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自主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自主学习

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多年的小学高年级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呢?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从课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课题是创设情境的一个着眼点,为此,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在教学《猎人海猎布》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几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有的说:“我想知道课文写什么事?”有的说:“我想知道猎人海猎布做什么事?”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告诉读者什么?”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表达什么思想?”看到学生的求知欲很强,我用激励的口吻对学生说:“同学们有探究精神,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吧!”学生有了想解决的问题,就会仔细读书,认真思考。经过学习,学生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学习,知道了我刚才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是写……”,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读书,不仅解决了我自己提出的问题,还知道某某同学提出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自主学习

以上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以往的教学,课堂上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老师的提问都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积极性很高,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

二、从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成功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策略具体化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探究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我根据第一自然段讲“鲁迅先生逝世了,许多人都来悼念他“这个内容,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同学们,当你看无数个花圈、无数对挽联、大人、学生、老人,各界人士都来悼念鲁迅先生这样的情境,此时此刻,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为了探究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这样的一个问题,并积极地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这不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了吗?

三、从课文表达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学生在感悟到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时,我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又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又想知道什么呢?”

生:老师,我想知道朝鲜人民在送中国人民志愿军时为什么依依不舍?

生:老师,我知道这个问题,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所以,朝鲜人民舍不得离开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读书解决问题。)

师:文中什么地方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的呢?

学生通过读书,都能在课文中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作出了许多事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朝鲜人民也为中国志愿军做许多事,也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此,他们的情谊是无法比拟的。

四、抓住关键性创设问题情境

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是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的关键。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锻炼。

《李时珍》反映了李时珍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不怕辛苦的精神。文中写到:“李时珍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这一段话中,用了“走遍、上万、千百、亲口品尝”针对这一系列的词语,我引导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提出以下问题:“李时珍走了那么地方,拜访那么多的乡亲,需要多少时间呢?”“李时珍亲口品尝药材,他不怕药材有毒吗?”从孩子们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孩子进行了思考,但对李时珍好品质并未全领悟。于是,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要亲口品尝药材?”从而体会到李时珍严谨科学态度,以及不怕艰辛与危险,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好品质。孩子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遇到暂时的困难也是正常的,教师应注重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激励孩子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老师要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一样钩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成了一个探究者,学习亦会变得其乐无穷。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往。

 

2007年

 

 

[覃春芳小简]>>>>>>

覃春芳,1969年2月1日,生于中国广西扶绥东罗客兰湖畔,壮族,原籍广西武宣县人氏。高崇品牌机构[国际]-高崇企业形象中心总监、春芳学生作文制导中心总监。

汉语言文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1987年走进讲堂,默默耕耘3平方米讲台,暮然回首,已是桃李芬芳,心宽舒坦。闲时喜欢修修改改,写写作作。也许,这种喜好得益于修改学生作文中,并不断加深这种乐趣。

座右铭:品味授业快乐,尽享桃李芬芳。

E-mail: [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8820.html

更多阅读

《义教课标》对小学英语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要求

今天讨论小学课程开发,其中涉及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摘录了课标相关内容,特分享。《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要求一、对合作学习的要求理念四: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联系与区别

新课程的改革必然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仅仅沿用原来“接受式学习”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用 “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具备探求态度和具有批判、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但是近几年来各种

滇池问题浅谈 浅谈创设问题情境

一、滇池简介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张彦彬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启发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

声明:《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自主学习》为网友传说提刀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