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岛渔业资源 中国渔业科考在南沙



     当中国渔政44608船在黄岩岛护渔时,另一艘来自中国的科考船却在黄岩岛更南端的南沙群岛60万平方公里海域里游弋。

  这艘名为“南锋”号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综合科考船,船上除了28位船员,还有8位科学家。

  “南锋”号隶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是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自行制造,同时也是亚洲吨位最大,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渔业资源调查船。船体长66.6米,排水量1950吨,船上设施配备精良,可通过声呐系统采用走航式调查探测水下1500米鱼群数量及分布情况。船上还有4个设备完整的实验室,分别为渔业声学评估、遥感、理化和生物实验室。此外,船上还有多种渔具可进行多种捕捞调查作业,以及用于鱼类标本保存的大型冷冻室。

  “南锋”号当时正在执行2013年第一航次渔业资源与海洋环境调查任务。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研究室主任黄洪辉研究员是这次调查的首席科学家。

  5月4日,回到广州的黄洪辉与渔业资源研究室副主任陈作志博士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

  南海渔业资源究竟有多少?

  2012年8月,时代周报记者曾采访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总工陈积明。其在一份《关于南海渔业资源的评估报告》中指出,西南中沙渔场每年的可持续捕获量超200万吨,南海鸢乌贼每年可捕资源量达147万-195万吨,每年可新增渔业产值41.2亿元。

  但陈作志认为,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可能引用了台湾的一些研究数据,而台湾也是从渔民捕获量中推算的,并不太科学。陈积明当时也承认,那些数据只是初步的推算。

  而在黄洪辉看来,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切答案。毕竟,过去我国的一些机构虽然在南海做过一些渔业资源的调查,但多是局部性的、零星的,而非系统与全海域的。因而,他对于南海渔业资源的具体数量一直持审慎态度。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必须对南海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全面而系统的调查,摸清家底,为国家在南海的政策与战略的制定提供全面、科学、权威的数据和资料。”他说。

  此次“南锋”号的南沙之行,就是国家对南海进行系统科学考察的开端。其间,“南锋”号科考调查范围覆盖南沙群岛约60万平方公里海域。

  从3月10日到4月16日,在南沙海域历时38天的科考调查中,身处茫茫大海中一艘漂流的孤船上,科学家们不惧风浪,每天不分昼夜对鱼类进行声学扫航。船只一到作业点,他们立即投入到预定的调查和拖网采样任务中,及时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完成鱼类分拣、分类、记录,并将样品冷冻保存好,带回岸上做进一步分析和测定,以获取宝贵的数据。

  他们每天工作6-8小时,严谨而有规律。科考船上的卡拉OK厅、健身房,是他们一天工作之余的消遣之处。

  38天的科考结束后,“南锋”号获取了南沙6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的详尽数据。经过后续分析,对于南沙的渔业资源分布状况及其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结果。

  但是,黄洪辉说,一个航次的数据是不完备的,因为渔业资源不断繁殖、生长、洄游。所以,为了得到更科学的结论,“南锋”号还将在今年的另外三个季节进行3个航次的科考。到今年年底,“南锋”号4个航次的科考都结束时,南沙的渔业资源状况才会有迄今为止最确切和权威的答案。

  “对于初步的结论,我只能说,南沙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礁盘渔场的石斑鱼类、大洋性的鸢乌贼、洄游性的金枪鱼都是值得开发的鱼种。”黄洪辉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84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南沙群岛渔业资源 中国渔业科考在南沙》为网友雾里看小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