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其实很讨厌



柴福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内容摘要] 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社会,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人,是创新人才,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点,中国还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创新人才”其实是很讨厌的一类人群。要建设创新人才发现、教育、使用的社会人才系统,是一件十份痛苦的事。

[关 键 词] 创新人才   稀缺资源   人才特质   创新机制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在中国,已被认为是一切工作的首要,是事业发展进步的必然。在实践中,因为对创新人才的识别问题没有解决,理论上对创新人才都表示十分渴求,真正遇上一个具有创新特质的人才,往往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好领导”的人、讨厌的人。目前,中国真正在努力寻找创新人才,外企为首,内资先进企业次之,高校更次之,行政单位根本没有创新人才的立足之地。

外资企业招聘过程中,学历等方面已经越来越被看轻,他们更看重的是人才的“三商”,即智商、情商和胆商。正如有关专家说,“胆商”就是胆略,有商战的胆略,敢于抓住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胆商,揭示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能够提出问题的人是善于思考的人。

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教授罗伯特·萨顿(Robert Sutton)提出的“创新的规则”显得如此的离经叛道,他的观念与几十年传统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格格不入。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我们要从“离经叛道”中识别人才的创新潜力。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创新人才呢?

 

一、国内教育界对创新人才内涵的理解[1]

 

虽然各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各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以来,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术论文不胜枚举。但对于什么是创新(创造)型人才,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其实很讨厌

——所谓创造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

——创造型人才的主要素质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这个概念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是并列的。实际上,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

由此看出,我国教育界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或创造型人才的。这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只要专门培养人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便可大功告成。虽然也有个别专家的定义、解释涉及到了基础理论知识、个性品质和情感等因素,但并没有形成主流。

创新人才内涵的国际定义。

在国外的有关文献中,我们并未发现与“创造型人才”或“创新型人才”对等的概念。一些相关的概念如“cre-ativemind”、“creativeman”、“criti-calthinking”等,大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特点。

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国要宽泛一些,他们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从国外有关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阐释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应该注意的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视已有很长的历史,只不过近年来更加突出而已。

在英国,培养绅士型的领袖和学者是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什么是绅士型的领袖和学者?按照英国19世纪教育家纽曼的话来说,就是“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情趣高雅,判断力强,视野开阔的人”。牛津大学校长C·鲁卡斯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要有很高的技术,非常宽的知识基础,有很强的个人责任感、革新能力和灵活性。个人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的技术以适应其需要。”至2001年,牛津大学共为英国培养出4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首相。

德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深受洪堡大学理念的影响。至20世纪,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大学应该培养“全人”的理念,追求“全人”前提下的创新。

美国大学教育有着自由教育的传统。早在20世纪初叶,弗莱克斯纳就提出大学教育应培养社会的精英。至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批评美国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专业化和非智力化倾向,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人,使人成为作为人的人、自由的人,而不是片面发展的工具。大学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发展人的理性,养成智性美德,实现最高的智慧(睿智)及最高的善,从而培养出“完人”。美国有许多大学其实都在追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截止到1998年,仅哈佛大学一所学校,就已有35名教师、38名毕业生获得诺贝尔奖,可以说是培养创新人才最成功的大学之一。该校以追求真理为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上以全面发展的人、有教养的人为目标,强调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受过广泛而深刻的教育的人,是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麻省理工学院(MIT)也很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该校规定:“MIT的本科教育扎根于广泛的学科领域,结合这些学科的力量来形成对价值和社会目标的看法。除了广泛的自由学习的机会之外,还鼓励学生获得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继续学习的兴趣,并成为创造性的智力探索者,能够独立追求学问”;“MIT致力于给学生打下牢固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基础,培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21世纪教育发展的报告也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但在教育目的的阐述上仍坚持全人或完人的培养目标。

 

二、现实生活中的创新人才其实很讨厌

 

创新人才,并不一定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十全十美的人基本上不存在。任何人只可能在某一个方面比别人突出,我国高校试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痴人说梦。

具有创新潜质的人,不一定都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之中,他是人群中特行独立的一类人群。其主要外在表现是:

1、批判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不轻易相信任何权威,对权威理论持怀疑态度。但往往又自视为权威,有时,甚至口出狂言,目空一切。

