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光芒脱缰者 宜家脱缰



跨国采购和“逆向定价”战略让宜家的价格一路走低,这让宜家在中国终于挣脱了发展速度的缰绳。

文/商勤硕

4月16日,宜家亚太区总裁杜福延飞赴上海,亲手为宜家在中国首店的9周年店庆开启香槟。与此同时,杜悄悄按下了在中国战略提速的按钮。

 消逝的光芒脱缰者 宜家脱缰
传闻已久的宜家上海二店正浮出水面。遴选店址的工作已近完成。此前,工商红星集团宣布,在上海浦东购置的150亩土地中将出让60亩给宜家,与宜家合作建设宜家上海第二店。2007年初,宜家内部的筹划工作已纳入了轨道,加大采购量、物流线路规划等工作如今正齐头并进。

与上海二店同期建立的还有深圳、大连、南京三家新店,它们都将在2008年内完成。其中,大连店已经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按照杜福延的设想,未来宜家将保持每年2到3家新店的增速,直到在20个一线城市铺设完毕。

aihuau.com

在经历了催磨人耐心的9年等待之后,宜家终于有底气公布自己的扩张计划。这个举动表明,宜家认为自己跨越了在中国实现良性扩张的临界点。

时尚糖衣

尽管头上光环笼罩,但“等待”二字仍是跨国公司迈入中国时的必经之路。可口可乐用了10年的时间培育市场,肯德基、麦当劳则把同样长的时间花在了种土豆上,宜家也不例外。此前的9年时间,宜家不仅仅是等待消费人群的承认,也用来培养自己的消费文化。

“宜家是个完全不同的品牌。”一位前百安居的高管说。当其他家私巨头纷纷“因地制宜”,对中国的消费水平和认知程度一再让步时,宜家却旁若无人坚持着北欧人的固执:单品牌,高库存,不推销,不做无偿送货组装服务……几乎打破了所有零售业的清规。

但宜家也有自己的招徕方式。样板间取代了推销员,张贴在桌椅上的“感受一下有多舒服”取代了“非买勿动”。店内不分“名贵家私区”和“降价场”,而是主推不同风格的设计师。走在店里,大到组合柜、小到调料瓶全部是自营品牌。年轻人更愿意认同,宜家出售的是一种风格。原百安居总裁卫哲说:“我们不会在设计能力上挑战宜家。” 

时间让这种坚持收到了成效。当星巴克丢掉了“品牌忠诚度最高企业”的称号时,宜家的排名却在大幅攀升。当其它家装超市在中国沦为传统建材市场的展示场时,宜家北京的注册会员已达35万人,粉丝群规模初具。在华9年,宜家逐渐褪去了“奢侈品”的外衣,开始在中国找回自己的“本色”定位,把楔子插在了“格调”和“丰俭由人”之间。

把消费群体锁定在既想要高格调又付不起高价格的年轻人群体,让宜家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自己的“减价策略”贴在门店各处。因为这拨人在意品质,同时又乐意牺牲服务来换取便宜。

宜家所有压缩成本的办法,都在台前披上了时尚外衣,成为宜家文化的一部份。因为不会把服务费折到价格中,所以顾客需要自行提货。但宜家精心布置的仓库,让身在提货区的顾客发现,这并不是一件让人厌烦的事情。而当家具运到家中需要自行组装时,宜家的《美好家居指南》又会告诉你“DIY”是一件“寻找童年乐趣”的美事。

即便是那些并不适应中国国情的策略,宜家也有办法小事化无。在其它跨国公司不得不为顾客免费送家具,作为竞争手段的一种时,宜家却自顾自的贴上了“派送价格表”。虽然价格一再被调低,“气节”却从未改变。如今在宜家的出货大厅中,总徘徊着一拨自称“宜家前员工”的人,承诺价格比“价格表”上便宜,还负责上门安装。宜家对此视而不见,任由他们充当地域差异的润滑剂。

“完美的包装应该是平板的、棕褐色的、廉价的”,这回糖衣里裹着的是宜家的经验之谈。据说从1956年起推广的平板包装省下的费用,让宜家提前了10年进军海外市场。谁也想不到那些美轮美奂的家私,竟然都能被彻底“肢解”,包括那些适合大量运输的盘子和抽掉空气的枕头。“3、4万元的东西一车就拉走了!”一位宜家前员工说。

宜家建立在实用基础上的艺术感是这样产生的:远在瑞典的设计师们按照已确定的价格开始“命题作文”,100多名设计师在工作时会竞争激烈,为的是看“谁的设计成本更低”,这甚至包括是否在作品上多用了一条麻绳或一颗螺丝钉。作品出来后,供应商们也会在竞价中保证宜家的成本低廉。

从这道“逆向”流程中出来的产品,到底好不好销?关键还得看定价。宜家销售部门参考了所有宜家商店的销售记录,以及同类竞争产品的状况,按照“价格矩阵”确定价格从而保证某类产品利于销售,比如低于市场价格10%。如今这个方式正在中国发挥效力。

版图扩张

仅仅几年前,当百安居号称在2009年开满100家中国店时,宜家却以上海、北京两店苦苦支撑着市场。因为在头几年中,宜家始终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宜家的产品在刚进中国时,大多在国外生产,运输成本和进口关税较高。加之其经营上没有规模优势,物流、管理成本均高。从而导致了产品价格高企。而对中国情况的不了解,也让宜家犯下了选址过于偏僻、宣传手段不对路的错误。

