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典籍中汲取智慧 从《老子》中汲取投资智慧



 道家哲学是我国古代的百家哲学的根本源头。自黄帝时期到东周末期,一直在我国政治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在东周末期是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时期。但是所谓的百家不过是对“道”的描述各执一端而已。儒家在这个时期异军突起,其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丘,仍然极力的推崇周文化,推崇老子,认为他才是圣人,这仍然没有脱离黄老所描述“道”的范围。战国时期秦国皇帝使用法家理论治理国家,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使用法家理论。因此道家文化从统治地位退出。但是在统治基本稳定后,始皇帝仍然摆脱不了道家的影响,另外受到神仙方术和谶纬的影响,开始祭祀封禅,甚至访仙觅丹以求不死。民间的谶纬家、方术家则假借道家的理论迎合统治者的需求。这大大的增加道家文化的神秘色彩。到汉初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沿用道家学说来治理国家促进经济复苏,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高度的发展。道家理论有了一个暂时的喘息机会。而汉武帝刘彻则大大的发扬道家神仙方术的一面,进而废黜百家学说而独尊儒术,道家理论从此进入一个非常长的冬眠期。在东汉末期,张道陵深受道家理论的影响,开创了“五斗米”教,创立了道教的原型。道家文化开始从以治理天下理论退化到了修身的理论。到了唐朝,太宗李世民追认老聃为自己的祖宗,把道教规定为国教,并且使用道家理论治理国家,道家哲学包括道教进入了空前的鼎盛时期。在宋末元初,由于邱处机和成吉思汗的私人关系,道教也受到了非常大的礼遇和长足的发展。其后,道家几乎处于一蹶不振的局面。然而综观中国历史,在清以前包括清在内,任何朝代莫不是内用黄老外用儒术而国治民安的。

  《老子》(也称为《道德经》)是目前存留的最完整的早期道家经典。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之其所终。”《老子》是老子留给尹喜的教材。其哲理深邃,包罗万象。对“道”精到的描述到修身方法的介绍、修身然后治国,以及国治然后身退的道家理念进行了详尽地描述;然后对当时的社会状态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当时现实状况开具了药方一具,希望仁人志士能够按照他的理论以求治理天下。

 《老子》是我国道家的哲学总纲。是一套修养身心,管理集体的实用的方法论。其中不乏治理国家和企业的实用方法,当然也受到当时历史局限。然而《老子》中那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思想,对今天从事投资、交易的人来说仍然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借鉴价值。

  《老子》提出来了三个原则:

  第一,避免以身犯险。避免以身犯险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得道者认识到“无”,通常容易走向一个极端,认为可以舍弃身体这个臭皮囊,而杀身成仁。耶稣殉道,佛教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屈原怀石投身汨罗江。老子在这里强调,不要以身犯险。要求作到“无遗身殃”,学会需用矛盾变化的的道理。

  这实际上告诉我们要注意资金管理和安全,也即巴菲特说的“永远不要损失本金”,我们在投资任何一个市场的首要就是要关注自己的投资本金,而不要孤注一掷,在下次机会来临之前没有了子弹,就象现在一些股市套牢的投资者,无一不是满仓而作,这是投资大忌!

  第二,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这也是老子“道法自然”原则,不要可以救亡也不要可以存存。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对于应该灭亡就帮助他灭亡,对应应该兴盛的帮助他兴盛。道家的这个思想在古典名著《封神榜》尤其体现明显。

  这实际上是要尊重趋势,顺势而为,切不可逆势,在空头市场中要敢于做空,切不要以为价格已经很低了而盲目做多,同理在多头市场中要勇于做多,高了还有更高。

  第三,见小曰明。圆通变化是人对物理世界的响应。变化起于毫末,因此要见小,明了事情的变化趋势,矛盾的权衡比重。应对筹措,能够做到保身命,济世事。

  有些时候多空转化非常快,这需要我们保持警惕性,特别是有暴利即平仓,而不要象前期某一投资者从4万到1000多万又回到5万做过山车。

  《老子》真正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就是任何事情完成后,就是一个阶段的消逝。不能把自己的身心局限在过去的成就上,特别是有了天下后。因为这种成就实在是没有办法评价的,成就心和成就完成后享乐心成了影响大道自然的主要障碍。

