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经济 中国水运撼动国民经济脉搏



2007年一季度水运行业上市公司收入58.02亿,同比增加10.57%,比较2006年增长幅度下降2个百分点.。国际航运价格指数周期性的大幅度波动,严重影响了航运行业的收入的业绩。

   回首2006年,由于燃油等经营成本不断大幅度上升,水运行业成本继续大幅度上升,在收入平均增长4%的情况下,成本上升10%左右,毛利率在不断下降,毛利率从2005年的31.39%,下降到2006年的28.48%,下降幅度达到9%左右。2007年一季度,收入增长10.57%,行业成本上升3.95%,毛利率回升到30.02%。

   2006年水运行业收入仅仅增长4%,但成本增长了10左右%,使得主要经营利润下降了8.44%。2007年一季度水运行业主营业务利润达到19.94亿元,同比增长了24%以上,上市公司中海、中远都增长35%以上,2007年以后航运行业指数全面大涨,2月份突破4000点,3月份突破5000点,4月底5月初达到6100点历史最高点。

aihuau.com

   中国港口运输连续几年持续高速增长,2006年水路客运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增速,尽管从比例上,比上年有明显下降,但仍达到20%左右的增速。但是,我国运输船舶近20万艘,超过1亿载重吨,运力总规模居世界前列。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万公里。近年来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去年完成吞吐量5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300万标准箱,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2007年7月,交通部全国水运工作会议在北京的西郊宾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和交通部的领导悉数出席会议,可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内河交通的不断发展,水运已经成为一个即公路、铁路、航空等主要运输方式之后国家将大力扩展的物流渠道。

   交通部方面表示,水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且仍处于发展中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其二,是中国水运行业产能严重不足,主要是依靠海外运力。

   我国通过自身运力的原油目前还不足30%,铁矿石仅仅达到40%左右,就自身运力而言,缺口巨大。我国为此提出“国货国运”的政策,规划到2010年中国石油和大宗原材料由中国船运输比例提高到50%以上,到2015年逐步提高到80%左右。

   无论是目前显示出的能力,在外贸运输中表现出来的地位,还是未来将要形成的规模,我国水运业对经济的贡献和重要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从国家对水运业的重视程度、各地对水运业的扶持态度,不难得出结论:在我国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贸易大国、工业大国的发展道路上,水运业的作用将更加举足轻重,水运业的地位也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地位:贡献拉升行业价值

   记者在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上得到一组关于我国水运目前发展情况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运行业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快步发展。据分析,2007年我国货物运输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1至3月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50.5亿吨,同比增长11.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

   货物周转量22497.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7.3%,增幅比上年同期增长一倍;旅客运输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客运量56亿人,同比增长11.3%,增速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从旅客周转量来看,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旅客周转量5523.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3%。

   2007年1至3月,全国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0.56亿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9%。分地区来看,四川、海南、浙江、广东、山东、重庆、上海和福建的客运量都超过300万人,这几个省共完成客运量3826万人,占水路客运总量的68.87%;全社会完成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5.80亿吨和14260.81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5%和20.3%。从增长速度来看,海南省的水路货运量增长速度最快,达到60.1%,有10个地区的货运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速。

   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内外贸需求旺盛的前提下,港口生产开局良好,1至3月份港口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稳步增长。

   前三个月由于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去年12月有较大反弹,全社会对大宗货物需求强劲,特别是煤炭、钢材等工业原料及产品进、出口增长明显。全国规模以上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0358万吨,同比增长15.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0476万吨,同比增长15.4%;内河港口完成29937万吨,同比增长17.8%。

   以上市公司南京水运为例,该公司是我国水运行业的霸主型企业,近年来在长江南京以上原油运输市场上所占份额均在90%以上,基本上处于垄断经营地位,公司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入40亿元巨资重点发展海上石油运输。

   公司与控股股东签订期租协议,决定期租控股股东的一艘7万吨级油轮“天兴洲”号,还拟在国际市场上租赁一艘VLCC油轮,租赁对象为新加坡籍FRONTLINE公司的“FRONTSA-BANG”轮。

   据测算,期租“FRONTSA-BANG”油轮,每年也将为南京水运实现利润1500万元。南京水运将陆续购置4艘4.6万吨,其中2艘油轮的投资计划已经该公司2005年股东大会批准)及3艘VLCC油轮,投资总额35.635亿元,加上2003年12月公司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3艘4.6万吨油轮在建项目下跨投资部分。