2、对知识渴求。具有创新潜质的人,一般对知识十分喝求,对新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对世界具有天生的探求欲。在没有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的情况下,其性格有走向偏执的趋势。

3、对现实不满。创新人才最大的外在表现是对现实不满的情绪比较严重,在中国的特殊表现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年龄越大,人生成功率越低,牢骚越多,怪话连篇。

4、不愿随大流。中国是一个中庸之道盛行的国家,遇事最好是随大流,装糊途。但具有创新潜质的人,忌随大流,装糊途。经常被认为:“有点小聪明,但不善为人处世”。

5、好钻牛角尖。遇到问题总想弄明白,在没有搞清楚之前,一般不会放弃,总想找人讨论,给人一种好钻牛角尖的感觉,其禀性具有独立性。

6、好逆向思维。正确的结论,他总要先设定其错误,找出错误的根据;错误的定论,他总要先设定其正确,从另一个角度考察其正确的理由。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东西,他总要找出一些不对的方面;大家认为对的东西,他总要找出一些正确的要素。一般不愿意与别人持相同观点。

7、好标新立异。在实际工作中,总喜欢做一些普通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社会改革过程中,是主张改革的积极份子,“鬼点子”、“馊主意”特多。

8、好走极端。具有创新特质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在“极顺”和“极不顺”的状态下,可能采取极端行为。尤其是在自认为有内外压力条件下,往往用“自潮的语言”发泄,甚至可能出现自虐、自残等行为。

9、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用“活跃”来描述。视野开扩、思维敏捷,思维方法主要是“跳跃式”,聊天中往往转移主题。

10、崇尚自由。在社会生活中,喜欢琢磨社会规范、条条框框、公式、公理等本身的合理性,而不考虑自己去遵守,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诸于创新人才外在表现的描述,还可列举出许多,上述表现列举的十大表现,不是全部集中在一个具体的创新人才身上。具备创新特质的人才,其创新的程度和创新的欲望强度是不同的。知识的多少、我处的环境不同,其表现也不同。但作为同事、家人、上司或下属,一般都是比较讨人嫌的一类人群。在以“人治”为主的中国,让人讨厌的程度更加突出。这样的人,若是语言表达欲强,受教育不多,在一般普通人群中,容易成为众矢之敌;在中国的行政单位,基本上不能生存。

 

三、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件十份痛苦的事

 

中国关于“创新人才”的科学级别上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开始,作者在写作本文时,没有找到一篇原理、识别、教育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的文章。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改制造大国为创造大国,必须对“创新人才”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社会实践应用中的需要。

创新人才,首先应该是《教育学》研究的范畴。80年代初,中国多所高校开展招收“少年班”的教育活动,20年后,有研究表明,少年班毕业的同学,一般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者中的佼佼者,但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特殊的、突出贡献的人并不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当初对创新人才缺乏研究,把聪明人、智商高的人当成创新人才来培养,“茄子”的种子用种“辣椒”的方法,是不可能长出“辣椒”的。

创新人才,不一定是智商高的人;也不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能力的人;更不是有特异功能的人。创新人才,是先天具有创新特质基础的人,经过后天正确的创新教育,在其专业或兴趣领域可能产出创造性成果的人。

先天具有创新特质的人,就像玉石一样,天然条件下,表面上与别的石头没什么两样,当有经验的玉石发现者,主观认为可能是玉石时,要等开石之后才知道。当人们用一定的方法去识别出可能是具有创新特质的人,也不一定个个能教育、培养成为创新人才。只是聪明的高智商人群,不具先天创新特质的人,绝大多数不可能培养成为创新人才。

没有接受过系统化正式教育,但先天具有创新特质的人,在21世纪的今天,基本没有其创新的空间,其特质反而对其生存与进步产生消极影响,有时还要承担来自非创新素质人群的责难与反对。只有接受过专业化教育之后,在其职业领域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真正要对人类社会产生一定意义的发明创造,必须接受良好的、系统的、正规的、研究性的高等教育,并要社会给其创造一个物质条件充裕、自由发展与创新空间,才有这种可能。

