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



2001年以来,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2%。2005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4746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0018亿元,占GDP的5.5%。可以说,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中国建筑业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但在中国建筑业取得了不少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其一:行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专业化程度低。我国建筑行业内大、中、小企业的结构还需完善,行业组织结构体系存在“倒三角”的问题。一方面会影响行业内大、小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同层次、或相邻层次间企业竞争激烈。

 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
2001年资质重新就位后,全国施工企业共有65611家,其中,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所占的比重分51%、46%、3%,没有形成合理的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为依托,以劳务分包为基础的三层次承包服务组织结构体系。

针对我国建筑业组织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应逐步减少大型企业的数量,增强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促使中小型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具有综合能力的大型企业和专业性中小企业的比例为1:3较为适合。

aihuau.com

其二:经营秩序不规范,行业竞争过度。有的业主不管工程大小,结构难易、层次高低,都指明要一级以上企业参与投标,要一级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承担施工任务,结果抹杀了差别化竞争,使高低资质、大小企业同时涌向一个工程项目,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化竞争,加重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同时,派生出施工方无资质挂靠有资质,低资质挂靠高资质,建造师(项目经理)资格证书出借等诸多违法违规行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运行。

当前建筑市场比较混乱,垫资的、压价的、不付工程款的、拖欠工程款的到处可见,施工企业也有很多不老实的地方,投标到处打听标底、围标等。一个市场上哪怕仅有四、五百万元工作量的工程项目,都将会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建筑承包商参与报名,导致建筑市场无序和过度竞争。

从我国总的建筑市场环境来看,规范市场的基本制度是有的,行政许可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建设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政府对质量安全的监督制度等,这些制度作用都是很大的,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样适应情况进一步把它细化。另一方面,还要健全一些保证这些制度、这些规则得以实施的市场运行规则,比如说担保、保险、信用制度,这些制度要健全,如果没有这些制度,前面那些制度完全靠行政来抓落实是很难做到的。

其三: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须加快。虽然很多大中型尤其是国有工程建筑企业已初步建立起公司治理结构,但其中很多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运行,内部人控制现象仍十分严重。对此,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抓住国有产权这一关键环节,建立合理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结构,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国际经验表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国企的长期发展十分有利。国外多数国企采取了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治理结构,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管理层向董事会负责。这些企业成功运作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而软弱的董事会将使国有企业笼罩于各种有害的政治干预中。央企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政府主导的垄断条件下,而国外的垄断是从自由竞争发展起来,真正能适应国际竞争的企业必须从国内竞争中走出来,在政府的优惠扶持下长大的企业,其竞争实力从何处来呢?

我国大型工程建筑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国企改革以及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地位优势、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力争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存在的重大问题,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并进一步谋求国际化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工程建筑领域真正争得一席之地。

其四:历史包袱重,人才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中国大型国企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沉重的资产包袱和人员负担。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历史包袱又在消耗宝贵的资金,并且伴生很多人为的矛盾,严重拖累了企业的发展,甚至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这与国际上那些建筑工程巨鳄都属于私营企业相比,中国工程建筑企业市场化运作程度严重落后。

分配机制不合理、待遇低;用人机制不合理、不健全。建筑行业是个微利行业,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分配机制不合理,“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缺乏人才价值观,官本位倾向严重,这种缺乏一视同仁、公平赋值的分配,使得大多数人才难以体现价值,待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不可能充分发挥。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造成人员臃肿,另一方面又存在复合型人才不足的问题。所以必须提升人才素质,改变陈旧的人才选择机制和使用机制。必须打破人才使用的部门所有制和终身制,坚持精兵简政,裁减冗员,强化人员分流和优化人员结构的制度改变,大力提高建筑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积极探索稳定人才的任职制度和分配制度,在分配制度和工资待遇上有重大突破,主动吸引国、内外建筑专业人才。

其五:管理模式落后,企业运营效率低。在发达国家,工程建筑市场往往呈萎缩趋势,利润率降低,但他们提高资产周转率,从而也提高了净资产收益率。德国Hochtief2005年税前利润率为2.41%,税后利润率为1.11%,但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13.0%(03-05年平均为13.6%)。