   “十一五”期间南京水运运力发展计划累计投资总额为40.708亿元,其中2006年投资资金约9.71亿元。预计项目全部实施后,每艘4.6万吨油轮可增加年运输收入6400万元,运输利润1590万元;每艘VLCC油轮可增加年运输收入9200万元,运输利润2960万元,将带动公司业绩的爆发式增长。

 水运经济 中国水运撼动国民经济脉搏
   海运:牢固的霸主位置

   海运一直都是水上运输中的龙头,我国重要物资运输以及外贸运输,绝大部分都依赖海运,其中海运承担的外贸运量更是超过90%。资料显示,从1995年以来,海运承担的我国外贸运量一直在80%以上,近年超过了90%;海运承担的外贸货物,按对应的贸易额计算,约占五种运输方式的62%;1995年至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量迅速扩大,GDP对外贸的依存度随之从4%快速上升到7%,对海运的依存度也从2.4%提高到4.3%。

   此外,海运承担的石油进口运量也正在逐年递增。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消耗,石油年消费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从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6年进口石油量达13018万吨。  

   目前我国的石油进出口运输主要依靠海运,根据历年的数据,我国石油进口量占总消耗量的比重1990年为6.58%,到2006已经达到48.62%。2006年水路接卸进口原油1.23亿吨,比上年增长9.8%,海运原油进口量占全国原油进口量的95%以上。海上石油运输对我国经济运行安全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海运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另一个巨大贡献是铁矿石的进口运输,因为目前海运几乎是我国铁矿石进口的唯一运输方式。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我国铁矿石产量近年维持在2.5亿吨左右,且多为贫矿,由于这一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需求,近几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逐年递增。1990年矿石进口量只有1419万吨,2000年进口6997万吨,到2004年达到20810万吨。

   2006年冶金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但铁矿石进口继续呈现大幅增长,进口铁矿石总量达27528万吨,比上年增加6718万吨,同比增长33%。我国已成为世界铁矿石的最大进口国。

   2006年统计数据表明,99%的铁矿石进口都是依靠海运。铁矿石接卸仍然以大型港口为主,青岛、天津、宁波、日照和上海五大进口铁矿石接卸港接卸量占全国接卸总量的66%。

   内河:水路畅通经济发达

   有专家对我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进行了分类对比,根据200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将216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分为沿海港口城市(40个)、内河港口城市(50个)、内陆城市(126个)三类,并对比人均GDP、人均利用外资、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以及人均利税总额这四个指标,沿海城市的四个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城市,内河城市又高于内陆城市。

   2006年统计数据,对以上沿海省市的主要国民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沿海省市的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外贸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明显高于其他两类省市,这些数据表明,沿海省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以及对外开放程度远大于其他两类,内陆沿河省市的人均GDP、人均外商投资额也较高,而内陆省市中由于有经济发达的首都北京,以及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等等原因,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外贸总额相对于内陆沿河省市要高。

   其实,从我国特殊经济区的分布也不难看出水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到2006年末,我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际投入运行的共有48个,另有5个工业园区,13个保税区,这些特殊经济区共有66个。从这些特殊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分布上看,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沿海地区的有27个经济开发区、5个工业园区和13个保税区,这45个特殊经济区都位于有水运的地区,2003年完成的GDP为4686亿元;地处中西部的特殊经济区有15个,完成GDP为468亿元,不及沿海5个工业园区的产值841亿元,也不及13个保税区的产值748亿元。

   目前,特殊经济区不仅创造出日益增大的经济效益,并且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和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殊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分布体现了水运地区的区位优势,而特殊经济区又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一系列对比数据都显示出,水运城市具有的区位优势是他们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内陆地区的“杀手锏”。关注到水运省市区位优势的并不只有专家们,那些精明的企业家们,早就把投资的目光瞄准在那些水运发达的地方了。

   根据2006年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6年全国500强企业中,分布在沿海省市有295家,内河省市有54家,即在有水运省市的共349家,占总数的69.8%。分布在沿海、内河、内陆的企业的营业收入分别占500强总额的73.5%、13.3%和13.2%;创造利润分别占500强总额的69.4%、12.38%和18.22%,即全国500强企业中分布在有水运省市的企业完成的营业收入和创造的利润分别占总额的86.8%、81.78%,这些企业平均每家所创造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也比处在内陆城市的企业高。

   此外,据统计,2006年全国制造业500强中,有350家分布在沿海省市,有68家在内河省市,合计418家,占企业总数的83.6%,在内陆省市区的有82家。分布在沿海、内河、内陆省市的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占500强总数的69.8%、13.787%和16.42%;创造利润分别为71.24%、14.44%和14.32%,即全国500强制造企业中分布在水运省市的企业完成的营业收入和创造的利润分别占总额的83.58%、85.64%。

