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的诞生,既是改革开放播下的春天火种,也是中国教育事业迈向新征程的历史性标志。一世电大是对电大三十年的雅称,不世之功是形容电大功劳极大。电大的创办是大有来头的,这里所提到的“一世电大”、“不世之功”也是颇有出处的。小篆的“世”字像三个“十”字相连,由此《说文解字》说:“世,三十年为一世。”《后汉书·隗嚣传》有言:“足下将建伊吕之业,弘不世之功。”这里所说的“一世电大”始于1978,一个了不起年份!从中国现代史来看,1978年是改写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方毅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审时度势的政治智慧,为了尽快改变中国教育事业落后的局面,借鉴国际上开放大学的经验,紧接着恢复高考制度后,亲笔圈阅同意批准成立了广播电视大学,在教育史上揭开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新篇章。
电大紧跟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而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30年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而按照常规的做法,通过追加巨额教育经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从广播电视大学应运而生,从成立之日始,她就担负起了为社会特别是基层培养大批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她的创业者们曾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在居无定所、学无定室、不得不借租教室和外聘教师办学的条件下,紧紧依靠高科技办教育,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探索出了一条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新模式。30年来,她以一贯之地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的方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毕业生的“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留得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认可,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特别是2000年起把开放教育在全国推开之后,一方面加强了各地电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给电大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光明之路。
我们重温昨天的故事,是为了畅想明天的辉煌。昨天,一批批经历了“文革”10年磨难与洗礼的青年才俊,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畏艰辛、努力奋斗,如饥似渴、拼搏攻读,成就了广播电视大学昔日的辉煌;今天,通过八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电大迎来了新的发展,实现了从广播电视到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一世电大的发展,从艰苦创业、科技探索、改革创新、到今天的蓬勃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几百万的学生。当然,广播电视大学的成长与发展,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与政府的有力支持和政策导向密不可分,更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广大电大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可以说,广播电视大学的成长与发展历史地见证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于1994年11月电大创办15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欣然命笔,为电大题词:“办好广播电视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李鹏同志题词:“办好广播电视教育,培养四化建设人才”,李岚清同志题词:“进一步办好广播电视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化需要人才”。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同志在庆祝中央电大建校2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和国家希望广播电视大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特别是在终身教育领域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
教育实乃百年大计,终身学习乃时代所需, 作为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结合点的电大开放教育,功在未来!经过30年的实践,广播电视大学探索出了一条成人教育的成功发展之路,形成了远程教育资源优势、网络优势、系统优势,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是一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道路,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办学模式。特别是1999年以来,广播电视大学紧跟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在国内外远程教育领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古人云:三十而立。对于一所远程高等教育大学来说,30年虽然并不算长,但30年的积淀却为电大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电大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她将继续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以提高质量与扩大规模为把手,狠抓队伍建设,重点搞好开放教育,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努力在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征途上创作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