解铃还需系铃人。看到了问题后,宜家亚太适时地调整了战略,开始加大在中国本土的采购量。2004年宜家在中国的采购已占到宜家全球总采购量的19%,超过了波兰成为宜家集团最大采购国。

本土化的采购和“逆向定价”战略让宜家的价格一路走低,目前为止,产品价格的下降比例达到了46%。价格瓶颈的突破,自然带来了业绩的增长。宜家中国2004财政年度营业额为10亿元人民币。而2006年,据内部人士透露,仅仅京沪两地,年营业额就已突破15亿元大关。

尝到了甜头之后,宜家高层终于下决心在中国狠砸一笔。随着2005、06年,广州、成都的门店建立,宜家的中国布局渐渐加速。

三年前,宜家上海首店迁址,由8000平米变到了33000平米。那时就传出了经营状况回暖,将开上海二店的传闻。半年多前,随着宜家北京店完成了迁址,新店计划和传闻中的10亿元投资初露端倪。

时间进入2007年,随着连开四店的决策公布,宜家的支持系统开始忙碌起来。宜家大中华区运输发展经理马伟芳已经忙着飞往深圳、山东、南京等地考察当地供应商了。“后年北京二店、广州二店等都会建起来,忙得还在后头。”

吸取了之前成本高企的教训,目前支撑宜家全国布局的,是已经自建成型的物流体系。宜家在上海松江拥有两个共20万平米的大库,正在承担亚太物流枢纽的职责。本地采购货物和进口货物鱼贯而入,再分拨到国内和亚太各门店。 马伟芳说:“陆运方面,宜家的物流供应商已经不少。那些区域内知名的第三方,基本都有过合作。”

马曾在另一家跨国家居零售企业欧倍德任物流经理,她表示,和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比,宜家并没有太多的厂家门店直送,物流体系的规模是欧倍德的10倍还多。如今,宜家已经把触手伸向供应商的出货区,使用milkrun来降低物流成本,牢牢地将供应链把在自己手里。

2008年,宜家在全国范围内将拥有8家门店。加上位于哈尔滨、青岛、上海、广州,云南的5个采购中心。北至哈尔滨、南至厦门的350余家供应商,版图上的点都在松江分拨中心交汇,加上少数门店直送业务,马伟芳需要策划的运输线路多达四、五百条。

采购基地

在扩充店面网络的同时,宜家显然也没有忘记让一切发生质变的在华采购。事实上,在整个宜家的体系中,目前的中国市场更重要的是以采购基地而非消费市场的面目出现的。

目前,宜家在中国的国际采购达到其需求总量的20%,而销售量却只有1%。在宜家位于上海松江的分拨中心,共有两个库,一个保税,一个非保税,分别主要负责国内配送和国际分拨。其中,国际分拨业务占去了仓储经理的大部分精力。据说两个大仓的员工配置达到了300多人,红火程度可见一斑。

据分拨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2006年投入使用的第二个保税仓库,实际上代替了以前在原在外高桥和马来西亚的仓储分拨中心的职能。原先宜家在华仓库采用的是租赁形式,没有采用宜家在欧洲地区先进的中心仓库管理系统(ASTRO)。

近年随着国内采购量的提高,和消费量的显著增加。宜家甚至要求物流供应商在仓库旁边投资一个小堆场、并投资一台以百万计的正面吊来配合作业。因为清关时间相对较长,如有了堆场,就可以卸下集装箱让车子继续运营。“现在宜家光出口量就能达到每周两百个柜子。从成本上权衡,投资行为还是可行的。”马伟芳说。

更大的物流规划也纳入宜家的日程。就在一个多月之前,宜家在上海奉贤设立的物流分拨中心启动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超过1.2亿美元,仓储容量超过30万立方米。建成之后,不仅将成为宜家中国门店扩充计划的动力所在,也将成为宜家亚太地区的战略采购中心。

在跨越了漫长的适应期之后,宜家在中国正谋求更换跑姿。杜福延说,“未来,每一个在中国大城市生活的人都将拥有自己的宜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8287.html

更多阅读

宜家家居经营模式论文 宜家家居给我们的经营经验

  瑞典宜家(IKEA)是二十世纪中少数几个令人眩目的商业奇迹之一,从1943年初创从一点“可怜”的文具邮购业务开始,不到60年的时间就发展到在全球共有180家连锁商店,分布在42个国家,雇佣了7万多名员工的企业航母,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

宜家的选择:平民再平民

面对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宜家已经不再拘泥于“统一商品,统一价格”的全球策略,从降低价格、加大采购到目录册的变更,固执的北欧人正在学会用中国的思维去看待问题   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瑞典的宜家家居(IKEA下称宜家),终于宣布他们

宜家经营模式 遭遇挑战的宜家模式

       据了解,日前获悉,宜家已经确定将在北京开出第二家门店。宜家集团裁员重整中国区的业务的新闻爆出不久,近日,关于宜家将在北京再开新店的消息也浮出水面。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6月初宜家已经和相关部门签订了15万平方米的占

美国最大的家居零售商 家居业用品零售商宜家的中国之道

瑞典宜家(IKEA)是20世纪中少数几个令人眩目的商业奇迹之一,从1943年初创从一点“可怜”的文具邮购业务开始,不到60年的时间就发展到在全球共有180家连锁商店,分布在42个国家,雇佣了7万多名员工的企业航母,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

声明:《消逝的光芒脱缰者 宜家脱缰》为网友不浪费时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