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习,走好人生之路



 今天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却出现了学习中的快餐化倾向;有些人虽然仍对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却因竞争压力和生活快节奏而难以静下心来好好读两本书,导致阅读习惯逐渐消失。阅读可以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提升人的素养,陶冶人的情操,更能唤醒人的心灵。阅读的过程既是一个人了解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体察自省的过程。因此,只有不断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养分,储备精神食粮,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气质和品性,也才能不断积累思考和学习的智慧。我们通常说:做人要厚道,我理解青年人的厚道应该不仅是道义上的宽容,还要包含厚爱学术之道的意思。学习约束做人,要学习就要坐得冷板凳,做一个勤读善思多交流的人;学习引导做人,学习的人往往是一个思维严谨、眼光透彻的人。学习的价值固然体现在学术成果上,也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致力于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先治于人而后治人的过程,先接受大家的思想,然后用思想去启发大家。学习成果利人,增长别人见识;学习过程利己,提升自身素养。利己是为了利人,有了利人的目标,不断努力就能取得利己的甘果。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学习就是要做到四个字:稳、准、狠、新。稳是心态要放得稳,心态决定成败,好的心态决定我们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准是眼光要看得准,眼光决定高度,宏阔的视野、精准的定位决定大的成果;狠是功夫要下得狠,勤奋出真知,只要功夫深真理就现身;新是思维要瞄准新,缘木求鱼是笑谈,若求的是木鱼便是创新;创新切忌偏颇,否则盲人摸象摸到象鞭说象鼻,必然贻笑大方。学习是人一生的事业,也是要一世修炼的功夫。学习讲究效率,就像走路寻找捷径一样重要。个人学习的效率之高低与其筹划与通盘考虑能力相关,因此,青年人学习必要筹划在先,而后按部就班。学习之本,贵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因此,带着生活中思考的具体问题去学习,才能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终而提高学习效率,久病成医便是这个道理。

       做人是一生要研究的课题,学习是做人过程中的升华。做人要用尽一生去努力,做学问要巧用“零布头”。时间是一匹布,而生活却常常把他剪成琐琐碎碎的零布头。做学问的人必须学会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做知识的积累、资料的积累、情况的积累、问题的积累等等,然后厚积薄发。志向决定努力方向,超越平凡的生活注定学习路上的奔波。许多的年轻人因为不愿吃学习之苦,所以从未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创新的幸福、充实的满足,这是很遗憾的人生。我整理了大批著名学者的学习之路,他们学习有所成的奥秘有三点:一是接受良好的教育,二是搞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三是努力做到最好。对此,有学者生动地概括成:“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方向,去到正确的地方,找到正确的老师。”少年智则国智,学术有我们的责任。

       如果说人生真有什么秘诀的话,有学者认为大概就是一个字——“想”。“想想”,“想一想”,“再想一想”,多想才能出智慧。同学们,如果你觉得自己生活的还不错,自己还是蛮有思想的,那么,请你继续保持感觉良好;如果你忽然发现,王老师讲的这些东西,我都懂,但我自己平时很少思考这些东西,那么请你停下忙碌的生活,好好思考一下。一个很有见地的朋友告诉我这样几句话,供大家思考:第一:政府不是拿来供着的,是拿来批评的。第二:世界上没有反动言论,只有不同异见。第三:在言论自由这一点上,对我“敌人”言论自由的剥夺,就是对我的伤害。第四:人生实难,大道多歧,但我们总需要尊严与幸福,所以我们要努力而不祈求。第五:不要把任何人的言论视为金科玉律,那样把自己托附给他,是危险的,因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他随时可以用出卖你,所以要用自己头脑来思考。第六:不要有思想的保姆和信息的爹妈,不要让谁做你思想的跑马场。第七: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是自产自己思想的“敌人”而不是崇拜者的。

       人生为一大事来,当做一件大事去。走好人生之路,有时候可以不按牌理出牌。李小龙从小就是近视眼,而且两条腿不一样长:右腿比左腿短5厘米。这样的条件可不是练武的“料”,然而李小龙却以他独特的推理,练就了独特的武功。练武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近视眼怎么练?李小龙就从咏春拳练起,因为这种拳最适合贴身打斗,近视眼并无妨碍。那么两条腿长短不一怎么办呢?他用较长的左腿专练远踢、高踢,犹如狂风扫落叶,得心应手;用较短的右腿专练短促的阻击性、隐蔽性的踢法,近身发脚如发炮,威力无穷。李小龙两条腿长短不一,使他摆出的格斗姿势优美别致,加上他独特的武术套路,竟然形成了一门武术流派。作为我们这一群在望龙湖畔学习生活的我们,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完成今生的一件大事呢?望诸君好好思量一下。

