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职业文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积淀
蔡志恩 温天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福建漳州 363000)
摘 要:校企合作的深层深度融合,是激活高等职业教育内涵提升的核心力量,其强大的辐射性和影响性可以让高职院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一些碰撞和交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如何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而形成与校企共同办学、共同培养相吻合的高职职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零缝融合,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可持续性合作,将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职业文化 高职职业文化
在争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推动下,使众多高职院校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自觉地对接和服务于行业、企业,大胆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沟通、融合的新途径,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创新和拓展。尤其高职校企合作的不断融合,引起了高职院校翻天覆地的变化,校企之间文化的互融、互动、互惠逐渐成为校企合作的新取向。原有的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已经不能适应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职改革趋势,也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可以灵活下企业进行顶岗试验、实习、实训的要求。因此,在高职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提出校园文化企业化的高职职业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顺应高职院校的开放办学的形势,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过程中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何谓“高职职业文化”
任何一种区域文化,都是这一区域长期积淀下来的传统或形成的一种取向。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行为,行为一旦积淀成文化,就可以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运行力存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群体活动的行为趋向和行为效果。校企合作过程形成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个流变的过程,能带动其内部成分的互动和变迁。
“高职职业文化”是个全新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表述,在阐述“高职职业文化”之前,应该先谈何谓“职业文化”,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范,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认同和自愿遵从。任何职业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职业文化既受制于整个文化环境,同时也影响着其他文化生活。在当前的文化研究中,对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比较重视,职业文化则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育和规范。实际上,职业文化具有更大的覆盖面,更强的历史传承性和社会效应。如果从职业文化中找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相互渗透的潜衡点,使之优势互补、利益相衡、理念共驱的途径,这将是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研究的一大突破和飞跃。因此,我们提出了“高职职业文化”的概念。
高职职业文化,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的内涵和精神上,提出的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区域文化,其内涵和外延有别于从属于企业组织管理的企业文化,也有别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校园文化,它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不断磨合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高职内涵积淀成果,整合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静”和“动”的矛盾。其核心内容已经从传统的校园社团文化、文化艺术节、素质汇报演出、科技节等校园活动转移到具有企业文化渗透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素质拓展团体训练、模拟职业面试、工学训练业绩竞赛、职业生涯规划、校企订单学生成果汇报演出、高职生创业争霸等具有企业化的社会的校园活动。其实施原则是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主导。它源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又高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把高职高职生从准职业人培养成职业人的沃土,是高职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合作、订单培养、半工半读、官校合作等培养方式和措施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企业化的内涵文化。
二、提出“高职职业文化”的意义
提出“高职职业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关键是怎样把两种文化的碰撞力,更好地转变成推进校企合作、促进高职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持续动力,并让这种动力最大化。而高职职业文化的提出正符合持续动力的要求。
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把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抓好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等等要求与思路,从中可以看出,企业、职业这样具有很强社会性的关键字眼,将是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的特征和标志,高职院校的发展视野必须向企业延伸,高职院校的文化活动必须围绕着职业文化的营造而提升。
高职职业文化的提出,一是有助于各专业的高职学生更快地理解各种职业活动方式、职业声望、职业语言及职业行为的多重意义。二是有助于增强企业职业岗位培训与学校专业素质塑造之间的互动。三是有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和执行。四是有助于丰富和提高高职高职生的社会文化生活。其作用是让高职学生突破传统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校园之外的企业文化生活,通过校园、企业职业文化的耳濡目染,塑造了自然职业养成习惯,从而缩短了学生准职业人、准高技能人才的磨合期。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下,可以说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工厂车间已经成为高职高职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领域,那么在高职校园里营造职业文化,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在充分重视和肯定高职高职生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所引起的专业学习环境的变化,大力推行高职职业文化建设,进而有效地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师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服务和支持。
三、高职职业文化是实现校园文化企业化的内涵提升
