,讲翻译,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学,在大声朗读中学习英语。具体做法为,可以让学生们在上课时间什么也不做,就只读英语课文,英语原著就可以了。刚开始可以读英汉对译原著,先读英语,再看汉语,再读英语,如是反复。读一两个月至一个学期之后,就可以很轻松地读纯英语原著了。这样大学两年下来,英语原著读了不少,英语读熟了,单词掌握了,句法熟悉了,甚至可以出口成章了,不再是哑巴英语了,听力也提高了,很轻松,很有趣,还了解了很多西方语言环境下的知识,提高了英语文学修养,岂不是一举多得?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当年也就是这样学的,他极大地成功了,在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可是遗憾的是仅仅是反响而已,中国的课堂还是那个老牛拉破车纯粹是浪费时间的课堂,难怪很多大学生上英语课宁愿逃课,却到外面去上什么四级班,六级班,提高班,冲刺班。具有讽刺薏味的是,大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了两年却过不了四级,报了四级班却一个学期不到就轻轻松松过了。

 课堂:中国大学生最沉重的痛
    英语如此,专业课也是如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有关专家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人们通过听讲,只能记住其内容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十,可通过讨论能记住百分之三十,而通过实习可记住百分之六十,呈成倍增长。专业课上老师不必再讲什么理论知识,这些应该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学习掌握,在课堂上应是进行案例教学,老师指导,学生讨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增长了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学生们很感兴趣,老师也轻松,效率更高。何乐而不为呢?

    实际上中国的课堂改革并不难,西方有很多的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学生们对现有的课堂教育早已强烈不满,改革的呼声日涨,可谓已水到渠成了,可是我们的领导者们却依然笑呵呵地在外面东应酬西参观学习,对学生们的呼声痛苦不闻不问,奈何?

    中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已经达到了二十年来的最低谷,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到达了非常危险的地步,可是我们的领导者们依然不警觉,他们的懒惰麻木已经深入到了骨髓,他们不知道,再这样下去,不出十年,中国的大学课堂上将不会再有听课之学生,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708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 少数民族讨厌回族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整体信仰伊斯兰教,故主要的生活方式为伊斯兰,回族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

转载 中国改革最大的红利,首先在于政治 易基改革红利

原文地址:中国改革最大的红利,首先在于政治作者:anmin0001中国改革最大的红利,首先在于政治一、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高增长的时代结束今年5月,全国财政收入12749亿元,同比增长6.2%,终于恢复正增长,止住了连续两个月的跌势了。而社会各

巴蜀松:中国可能最早摆脱次贷危机影响转

很可能是这样,因此这轮全球的股市调整,中国股市也应该最先见底大幅度反弹,技术上也可能这样。随时准备出现大涨。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铁路?附:巴蜀松:中国可能最早摆脱次贷危机影响2008年10月27日06:18 上海证券报 作者:唐真龙   

晋如说儒》第六讲:中庸是最高级的自由-

晋如说儒》第六讲:中庸是最高级的自由明德讲堂腾讯儒学徐晋如2013-12-13 18:525本讲主题:自由一词,自戊戌变法前传入中国,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发展、更好的进步,却使近百年中国处在时时的动荡之中。这是因为中国人从来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何谓

刀口谈兵:中国拥有最先进的潜艇技术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81军旗 发表于2015-6-27 18:36泰媒:泰国海军决定采购中国潜艇发表时间:2015-06-27 08:28:37昨日,《曼谷邮报》称,泰国海军已经确定采购中国潜艇,泰国海军1951年后不再拥有潜艇。据悉,参加这次竞争的还有德国、韩国、瑞典等国的潜艇。负

声明:《课堂:中国大学生最沉重的痛》为网友九封至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