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探索

蔡志恩 温天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福建 漳州,363000)

[摘要]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推进步伐的不断加快,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与往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如何对接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需要,如何做到改革的模范、发展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如何认清新形势,探索新思路,抓住新机遇,不断开拓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新局面,切身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提高学生自管能力,全面挖掘学生的个性发挥,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做“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为宗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一个整体性改革和提升,这里所说整体性,是一个有机系统的建设性,从内部来看,在建设中我们不能仅仅只建设好国家示范性项目,而忽视了学生管理、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园安全稳定等一系列看似无关但具有“水能载舟和覆舟”力量的常规性工作;从外部来看,“建设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不仅仅是某个学校提高综合水平和社会声誉度的问题,而且是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快速推进问题。每个院校在这次建设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的过程中,不能只单纯看到学院一时或局部的利益,而应该看到学院在全省、全国中的责任和义务.应该看到自身在全省、全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方向。这就意味着建设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1]否则就难于实现高职院校持续健康的发展。笔者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认为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定位,就决定了高职院校一切内部组织、管理、规范形式等等的转变,学生工作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核心内容,也应该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体现管理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的创新就应紧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切入点,其管理方法的创新应适宜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为突破口,其管理文化的提升应结合办学特色的具体形式为载体。本文就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进程中,如何构建适应、对接、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作一探索,并阐述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学结合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探索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就是通过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办学途径,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工学并进(半工半读、边学边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学过程性表现形式的统称。“工”和“学”既可以理解成为一个持续进行的动词,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有动作组成的名词,“工”即工作或工厂(企业),“学”即学习或学校(学生),“工”和“学”结合的程度与所占比例,直接反映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度和特色。是以“工”为主体的工学结合,还是以“学”为主体的工学结合,怎样做到“工”中“学”和“学”中有“工”,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行业融合的程度。“工”和“学”可以齐头并进,也可以交替循环,其两者之间的序化、排列、综合、组合、进行的中心和场地、进行的任务或项目,反映了教学实施模式的特点。因此,灵活性、实践性、探索性、结合性、拓展性、技能性、交互性等等应该成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固有特性或延展特性。

二、工学结合和学生工作的关系

工学结合的过程就是教与学不断实现在真实情境下实施的过程,只要教与学的环节仍然存在,学生工作就依然存在。工学结合中的“工”和“学”都需要学生工作,只是在真实情境下的学生工作和以往有所区别,主要区别在场所的改变、管理文化的改变、人员的改变、考核制度的改变。学生工作是紧贴着教学管理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教学管理模式改变,学生的管理模式也要改变,不然就会出现相互抵触的现象。如学生下工厂实践,对于系主任来讲这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体现,是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必须贯彻实施。但如果学生管理模式没有跟着改变,对于系书记来讲,学生下工厂实践存在安全危机,更多考虑万一出事故,责任谁来负责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教学和学生管理发生冲突的现象,不利于工学结合的实施。“工学结合体现在‘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要素’两者的结合,主要包括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等,所谓‘要素’是指与‘学’和‘工’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活动,如双方的人员、场地、信息、标准等”。[2]“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要素”组成的工学结合,也应该体现“与管理相关的要素”,尤其要注重学生工作管理这一核心要素,否则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付出很高的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代价的。因此学生工作是工学结合顺利实施的保障,工学结合是学生工作管理文化升级的源泉,是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载体。(部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7999.html

更多阅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注电只过基础有什么用

【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代码】580202【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基本学制】3年本方案基于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理念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是:1、适应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2、适应中国加入WTO、参与经济和金融国际竞争的需要;3、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基础扎实,能具体操作、会经营管理、具有协作、创新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4、

拓展国际视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俞立中:拓展国际视野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来源:《大学(学术版)》2011年09期  日期:2012-5-13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国际教育竞争,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自我探索报告 高校大学生服装表演实践活动模式的探索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服装表演在服装行业以及时尚产业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服装表演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很多高校相继开设起来。但是随着我国服装行业产业升级,参与国际竞争,走品牌化道路的要求,使得

声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探索》为网友骨子里的傲气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