创新人才是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经济发展构成核心要素上做出了新的、成功的选择和注释,自然资源已经被更多的人文因素、科技因素所代替,自然资源在经济产品的比重在急速下降、单位价值在不断弱化、稀释,而以人为主的创新思维因素、科技因素及其单位价值和产出比却在急速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最核心的、最具经济潜力的要素。那么,这些要素背后原因和动力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发展的结果,高等教育高投入的背后的动力应该是,人的创新思维模式的激活和鼓励创新体制的建立[2]。

2008年的“金融海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社会没有创新思维。不论东西方、不论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遇到的经济发展障碍,首要和关键的是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体制的定位和建设。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科学观、唯创新观、唯创新人才观,就是要摒弃唯权力观、唯个人意志观、唯利润观、唯GDP观。

要建设创新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中国社会来说,甚至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原因是:一是让中国中小学的教师们,把比较讨厌(小时候,具有创新特质的学生,一般都特淘,爱提老师答不出来的问题。)的学生,作为创新人才来培养,是痛苦的。二是中国没有创新教育,只有灌输教育。创新教育不是“灌”,是引导、是指导、是诱导,老师的角色是导演、是教练、是咨询者。教师的角色转换,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三是中国任何单位的领导,都喜欢听话,所有中国人用一个大脑思考问题,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大脑的人;不喜欢全部听上级的、听领导的,对上级的主张,甚至中央的方针、政策精神提出质疑的人。要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人,是痛苦的。

建设创新国家,就要建立创新人才的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一是建立创新人才的科学研究机构和项目;二是建立社会创新特质人才发现机制;三是创立创新特质人才教育方法和培养系统;四是制定创新人才的社会倾斜政策;五是建设容忍创新人才特质的社会意识和氛围。

建设创新国家不是说说就可以建立的,不仅这样的人才难得,更重要的是教育成功率低、多数人痛苦、容忍的是大多数讨厌的人。其中,最痛苦的是教育系统,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师。

 

 

                                           2008-12-18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对教育需要创新人才内涵的理解[J],2006年10月9日

[2] 张小明,创新人才:企业“最稀缺的资源”[J],市场周刊,2005年7期

                                                  

作者简介:柴福洪, 男, (1957年5月-- ), 湖北蕲春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经济学硕士。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公共经济。

E-mail:[email protected]:0713-8348688传真:0713-8345265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桃园街109号 邮编:43800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7140.html

更多阅读

英语语法其实很简单 gre词汇真的有用

英语语法其实很简单——简介很多人学英语一辈子,语法并没有真正搞懂。其实学好语法很简单。我自己就是学了10年英语没搞懂语法,甚至我在培训机构教了6年英语后,都没学明白语法。后来有一天,我找对了方法,只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就把语法都

李逵其实很有思想 李逵劈鱼游戏机

刘建武李逵给人的印象是头脑简单,说话粗鲁,脾气火爆,纯一个蛮汉。其实,他不仅于日常小事中自有一套逻辑思维,而且在他的心底,还有着更大、更坚持的打算。初见乍识,他从宋江那里得了十两银子就急忙去赌,一心想赢得更多。想赢的后面,是这样的

清朝其实很有趣:和珅为什么没玩过嘉庆?图

节选自《清朝其实很有趣儿》,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大清王朝到了嘉庆出任大清帝国皇帝的时候,洋人也跑来了,乱民也开始闹事了,官员们也开始狂捞特捞,有恃无恐了。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嘉庆倒霉就倒霉在没赶上一个好时候,在他这个时代,即使是

女人其实很简单 一句话的简单心情说说

女人其实很简单----------转自天涯,作者南海风沙 前言:  写这篇文章要冒一定风险,因为无论学识深浅相貌研媸的所有女人和一些为数不少且队伍日渐壮大的天生犯贱还自以海纳百川心胸为荣耀的男人都会在阅览不到三行之后,便对本人的心理

太重感情的人;其实很辛苦 重感情的人没有好下场

太重感情的人;其实很辛苦。容易满足,更容易受伤;付出的远远超过得到的很固执,不懂得放弃,想要离开,却一再为自己找不离开的理由;在别人面前笑得很开心,一个人的时候却很漠落;心情不好的时候,却喜欢听悲歌。坐在电脑前,不知道做什么,却又不想关掉

声明:《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其实很讨厌》为网友散乱的记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