       学习是对过去经历的反思,人们学习的结果仅仅揭示了过去世界的图景,那是一幅已经过去的僵死的图景。问题在于,人生还没有开始,所谓世界和存在者归根到底属于过去,世界在这里是静止的、虚幻的、暂时的,实际上它仅仅是过去的世界,或者说过去世界的某个截面、某个片断,现实是这个世界的边界。过去代表的仅仅是曾经有,存在者要现实存在就必须立足现实并面对未来。面向过去的个体,其人生不仅还没有开始,而且时空被其割裂。时空被割裂为过去和未来,割裂为实在和虚无,过去是实在的,未来是虚无的;与此同时,世界被割裂为主体和客体,割裂为自我和它者。主体是学习活动的实施者和承载者,但主体始终在学习对象(本无)和学习结果(世界)之外,主体排斥在世界之外,或者更准确点说,主体是世界的边界。主体总在现实之中,这就使主体始终成为世界的旁观者。世界呈现为矛盾的世界,这是一幅惨烈的图景。假如人们不及时解决这个矛盾对立,人们就将迷失方向。

       思想的特性即超越现实。思想可分为反思和想象。反思面向过去,而想象则指向未来。思想在制造时空割裂的同时,又为人生的超越提供了可能。人是有思想的,人生只有面向未来才能展开,人生只有面向未来才有活力和动力。过去仅仅是必然,是一种确定性,而未来则是可能,是无限的选择性。人指向未来的行动即“我要怎样”的命题。“我”即行为的发起者,亦即世界的主体。生命因其意志(利己本性)而成为世界的主体。有生命的存在者即生命体。生命在利己本性的指引下进行生命活动,生命活动的选择性是生命意志的表现形式。选择性具有主动意味,即主体利用客体,而客体则为主体所用。生命天然的以自我为中心,并利用世界上存在着的一切。生命活动是主客体关系联结的桥梁和纽带。每个生命都创造一个个体世界,所有生命共同构建一个复杂的生命世界。

      人生行为是面向未来的冒险活动。人生行为即作为生命的存在者(人)在思想指引下与其它存在者打交道的过程。自我与它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和意义。作为主体的人它是有生命意志的,所以,必然是自我利用它人它物,它人它物满足主体意志(需要)即获得价值。主体的意义在人的自觉行动(自主选择)中自然实现。人生的自觉行为一旦作出,该行为的意义即告产生,不需要任何人再去赋予其意义。人,生来就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个体在社会中必然带有社会性,个体既是主体也是客体,既是自我也是它者,每个人活着都必须深刻领会这一点。每个在社会中的人都有作为主体的意义和作为客体的价值。在人生意义的问题上,人们易犯这样的误思:一是忽略人生首先必须有“我”,忽略了人生必定是从现实开始的,人生是由一个有生命意志的存在者(主体)发动的。人首先必须去认识这个自我;二是忽略“要”的主动意味,即忽略了意义是人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而认为有一个事先的意义,把“要”当作了“是”。或者又忽略了行动之前的计划想象,而盲目的进行行动;三是忽略人生终究要经过“怎样”这一关口,人生归根到底是一种面对未来的冒险和尝试(一种行动),计划永远都替代不了行动,人生的意义在于自觉行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设想阶段。

人生就如一场游戏。游戏是一种在规则之下面向未来的冒险和尝试。游戏规则必须在游戏之前就确立。而游戏规则一旦确立,游戏就可以开始了。游戏者不能只停留在熟悉规则层面,规则仅仅是游戏的界限,它还不是游戏的开始。游戏者必定要驾驭规则超越规则方才是真正在游戏。驾驭游戏就要提高游戏技巧,游戏技巧是面对各种具体情景下的随机应变,游戏技巧是游戏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游戏的规则。游戏技巧必须在游戏中才能获得,而且游戏技巧也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才能使用。而游戏规则在游戏之前就已经确立,而且在游戏中不能更改。游戏的规则虽然可以不断修改完善,甚或变更成另一种游戏,但它只能在游戏之外修改,只能由旁观者评判和修改。游戏者在游戏之后也可以成为该游戏的旁观者。游戏技巧是游戏的把握,是规则下的冒险和尝试,是面对无限性的自主选择,是游戏的灵魂之所在。人生亦是如此。从过去到现实的经历就如游戏中的规则,从现实走向未来的人生则如游戏的内容。人生未来的选择是在过去人生基础上的一次全新选择。每一个过去的选择都成为人生的经历,经历变成经验,经验又不断被超越。过去成为未来的依据,过去又不断被未来超越。人生在指向未来的活动中获得对过去的感知,感知又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人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走向未来。人生如此得以不断拓展和持续延伸。存在者在面向未来的自由行动中不断被超越,主体与客体在面向未来的现实行为中融合,不再对立,发自现实的行为成为弥合过去和未来断裂的缝合剂,世界被连接为一幅完整生动的图景。人生的归宿就在于到自觉行动中去。

