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商曾经力图在房价拐点上做足营销文章,而当房价拐点真的初露倪端时,房地产商又变着法儿力挺救市,这很难说他们是叶公好龙,倒很可能是在虚张声势中上下其手。监管层如果在这场名为救市实为让利的博弈中被俘获,则很可能标志着宏观调控的主导权的旁落。
上下其手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楚国强大,郑国弱小,楚国出兵侵略郑国时,郑国无力抵抗,战败后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与穿封戌发生了争执,一时没有办法解决。他们便请伯犁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伯州犁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去问被俘的郑王。伯州犁便向郑王颉说明原委,伸出两个手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伯州犁由此认定公子围的功劳的办法表面上很公正,实际上却颠倒了是非。在房地产市场上,政府如果按照伯州犁的做法采取救市的措施,那是会贻笑大方的。我们在这里无意指责房地产企业上下其手,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对市场做出解读似乎应当予以理解,但是其虚张声势的成分却不容忽视。如果说今天的政府监管层不会再像伯州犁那样去断糊涂案,那么政府在近期内推出救市措施的可能几乎为零。
首先,政府当然有救市的责任,但是这种责任不应该被即得利益集团所俘获。在上下其手的故事中,战败后俘虏的郑王颉说谎情有可原,伯州犁的做法则明显的是在为公子围解围。因为他明知道被俘的郑王颉是敌手,而要他作证时又提供了由他怎么说的环境,郑王颉就很容易加以利用,伤及楚国功臣正是他所希望的。同样的道理,政府救市要坚持客观的标准,倾听救市的呼声也要判断出那是由谁发出的,其中主观成分有多大,更不能发出错误的信号,让“好哭的孩子多吃奶”。
其次,政府采取救市措施往往要有一个出发点,即考虑为谁救市的问题。负责任的政府应当为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救市,考虑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房地产企业在房价拐点上虚张声势,好像是在替消费者着想;而在救市的张扬中,又对“断供”或者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夸大其词。其实,那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福利房市场才是值得大力“布施”的。如果为了搞涨价小动作的个别房地产企业而救市,那就会浪费有限的社会资源。
再次,即使根据救市的需要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也要有前瞻性,如果听到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呼声就房地产商倾斜,那其实就是在像伯州犁断案那样和稀泥,推卸责任。这还涉及到在什么层次上救市的问题。不少地方政府搞得是“土地财政”,一直在力挺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或者说是在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进行博弈。在违规批地等博弈现象没有根本扭转的情况下,以放松宏观调控力度等方式“救市”,无疑会给他们提供更大的上下其手的空间。仓促救市对于中央政府掌握市场调控的主导权显然是不利的。
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救市,无非是给房地产企业更多的资金注入的便利,以便他们更快地扩张,更宽松的囤积居奇。实际上,房价拐点的说法一直在高吊着持币待购者的胃口,说明真正陷入经营危机的房地产企业只是少数。企业在宏观调控中重新洗牌是正常的,不规范或者竞争力较弱的企业被淘汰出局是必然的,市场不应该为它们的虚张声势所动。明确政府不会力挺房价对它们也是有利的,那就是及早丢掉政策依赖性,静下心来苦练内功;不要再虚张声势,不要再心存上下其手的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