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注定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国内龙头企业或敏感技术企业------“双汇”、“徐工”、“洛轴”、“山东天曲”、“广发行”、“山东临工”、“苏泊尔”等纷纷投入或将要投入外资的怀抱;另一方面:国家的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国民储蓄率再度飙升,国内近十万亿资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
一方面是国民在外资企业里拿着非洲人的工资,却要消费美国价格的住房,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闲置资金为了谋取利益大量涌入房地产,将房价的泡沫越吹越大,商品房的空置率显著提高;一方面国家巨资引进外国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却将国内龙头企业和敏感技术企业以改革为名“贱卖”;一方面声称将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支持民营企业的进步,另一方面却对民营企业到处设限,课以重税,以及政策上的歧视。
中国确实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我们确实还有很多东西达不到市场经济的要求,人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地位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注定将要载入中国经济史册的“向文波博客发难事件”将改写中国的经济,尽管这场争论还没有结束,但此场争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所起到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虽然此次争论得出的大量结论并不会马上付诸实现,但却是一种趋势!
徐工案之所以久拖不决,并不是因为案件本身的复杂程度,而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外资优先”、政府对国内企业一直持歧视态度、国企管理层的不作为与胡乱作为等诸多因素综合积累的结果。徐工案并没有因为新方案的出台而有显著进展,相反,因为二次方案的法律依据和价格依据的不合理,将徐工案再次拖入了泥潭!在新方案的审查过程中,“价格”、“国家产业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将下降,摆在各部委案头的非市场因素将主导案件的进展。这些的非市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徐工管理层为什么“执意”要徐工外嫁?徐工管理层似乎铁了心要将徐工卖给凯雷,重新出台收购方案、延长合同有效期限、王民先生的“如果徐工不能卖给凯雷,我将宣布徐工再也不卖了”,徐工案的死结也就在此!明知道这样会让政府很为难,徐工管理层不但不理解,反而利用政府的难处逼使政府就范,这关系到徐州市政府、江苏省政府的公信力。
二、徐工新方案是为迎合核准需要而“量身打造”?招标时刻意排斥国内企业,操作不尽规范;重新出具新方案时,没有重启市场程序,在国内经济、行业潜力、证券市场发生质的变化时,凯雷的新方案却没有考虑这些,完全是为了通过政府核准而特意量身打造的。凯雷出具新方案的法律依据、价格依据、市场依据都不尽合理。
三、面对美国政府的张牙舞抓,美国的面子要不要给?美国政府向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从不去考虑他人的想法与利益,动不动就挥舞着胡萝卜和大棒,动不动就是某二个议员提个所谓的议案,然而这些似乎对中国政府很有效果。一直作为市场经济鼓手的美国,在徐工案上却动用了几乎所有外交、政治的力量,他们试图用这些力量歪曲中国的市场经济,却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双重标准再一次暴露无遗,滑稽!
四、如何把握利用外资的尺寸?中国今天的发展和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资,依靠外商的投资、外企的出口。原本一宗简单的经济案,国家利益最大化就是衡量此案的最好的标准,却被某些利益既得者标榜为“检验中国改革开放的标杆”。外资是把“双刃剑”,它能帮助中国短暂的快速成长,同时也能伤害中国的经济基础。
五、国家利益应不应该维护?如何维护?从一个国家的长远出发,“民族企业的利益就是国家利益”,美国的前国防部长曾说过“通用汽车的利益就是美国的利益”,可是面对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利益冲突,我们的政府似乎没有找到合适的策略,很明显,政府还没有勇气和魄力将支持国内企业的声音表达出来并形成合适的政策。这是不是一个契机?
六、民意是顺从还是违背?此次徐工案的“东窗事发”,之所以遭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质疑,与国有企业长期以来进行不正当的“转移、买卖、流失”是分不开的,老百姓长期以长的不闻不问、无力以问、忍气吞声、装聋作哑乃无奈之举,他们没有能力和实力去与国企管理者斗争,如今,随着商界明星、政界名流、学界泰斗的纷纷反对,舆论形成合围之势,政府怎能不予重视?
徐工案现在已经被太多的因素所操纵,它已经很难由市场力量进行解决。摆在政府面前有众多的非市场因素,徐工案的最终走向也将取决于政府如何衡量和排序这些非市场因素的重要性,以及决策者想通过这些最终的结果传达什么样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