        世界原本是清净的。所谓烦恼只是人们的思想方式出了问题。因为,人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人们还不善于学习,不善于利用实验、模拟、练习求知;人们还不善于向过去求知及时总结经验,而宁愿作无谓的冒险和牺牲;又甚或企图通过想象而不是实证探求真理。人们又不善于生活,对待未来,人们常常生活在游戏规则的低级层次,总是在准备着游戏,而不是真正开始和进行游戏;人们总是生活在过去,常常停留在过去的经历中无法自拔;因为缺乏想象,人们忘记了自己才是人生的创造者。……对思想的批判即智慧。智慧之所以必要,仅仅是因为有了误思,即人们提出问题的方式就已经出了错。错误的思想形式只能在对思想的逻辑思考中得到澄清和矫正。假如人们企图在现实中去解决这些误思,那就是错上加错了。解决这些烦恼的方式是从根源上消除问题,是消除而不是解决,即在误思(伪命题)的萌芽阶段就将它掐灭。误思是很常见的现实问题,它是思想发展和成熟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对思想的批判仅仅是为了清除这些误思,还思想一个清晰明了。

       其实在人生活动中,思想的烦恼本无,只因为有了误思,所以需要不断进行批判和矫正。正如我们的身体一样,它自然的生长,有时也会生病。生病了就需医治,但只有生病了才需要医治。医治的目的只是为了恢复身体的自然生长,医治绝对不是要代替身体的自然生长。智慧是为清除思想的混乱而出现的,智慧的方法就是清除伪命题、消除误思。清晰的思想和健全的人生是不需要智慧的。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自由的。只有过去的经历才有规定性,过去是确定的一条路、一个方向,即从过去走向现实的唯一经历。经历经过反思成为知识和经验。过去的学习是对未来想象的依据,而现实的条件则成为未来人生的重要根据。生命是人生的基础,人生在生命和现实的基础上得以展开。未来是没有规定性的,未来是无数条路,无数个方向,即从现实指向未来的无限路径。指向未来的行为根本上来说是朝着无的一种发明创造。人生行动就是体验无限性的活动,这是让人始终充满生命热情和希望的根源。生命的本性是活着,人的活着则是有思想的活着,即智慧的活着。智慧的活着亦即体验人生的无限性。死亡永远都在未来之中,人的死亡是无限性的终极表现。对世人来说,智慧的活着就是:好好活着,并为死去作好准备。人的智慧使其既爱人生的无限性,也爱死去的终极无限。所以,余虹教授跳楼而去。

 学会学习,走好人生之路

       关于我刚才谈到的这些,大家不一定都能接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对待不同的意见,这应该是一个蛮有嚼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西方学者推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发言的权利”。对敌人言论自由的伤害,就是对我言论自由的伤害。认识具有片面性,真理具有相对性,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但是,是己非人,俗之同病,究竟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和胸怀来看待不同言论呢?所有的言论都是一种信息,很多时候言论没有绝对正确,而且很难分清是否正确,而且决定其正确与否的权力由谁来掌控也是个问题。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文明多样化的时代,不同言论的对立统一关系变得越发复杂,所以要特别珍视言论敌人的言论自由,很多时候,敌人对我们的评价是最有价值的,或者更逼近真实的自我。我们需要的是大家多提供信息,让各种不同言论平等竞争。我们需要的是同等的竞争平等,而不是说自己的言论正确。民众或许会惑于一时,但长久的言论竞争,民众自然知道趋利避害,同时上当概率就会减少。所以我对言论自由和言论的平等竞争特别看重。 

      我认为,对待不同言论的前提是提供和维护允许不同言论同样出现或者表述的平等权利。我们不能先天假设谁说的就一定正确,说出来的言论也有一个比较的过程,比较后,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也不能求大一统。那种所谓的大一统即思想的统一,是我们的恶梦。对待不同言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无疑是十分可取的;但是牵涉到利益的时候,许多人可能在利己思想的支配下,倾向于捍卫和强化自己的话语霸权,同时削弱或剥夺言论敌人的话语权利。这就牵涉到一个利益底线和价值判断的矛盾。言论与利益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应该区别言论的应然性、已然性或实然性,即应该如此,已经如此,实际如此之别。人类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所以言论的应然性应该得到重视,那是我们大家更长久的利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思想是无法估量的罪过。但这只是中国漫长的钳制言论的开始。