我国建筑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多、业务互补性不强,规模集约效应得不到发挥。在实行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方式时,同时存在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组织方式单一、生产管理体系不完善、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这导致了建筑企业运营效率低下。

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手段,有重点地培育出一批科研、设计、施工、咨询服务等综合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通过规模优势、集约使用资金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承包能力,推动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方向发展。在减少大型企业数量的同时,相对扩大中小型企业数量,促使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由完成单位工程的承包企业和完成生产任务的专项分包企业共同构成的两个层次的企业结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高资产收益率,否则“大而全”将会成为前进的包袱。

其六:高科技含量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科技含量普遍较低,多数施工企业停留在搬砖头、扎钢筋、浇混凝土、装模板的水平,普遍缺乏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不注重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应用,没有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

我国三千多万建筑职工,集体企业占三分之二,大多数由农村工匠出身,自身文化水平低,加之专业技术系统培训教育不够,导致整体素质不高,工技比价比例失衡,技术层工资偏低。据报道,建筑职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5%,经正规职业技能培训的技术人员不足30%,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与现代建筑企业要求不相适应。如果仅仅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为资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免败阵。

目前国外企业在中国承包的工程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技术复杂的大型项目,像小浪底工程;二、外国投资的大型工业项目,像发电厂、石油化工等;三、大型工民建的总承包;四、业主因为怕技术生产秘密外泄,要找和自己有固定的合作关系的外国承包商;五、使用大型施工设备的,像疏浚,技术含量特别高,利润也特别高。如果在这些技术上我们赶不上去,国内企业很难把这些技术含量比较高、利润也比较高的工程夺过来。

国际建筑市场EPC、BOT、CM三大族及其延伸模式已成为国际大承包商实施工程项目的主流,大约占到市场份额的40%。中国工程建筑公司应该积极开拓高段市场,努力发展为工程总承包企业,把目标市场定位为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和大型工业项目上,大力开展专利技术和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

其七:融资能力弱,产业升级难度大。目前我们的许多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多元化经营作为一种分散经营风险、获取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这也许无可厚非。但必须重视的是,实际上多元化经营是一把双刃剑,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搞多元化经营同样要面临很大的风险,甚至导致经营失败,失去原有的产业优势。向技术密集与资本资源叠加型方向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是指技术装备程度高,所需劳动力和手工操作人数比较少的企业;而资本资源型企业一般是指具有资本经营特点和资源优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紧密,管理密集和科技先导特征明显的新型企业。

首先要积极发展资本运营。通过产权结构调整、内部资产重组、组织优良资产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展资本运营渠道。其次,实现资本与实体资源的结合。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竞争优势,把资本和核心竞争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融投资者和承包商为一体,通过融投资带动工程总承包,积极探索采取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T)等方式,积极参与国内外的路桥、能源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这方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和一些国有建筑企业都有成功的实践。

其八:信息化技术落后,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建筑业也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比如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网络建设等。建筑产业是一种服务贸易却又是传统产业,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它面临经营管理模式上的深刻革命。

电子商务在我国建筑产业的应用目前处于空白,我们应及早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和企业的创新。建立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通过网络进行生产协调管理,从网上获取经营情报,并利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项目的全过程运作,推动建筑管理流程的创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800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与日本——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二 经济发展模式

三、两种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从资本形成的角度讲,日本完全依靠内生的资本,而中国兼采用内生和外来的手段。外资在中国的资本形成方面在2004年大约为17%;而在日本,这一比例连1%都不到。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日本的金融体制比较健全,能够把

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发展历史的贡献 海外华人华侨的地位

海外华人华侨在近代中国社会从一个封建王朝到21世纪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翻天覆地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推动作用,华侨侨领事实上引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潮流。在信息封闭的年代,华侨是我们了解外界,促变求新的桥梁。如接受外域

声明:《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为网友颠覆乾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