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红酒如何代理加盟?
目前,葡萄酒正处于销售的旺季,而且,随着春节的临近还会再次产生有一个销售高潮。但是,市场上还是有不少的企业企图搭乘葡萄酒的“便车”,采用“傍名牌”的手法来获取不当利益。傍名牌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主要表现在“傍名牌产区”、“傍名牌商标”和“傍名牌概念”等。“傍名牌”主要是指:一些企业利用法律不够完善、不同国家注册方法不同、监管存在漏洞等因素,通过“搭便车”或者“擦边球”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混淆本公司与知名公司的名称或者品牌名,试图使消费者在作出购买决策时产生误解,已达到扩大销路而获取利润的目的。傍名牌现象主要表现在:给知名文字商标加上“前缀”或者“后缀”,对知名图形商标进行套用或者稍将改变,将著名的商标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商号,将他人知名商标在香港或者境外注册然后在国内生产和销售,采用与知名商标相似的包装等。“傍名牌”是一种不正当竞争,它侵害了知名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2006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葡萄酒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约400-500家,具有规模以上企业有150多家,有万吨以上的大酒厂,有几百吨的葡萄酒庄及几千吨的具有中等规模的葡萄酒厂。而且葡萄酒产量不大,但生产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知名葡萄酒企业),如张裕2005年产量达7万多千升;王朝葡萄酒2005年产量达3.5万多千升;中粮酒业2005 年产量达7万多千升;威龙葡萄酒2005年产量达3.4万多千升。这四家企业的销量约占全国销量的1/2左右。这四家企业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的强势表现,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市场上不少的葡萄酒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么在超额利润的驱使下,“傍名牌”就称为不少企业的“冒险行为”。而且“傍名牌”行为主要发生在那些不具有必要生产条件或者市场影响力较低的中小型葡萄酒企业身上。中国经济的增长、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繁荣的葡萄酒市场,进入葡萄酒行业,尤其是抱着“长期作战”的心态来看待这一市场,以诚实信用来酿造合格的、属于自己的葡萄酒产品,才是那些目前“傍名牌”葡萄酒企业的上策,即要求葡萄酒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自己设立“道德底线”,做一名“有良心”的、对行业、市场和消费者负责任的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