  我们许多投资者往往不是败在投资失利的阴影里,而是在有盈利的情况下重仓加码,市场风云变幻,一夜打到解放前;还有些投资者赚钱后不是及时调整心态,而是纵情声色,这些都不是一个修道和得道的投资者所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家认为道是客观的。不管人是否按照道来做事情,总归脱不了“道”约束。

  市场也是客观的,不管投资者如何投资,每个人都将受市场支配,任何一些主观的想法如果脱离市场实际将会受到市场的惩罚,在我们的投资实战中,与其占用大量时间看一些评论家的评述以及一些所谓的内幕消息,不如静下心来研究市场本身!

  “反者道之动”。道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任何矛盾推到头,都回发生质变产生新的矛盾。只有到了合适的时候,道的真正作用才能够体现出来。

  市场就是多空双方互相转化,互为因果,多即是空,空即是多,当多头市场达到一定极致时,下跌将要来临,反之当空头市场搞得人心慌慌,没人敢接盘时,意味着多头反攻的日子不远了。

 从典籍中汲取智慧 从《老子》中汲取投资智慧
  “勤而行之”。《老子》对修道之人首先提出“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要求。修道是道家认识矛盾规律的和练习心理素质的主要方法。大凡所有的修道者,看到教材上说万物皆空。都会想到事情是一个样,不做也是一个样。既然这样何必要做。为自己懒散找到借口,然后对平常的事情不闻不问而认为自己是高雅人士。殊不知这样连修道的最基本的基本功也丢掉了。“勤而行之”是对道的一种顺从的态度,是开始修道的起点,这是《老子》中的上士;“勤而行之”是对道的验证的方法。

  我们有些投资者手里没单时,就不再对市场进行研究,下次再准备投资时往往临时起意随意下单,这样的投资决策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养成日日复盘的做功课习惯,这样有助于我们对市场的进一步认识。

  “修”是把从外界获取的关于道的哲学理念完全理解和吸收的过程。“修”的这个阶段需要的时间可能长也可能短,有些人一生也不可能够参透,有的人可能一听言语就大彻大悟,更多人则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后认识到。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有人做了几年几十年依然在这个市场一无所获,为什么有人几个月就把握了市场的真谛,不要以为什么高文凭、大公司等有一系列光环和头衔的就能在这个市场赚钱,在这一点上,市场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美次贷危机已经告诉我们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投机家也会犯愚蠢的低级错误。

  真正认到“道”以后,通常被称为“得道”,道家认为,得道后心态空明,抛弃所有的个人的,团体的成见,能够与大自然,天下万物甚至妖魔鬼怪都融为一体,是一种无分别状态。这种不分别状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客观的不分别。认为我、人、物都是物,没有根本的分别。任何外界的交互,都是物物之间的碰撞,顺从这个原则就不会又烦恼,抛弃所有不合理的理想。一个是对主观的不分别,不存在好坏,利弊,得失。做所有的事情都随顺自然,可以学习任何知识,可以适应任何环境。

  真正在市场上得“道”的人,都是淡定的,象水一样活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8695.html

更多阅读

《月亮之上》竟然是从《诗经》翻译来的! 月亮之上 诗经

一个重大发现,一个震惊发现,一个雷人发现,一个暴汗发现:《月亮之上》的歌词竟然是从《诗经》翻译来的!神曲《忐忑》、《爱情买卖》也来自《诗经》……当然,这纯属网友开的一个玩笑,这些“古诗”明显是今人根据流行歌曲的歌词,将其“转译”为

《老子》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解 老子道德观 ——不争

《老子》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解 毕敦一著原文 译文不尚贤, 不崇尚名彰位显,使民不争; 使神气不因心烦意躁而耗损;不贵难得之货, 不贪图金银财宝,使民不盗; 使神气不因私欲膨涨而变坏;不见可欲, 无欲情之现,使民心不乱。 使神气不因念虑驰逐而

声明:《从典籍中汲取智慧 从《老子》中汲取投资智慧》为网友龙爷无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