校企合作过程中,文化交融是校企合作纵深推进的动力,而文化吸纳是校企合作的一种相互追求。校企之间必须深层次地交流与渗透,并最终达成文化层面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依恋,才能够使校企合作具有持久性和生命力。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亚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都具有培养、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校园文化是使命文化,原动力是一种使命感,注重过程;而企业文化是责任文化,强调责任感,更侧重于结果。校园文化是一种研究性文化,追求的是理性、品味,具有高雅、含蓄、内敛等特点;而企业文化则是实践性文化,再好的文化理念必须与生产、管理、经营的实践相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就企业文化的本质来看,它宏观上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使企业得以存在与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校园文化建设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激发师生员工为责任感和创造性,培育全体师生员工的责任感和创造性,培育全体师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校整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是围绕“管理与“氛围”,从而形成奋斗、爱岗敬业、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竞争非常激烈,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相同点,就是他们的主体都是生活的人而不是机器,这就要求在二者的建设中要关心人、理解人、凝聚人、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发展,尤其是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
正是因为两种文化存在着差异性和共同点,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衔接与融和,形成具有学校和企业相互动、相驱动、相联动的高职职业文化。高职院校营造高职职业文化氛围,有其现实性和必然性。从培养目标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在企业从业,步入社会后,他们首先感受到的将是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精神的熏陶。其次,从培养模式看,高职院校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将改变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高职生学习的场所空间,将扩大到企业的车间、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等,可以说高职学生有相当一段时间将在企业顶岗实习、在实训基地实践操作。这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走出象牙之塔,主动面向企业,服务企业,融入企业,要求学生要了解企业,适应企业,热爱企业。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天然联系,决定了两种文化必须相融合、相贯通、相协调。高职校园文化应当借鉴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制度;同时高职校园文化又可通过毕业生为介质,对企业文化起到幅射作用,产生积极影响。
四、积极探索激活高职职业文化的途径
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的不断创新为核心理念,推动校园文化企业化的实践创新。高职职业文化的形成,符合自觉文化从认识到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主动对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产学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反思。从高职改革趋势的角度要求高职院校要整合多种文化,进而倡导、发展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特质的校园主流文化,而这些正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产学”的高职校园文化理念,有利于强化其“企业与学校‘和而不同’地相互融合”的境界、包容理念以及潜在的创新意识。高职职业文化的氛围的营造,是一种强调实践先于理论的文化开拓,必须从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全细节中全方位地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激活全体师生的职业素养。
1、通过吸纳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来激活高职职业文化
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将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合理内涵。在高职院校教学与行政管理上引进企业先进ISO质量管理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值得探索的有效途径,将IS09000质量理体系引入到高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保障和科研等日常管理中,不仅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且也会将质量管理体系文化逐渐引入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之中,使单纯通过外力推动的质量评估,成为高职院校的自觉行为。
ISO教育质量体系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确定了各项工作的程序,以确保学校每一管理层和工作环节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控制整个管理过程,杜绝中间任何环节出现不规范行为,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使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通过引进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全过程进行控制,能够使学校的内部管理变得有序和畅通,使质量观念得到快速提升;能够提高学校知名度,更好地获得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得到良好的形象展示和业绩评价,提升办学质量并带来增值益。
2、通过贴近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标准来激活高职职业文化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要贴近企业用人的素质标准,尽可能地缩短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使高职学生树立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生涯理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企业化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要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为重要载体,加快校园文化企业化的高职职业文化形成步伐。通过寻求与有需求的企业结合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在企业中设立专业实践基地,把企业的实体建设在学校中,直接在生产科研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把校园文化的信息带到企业,企业文化信息带到学校,丰富高职职业文化建设内涵。
企业的员工往往为了一个产品的研制而要长期加班进行公关,废寝忘食,这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荣传统,是备受世人推崇的优秀品质,也是应该弘扬的优秀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也应该继承这样的美德。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企业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实干精神,吃苦耐劳,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解决。注重高职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能力的培养。要力争多给学生创造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让企业文化影响学生的价值文化,通过成功的企业人艰苦创业史来教育学生。在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生产中,看到严峻的实际问题,使其认识到坚忍不拔的品质的重要,理解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
重视高职生模拟实训环境的营造。例如上岗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卡、按时就餐,不许大声讲话,不许擅自离岗位等等。只有严格管理才能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有高效率。要给学生创造各种环境,例如工作环境实训室要最大化地模仿现实车间、张贴各种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打卡制度、坚决杜绝非规范性操作。再如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按时熄灯,按时就寝,不迟到、不早退,增强学生对学校纪律的认同感,使他们自觉养成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
高职院校要把团队意识教育作为贴近企业,保证就业的重要措施来实施。在学生的课余活动中,甚至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学校的实训基地、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不断受到模拟企业生产第一线环境的感染、熏陶,养成良好严谨的职业习惯同时深化了对职业岗位的感情。
参考资料:
[1]包秀华.论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北方经济[J],2006,(12)
[2]周岩.高职校园文化与业文化的衔接和融合.机械职业教育[J],2006,(9)
(需要转载,请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