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成熟心态
喻建国
个体操持次成熟心理防御机制时出现的心理状态,称为次成熟心态.次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包含下列五种心理防御机制:分隔、压抑、置换、反向形成与分离。在3岁到90多岁的健康人群中,短期或长期操持次成熟心理防御机制的,大有人在。
分隔
分隔是一种理智化的操持。分隔是一种将感情屏弃于意识之外以观念掌持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操持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个体在行为表现上常具有如下一些特征:毅力坚韧、严守纪律、顽固保守、吝啬刻薄、审慎过度、苛刻严厉、情绪拘谨。
仪式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将观念与感情分割开来的并以观念掌持意识指导操作的行为。因此仪式行为能够使参与的个体在观念与感情的分割中,将观念留存于意识中,而把感情驱于意识之外。从而仪式所倡导的观念会极其深刻地影响个体的其他行为。
操持分隔这一心理防御机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由所留存的观念确定。如果所留存的观念有利于社会安定、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那么操持分隔这一心理防御机制的个体行为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如果所留存的观念不利于社会安定、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那么操持分隔这一心理防御机制的个体行为将产生不良的社会效应。
成功者中有操持“分隔”者,万恶不赦者中也有操持“分隔”者。善用“分隔”,在于善取“观念”。“分隔” 从次成熟型向成熟型的转化将决定于善取“观念”。
压抑
有效但不悦甚至是痛苦的约束,称作压抑。压抑把感情留在意识里,而从意识中剥夺了观念。操持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个体在行为表现上常具有如下一些特征:口误笔误,感官失常,表面遗忘。
压抑能有效地抑制冲动,甚至可放弃原本的目标。压抑使个体不能在意识中感知自己的本能,但不否定个体对外界动态的认识和反应。由压抑引起的遗忘,在遗忘某个观念的同时,却把与此观念有关的感情保留在意识中。这种压抑了的观念会通过伪装的方式由奇怪的途径返回。
个体如果经常操持“压抑”,会引发癔病。癔病即“歇斯底里”它的症状有精神性的,也有躯体性的。患者经常感情用事,喜欢夸张,易受暗示,极度表现自己。发病时,个体已不复具备对自己的有效约束,而由企图约束所伴生的不悦和痛苦却强烈地激发起个体感情用事,不计后果。
压抑与悦束之间的界限看来与颜色中的黄和绿的分界差不多,一方会难以觉察地渗入另一方。它们在个体的外显行为上的作用都是有效的约束,使个体行为满足所处时空的要求。在激发和外延上,一个是不悦和痛苦,另一个是喜悦和快乐。
置换
将不可自容的个体行为虚拟为可自容的个体行为,这样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置换。置换可以为个体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提供次成熟型的第三种解决办法。个体不仅可以通过压抑和分隔把感情从烦人的观念身上解脱或移位下来,而且可以通过置换来重新让它附着于其他观念。此时引发矛盾与冲突的观念和感情共留在意识中。
操持置换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个体常把自己的感情指向一个较少关心的客体,而不是将感情倾注于引起这种感情的客体。置换常常是把个体的情感注意“从高山移到小丘” 。在置换和升华之间,如同在“开玩笑”和“幽默”之间的界限,实际上很难分清。为此要分清何为“置换”,何为“升华”,必须紧扣以下二点;
1.被处置行为的社会容纳等级
行为的社会容纳等级由法律和道德的因素来决定,违法的行为社会容纳等级极低,趋向违法的行为社会容纳等级偏低,合法的行为社会容纳等级偏高;有悖道德的行为社会容纳等级极低,道德低下的社会行为社会容纳等级偏低,道德高尚的行为社会容纳等级偏高。置换所处置的行为社会容纳等级均偏低,升华所处置的行为社会容纳等级均偏高。
2.机制留存时间的长短
操持“置换”,往往是短期行为,一旦矛盾与冲突去除,“置换”的用处就没有了。而操持“升华”,常常是产生长期效果。
反向形成
将一种难以令人接受的冲突转化为与其绝然相反的态度、感情或行为,这样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反向形成。操持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个体在行为表现上常常自恃优越,傲慢待人。
有两种类型的人常用反向形成,第一类人用反向形成来掩盖自负和创造性,第二类人用反向形成来掩盖性欲。这里所指的自负是个体不被人容的一种冲动,因为含有自负的个体会损及该个体所在群体中其他个体的自尊,而受其他个体所不容;这里所指的创造性往往也是个体不被人容的一种冲动,因为含有创造性的个体在封闭的群体中会损及该群体的保守性和习惯,从而引发其他个体的不容。
有一种自私的人,当然这种人的自私观念肯定不被其所处群体中的其他个体所容,当其操持反向形成后,原本自私的人开始呈现操持“利他”方才出现的行为。这样一来,次成熟性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反向形成和成熟性心理防御机制的利他建立了某种联系。操持“利他”的个体出现的利他行为是一种自主性的始发性的行为;操持“反向形成”的个体出现的利他行为是一种自主性的继发性行为。
分离
改变个体内心自然感受,缓解矛盾冲突给予个体痛苦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分离。操持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个体常常以错觉感知现实。
当个体所遭遇的现实会给个体带来痛苦时,该个体运用错觉感知现实从而改变内心自然感受,缓解甚至消除原现实可能正在给予的痛苦感受。此时该个体的心理状态是分离状态。
处于分离状态的个体,甚至在暂时剧烈地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某种感觉,以期避免情绪苦恼。个体原有的观念和感情均被置于个体当时的意识之外。
意识是人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意识是指清醒觉察与反映灵敏为特征的行为。人的不随意行为由意识操纵,人的随意行为由潜意识操纵。将引发矛盾的观念和感情共留在意识中,这是反向形成的一种特征,将感情与观念同时排斥在意识之外,这是分离的一种特征。
当个体处于现实矛盾与冲突中,个体将被或正在被痛苦侵袭,运用次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分离”的,只能达到缓解痛苦和清除痛苦的目的,而运用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幽默的,则不止是不存在痛苦,还可以因谐趣而得到快乐。其实分离和幽默同样是个体对现实矛盾与冲突做出了处理,只是处理的目的高度大相径庭。处理的目的高度常常是个体的随意行为决定的,完成过程常常是很自然的。而这恰恰是个体成熟抑或次成熟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