      不同言论的背后可能是事实判断的差异,也可能是价值判断的差异,对此,却是不可强求一律;但是否真理越辩越明的过程,意味着不同言论的相互博弈和彼此妥协呢?一定拿众多的观点与信息,进行比较,选择一种更近于自己的,或者自己干脆另起炉灶,自行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思故我在,但是我说话的声音可能不是很多人能够听到的,听到了也不一定能够把握住我的真实意思,因为很多的对话可能是彼此的自说自话,因此,我提倡:听懂话是一种能力!很多时候,彼此听懂话了,或许就能有更深层次的交流、碰撞,而不是在浅层次的彼此抵触、排斥。弱势群体话语权的丧失,导致不同言论的缺席,不同言论的声音的大小产生的影响可能比事实真相的影响更为强势有力。环境的影响力很大,而言论构成了强有力的环境,即舆论环境,事实在强大言论攻势下,可能显得微不足道,这是极可怕的事情。冉老师,您认为言论即信息,而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那么,阻碍言论自由的制度是不是恶的制度呢,哪怕它是维持暂时的安全也罢? 

       一个良好的社会,就是让所有的言论有出笼的机会,民众可根据自己的判断自行选择。但政府一定有一个民众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如民主自由等。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力很重要。没有知识就只有盲从权,没有选择权。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注定要听到很多不同的言论,关键是你听信谁的?如何避免谬论重复一千遍就成为真理的悲剧发生,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我写博客不是为了培养粉丝,而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的人,哪怕将来是我言论的“敌人”,也在所不惜。如果有各种言论平等出笼的平台,听谁的通过了许多种许多次比较,一般选错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听谁的,而是这个听是不是来自于的信息的充分展开,信息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称的。对不同言论的尊重,还需要不同言论的发出者要有起码的诚信,要有对自己言论负责的态度,但是在这个诚信出现危机,责任重于泰山(很多人负载不起)的时代,有时候真不知道听信谁的好。比如华南虎事件。

      发出负责任的言论,也是一种习得与训练。大家都觉得说负责任的言论,更利于自己的利益,那么说负责任的言论的人就更多。网络或许是目前不同言论共存的最好平台,但是它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红旗还能打多久?自由还有多少成长的空间?这都取决于每一个觉醒者的努力。言论是相对的,统一也是相对的。所以绝对意义上讲,没有统一的言论。在目前的言论环境中,要想捍卫自己发出不同言论的自由,必须具有政治家的热情和眼光,理论家的头脑和判断,社会活动家的活力和本领,杂家的智慧和博学,作家的技巧和情感。但这样的要求是太高了,普通人应该从自己做起,说自己身边的负责任的言论,让更多的人知道丰富的世界。在舆论面前发出不同的言论,是一种强者的作为,有难度但更有意义。与其一天讲大道理,不如每日做一件事。哪怕是点滴之事。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想一下就引起注目,事实上这样的言论往往缺少理性的态度,容易自己无法控制这言论的后果。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国家,哪怕非常言论自由,能达到王兄所说的那么多对言论的要求,都是极少数。

       虽千万人,我往矣,是需要莫大勇气的;虽千万人言,我仍要言我所言,是需要大智慧的。是谓勇者不惧,智者不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世界有些事有客观评判标准,有些事是没有的。有客观评判标准的多是在可以定量定性的领域,而没有客观标准的,比如作品欣赏,比如趣味无争辩。有网友指出,某年秦耕说过:我有权利选择拒绝真理。。。我们要让每个人自己判断,并对自己的判断负责,这也是尊重个体的最佳方式。也就是说,没有谁是另一个人的思想保姆和信息爹妈。导师的言论也只有为民众掌握后才能发挥作用,真理也只有愿意接受的时候才能广泛传播。没有谁是另一个人的思想保姆和信息爹妈,但是人的认识有正误,是非曲直总是要坚持的,不同言论的多样性是否不应排斥客观真实的唯一性?有些事情我们不必着急判断其正确与否,重要的是多样生;再者我们是后发国家,我们在一些争执难下的地方,可以借鉴那些前面已出现过此种问题,并完满解决的国家,就可以在改良方面节约相应的成本。我们的思想中,不要常常有唯一,事实上,思想和真理常常是没有惟一性的。