   而在2006年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中,沿海省市有304家,内河省市57家,水运省市共有361家,占企业总数的72.2%,内陆省市区有139家。分布在沿海、内河、内陆省市的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占500强总数的79.35%、9.89%和10.76%;创造利润分别占84.4%、6.07%和9.52%,即全国500强服务企业中分布在有水运省市的企业完成的营业收入和创造的利润分别占总额的89.24%、90.47%,这些企业平均每家所创造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也比处在内陆城市的企业高。

   科技:提升水运能力的良方

   在全国水运工作会议的开幕式上,曾培炎有信心十足说,水运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运事业取得很大成绩。在新的形势下,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健全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注重发挥水运占地少、污染小、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发展水路运输,加快推进我国水路交通现代化。

   预计到2010年,全社会水路货运量将达到29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6.6万亿吨公里,外贸进出口将保持年均10%的增长速度。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表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水运业将实现现代化,完成由海洋大国、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据交通部水运司统计,2007年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02亿吨,同比增长15.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34.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4.4%。

   “使我国迈入水运强国的最大突破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在全国水运工作会议的水运工程技术创新会上对记者说。他还表示今后几年,中国水运行业的业务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显著提高沿海港口的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建成智能航运建设示范工程并发挥效益;显著提高内河集装箱码头通航能力,基本适应江海直达和集装箱运输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水上交通安全预防监控体系。

   以上海振华港机为例,上海振华代表的中国港口机械装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目前已进入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世界集装箱岸桥和场桥市场70%以上的份额。

   我国的港口机械装备工业经历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国产化的艰辛历程,目前已进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掌握核心技术的新阶段。以振华港机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港口机械装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品牌已获得世界港口界的普遍认可。

   徐祖远说,目前,我国港口的岸边装卸设备已能满足1万标准箱集装箱船和20万-30万吨级散货船的装卸作业需要。集装箱码头船时效率已达每小时529标准箱,为世界领先水平。大型散货专业化码头单机作业效率明显提高,煤炭装船效率已超过每小时8000吨,矿石卸船效率达到每小时2750吨,原油卸船效率达到每小时7000立方米。这些产业成果和高效的生产能力,体验出发展中国水运绝不可能离开科技创新。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也有研究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水运行业IT支出将达到20.1亿元,比2005年增长14.7%,其中硬件支出所占份额为60.6%,软件和服务分别为21.2%和18.2%。目前活跃在水运行业的ISV和SI主要有烟台华东电子、中创软件、中远网络物流、中交网科技、广东易路顺、北京名骏等。

   这些厂商对港口、航运业务及其IT应用熟悉,积累了关于港口、航运MIS方面的丰富经验,有较为全面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并且依靠深厚的行业背景,在水运行业积累了较多的成功案例,行业业务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应的IT需求增长。

   交通部方面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共完成水运工程科技研发项目1200余项,有200多项成果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初步形成了沿海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成套技术,基本掌握了大型、高效港口机械装备核心技术,攻克了大型深水航道建设部分关键技术,内河水运工程技术和基础性技术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提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8646.html

更多阅读

用地图看懂世界经济 中国十大经济“怪相”!你看懂了几条?

  中国经济有多复杂?看看这十大经济“怪相”,可知一二!  1、商品怪相  工厂卖不出自己产品,消费者买不到称心产品  中国工厂习惯于“薄利多销”,然而随着同质化竞争,现在连“薄利”的底线都兜不不住了。可是工厂效益越不好,越

看懂中国经济 中国十大经济“怪相”!你看懂了几条?

  中国经济有多复杂?看看这十大经济“怪相”,可知一二!  1、商品怪相  工厂卖不出自己产品,消费者买不到称心产品  中国工厂习惯于“薄利多销”,然而随着同质化竞争,现在连“薄利”的底线都兜不不住了。可是工厂效益越不好,越

看懂中国经济 中国十大经济“怪相”!你看懂了几条?

  中国经济有多复杂?看看这十大经济“怪相”,可知一二!  1、商品怪相  工厂卖不出自己产品,消费者买不到称心产品  中国工厂习惯于“薄利多销”,然而随着同质化竞争,现在连“薄利”的底线都兜不不住了。可是工厂效益越不好,越

三季度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第二季还需要什么

     在大连召开的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会更精彩。”这一论点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广泛认同。  诚然,中

声明:《水运经济 中国水运撼动国民经济脉搏》为网友人酒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