      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可以避免走弯路,这是我们走好人生之路的明智选择。对言论负责,是对我们人生的价值负责;对不同的言论负责,是对民主程序的负责。言论敌人怎么说不重要,能够给我们的言论多大程度的补充乃至矫正却很重要。每个人生来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独一无二的头脑不是用来给别人的思想作跑马场的,不论言论的提出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纵然是一个人的思考也许幼稚,但不能因为幼稚而被别人代替。这就像一个路走不好,你不能代替他走路一样。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一个事实: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不同言论也并不总是一种良性现象,比如给潘金莲翻案等。不过没有关系,这言论不对一些人的胃口,马上就有人反对与批评,这点我们可以放心,不会只让这种方案言论独霸天下的。

      想法决定活法,言论决定视听,对待不同言论有时候存在着一种悖论,诸如,别人骂你并不是你骂人的理由,我们不骂人是出于做人的原则,而不是因为谁骂或不骂我们。言论传播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是不是有着一脉相承的的内在联系呢?时代的改变、思想的变迁,是不是与言论的自由相互促进的,那么,知识分子在言论环境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的发挥社会良心的作用呢?说实在的,现今的中国知识分子,其实不是起良心作用的问题,而是本职工作都没做好,如果每个行当都把本职工作做好,有做人的底线,中国就不是这样的。要知识分子都起良心作用,要求太高。储安平曾说过:“在滔滔天下,今日到底有几个人能不顾一己的利益,忘私从公,献身于一种理想,尽心尽智,为国家造福。到底有几个人,能这样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因为今日之士,太慕功名,太希望从政。但是我觉得一个有为之士,他应当看得远,拿得定,做他最好的,以尽忠于他的国家。……今日中国需要者,就是有浩然之气的人。”他办的杂志《观察》,在当时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条件下能以批评政府为业,为言论界开辟出一条道路,是非常不易的。说他是中国自由思想的代表,毫不过分。而知识分子是把自由视做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啊!后来,储安平受张伯钧之托去民盟办《光明日报》。然而,从此,他踏上的却是他人生的不归路。他太有才华,太像个学者,太率真了!所以,在文化大革命那段血雨腥风中,他找不到了回家的路! 

      实话还是最有力量的。因为它最简单,人人都可以拿身边的事情来衡量。简单是一种至大的美!我们现在的生活相当于在赶夜路,赶夜路的人是很多的,小声说出来的也不少,擦点火柴,打开打火机的人也有,我们一定不要感到孤独,感到只有自己才这样思考,事实上,现今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事实面前,所有的言论都显得苍白无力;但问题在于,有多少事实是能否被揭示出来,有多少言论是在众多事实基础上提出来的。没有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负责任的言说,就不可能凭空获得言论自由,也谈不上言论责任。我认为不能靠几个名人的振臂一呼来解决言论自由与言论责任的问题,比如我们今天到会的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影响他人,让更多的人参与,比一个郎咸平战张维迎重要得多。当然这很难很难,比如,一个试验,出一百万要求人放弃一段感情,出到五千万,甚至更多,一般人都是无法抗拒的。所以说,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我今天要讲的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思考刚刚开始。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次与大家交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8851.html

更多阅读

人生之路一 人生之路

人生之路目录1词语解释2基本解释3详细解释4基本概念5人生定义6人生的转折7人生意义8人生目的9人生价值10人生使命11人生感悟12意义另解13同名著作

于娟,走好! 于娟老公再婚了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许,于娟辞世。几番生死,顽强抗争到底;下笔万言,生命日记传世。生命如斯,应无所憾。于娟生前所寄,一为亲人,尤其年迈父母和小土豆;二为家乡的公益事业能源林。亲友及有缘的各

周福仁:走好国际化之路

 过去20多年,是一个诞生中国本土商业英雄的年代。与许多从草根崛起的成功民营企业家一样,西洋集团董事长周福仁对商业机会拥有一种灵敏的嗅觉。这一回,他打算越过鸭绿江,进入神秘的朝鲜,投资开发那里的高品位镁矿和铁矿。这是西洋集团

走进新时代伴奏 新时代就走“新招商”之路

伴随着新医改的逐渐落实,从不同层面都预示着对现有医药体系会产生一系列的冲击。对于依靠招商模式生存的各级企业,如何应对这种新局面,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以产品代理为核心的经营型招商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更加激烈。如何

声明:《学会学习,走好人生之路》为网友尽吹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