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海新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青
中国电信行业在过去20年间获得了高速增长,从产业培育、产业形成导产业体系建立,直到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高速成长,进入成熟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十一五”期间更是向着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电信运营企业目标努力。从优秀走向卓越离不开一流的管理技术,信息化时代的企业需要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支撑,新逸科技的信息化专家从1989年就开始持续的研发管理信息系统,从财务核算系统开始,不断地吸收国际优秀厂商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软件开发经验,深度挖掘行业用户的需求,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已经成长为电信运营商管理信息化战略合作伙伴。
2月17日上午10点,记者应约来到了北京建外SOHO六号楼17层——上海新逸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与新逸科技的领头人张青总经理展开了深入地采访,探索新逸的成长之路和中国电信企业的信息化历程。
新逸科技是张青创办的第二家企业,经过短短的六年发展历程,新逸从当初的数十万元投资规模已经成长为年营业额达3000万以上,员工300多人的软件企业。“2006年我们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6000万元以上,这还只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张青如是说道。
不甘平凡终创业
1991年从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张青进入了一家台湾企业从事交换机的开发工作,刚刚参加工作的他并没显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1993年张青离开了台资企业,进入一家民营企业从事销售工作,这为其以后的创业埋下了伏笔。就在这时,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在国内开始广为流传,软件行业的造福神话在张青的心中激起了波澜,不甘心平庸生活的他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做点什么……
1996年,经过数月思想斗争的张青毅然辞职,与同学共同注册了一家公司——上海新致科技有限公司;然而由于当时的环境所限,软件作为独立于硬件之外的产品拿来出售还不被多数人所接受,人们依然习惯于将软件附着于电脑硬件之上,软件市场并不成熟,软件的价值也不为消费者所认可,公司的业务开展得十分艰难。“当时1万元的单子在我们眼中,已经是很大的了……”
但是在张青等人的艰苦努力下,新致公司的业务还是一步步发展了起来,1997年,软件外包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当时一家日本软件公司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张青等人得知此事,心中大喜——在他们看来,新的机会正在悄悄地向新致公司走来……然而这种喜悦很快就被悲伤的情绪所取代,因为这家日资公司希望寻找到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可是新致公司却只员工20多人。希望的肥皂泡似乎已经破灭,然而这家日资公司在苦苦寻觅了一段时日之后又将目光投向了新致公司——当时在国内,人数50人以上符合要求的软件公司并不多,从此,上海新致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一家日本公司的软件加工厂商,业务发展十分迅速。1999年,公司业务开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在张青看来,这种为别人做软件外包业务的做法很难使企业在技术上有所沉甸。于是张青离开了新致,创办了上海新逸科技有限公司。
倾听用户心声,紧抓客户需求
其实,让记者感兴趣的并不是张青的创业经历,而是他关于“后ERP”理念的阐述。
在张青看来,1999年,新逸刚创办时就已经面临着诸多同行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国外ERP企业进入国内后,一些国内的大型企业开始考虑实施ERP项目,以提升管理水平。在那时,ERP的概念开始在国内广泛传播,企业信息化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用友、金蝶已经在国内名噪一时,并在中小企业中颇具影响力。为了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新逸将自己定位于为超大型企业集团提供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初期,用友、金蝶都是从财务软件起家的,国内企业信息化最广泛的起点也是财务领域,所以我们也是从财务软件方面着手,逐步提升到战略管理层面。”
据张青介绍,中国电信运营商在很早就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1999年ERP的概念风起云涌,用友、金蝶也是刚刚从财务软件厂商的转型ERP领域的,还没有成熟的ERP产品,新逸科技看到了机会,带领拥有多年大型企业管理经验的专家团队苦心钻研,终于形成了一套既有国际先进理念,又能符合本土化管理特色的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管理重点,对于支撑手段的要求也不一样,信息化决不是一劳永逸的,新逸科技始终是以客户为中心,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地完善产品,确保用户在上线了ERP项目以后,不断采用更高级的管理手段,如资金监控、ABC作业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商务智能等等,能够让现有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持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众所周知,早期ERP项目的实施存在很多问题,从相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来看,成功率只有20%~30%。包括ERP咨询商在内的许多人对其夸大的宣传与认识,都直接导致ERP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急剧下降。随着第一波ERP项目的实施之后,人们对ERP的认识开始走向理性,对其开始以平常之心看待。在这种情况下,张青等公司高层提出了“后ERP”的概念,适时地推出了新逸的解决方案,为用户解决他们面临的现实难题。“当时在决定是否进行ERP管理软件的开发时,我就在考虑,在这种低成功率的状况下,从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我们进行ERP软件的开发有多少机会。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提供一个平台化的系统,在这个平台上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不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个平台系统要具有如下的功能:用户在实施ERP系统以后,我们能够为其在ERP系统出现问题时提供及时的补救方案;如果是产品不够成熟,本地化问题解决不够好,我们就帮他来完善。这个平台的重点是帮客户进行数据的分析,提供决策的依据,定制更高级的应用,以弥补早期ERP产品存在的缺陷。”
锐意创新,硕果累累
在张青看来,要想有效地拓展新客户,就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一方面是建设自己的平台产品,在这平台的基础上来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另一方面是在 “后ERP”的业务上提供新逸的高端技术和服务。“对电信等高端客户来说,无论他们是上了ERP项目,还是没有上或正在上这个项目,对于他们来说,不同的时期所需要的服务是不一样的,这就对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厂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当然也有投入方面的考虑而决定是否上ERP项目的情况,比如中国电信在其中三个省上了ERP项目,结果与期望值相差甚远,再考虑到投资与回报等多方面的因素,最后将ERP项目停了下来。现在随着电信业的开放步伐的加大,电信业也在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在这种情况下,让西部省份的电信公司做这样的投入上ERP项目,对他们来说资金压力的确很大,但是迫于目前现实的一些因素,信息化手段的提升又刻不容缓,综合考虑下,今年很多省份的电信公司就采用了我们的M8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相比国外厂商的标准化的高代价的解决方案,像我们这样的本土厂商提供的低成本的本地化解决方案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张青如是告诉记者。
2004年初,新逸公司成功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优化费用支付控制流程之后,就开始为中国电信集团北方电信事业部(简称“北方电信事业部”)提供“后ERP”解决方案。当时北方电信事业部选用电子流控制费用支付流程以优化企业传统的费用支付流程也是为适应自身特殊的管理架构,将公司各部门、项目、员工费用数据的高度集中和共享,使管理者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司的费用支出情况,并结合企业预算进行费用控制实现财务全面信息化。与此同时,北方电信事业部还将2004年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全部委托给新逸公司,这是新逸建立面向客户的流程化无边界IT服务供应体系后的又一次成功尝试。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北方电信事业部全面实现费用支付流程电子化操作,同时新逸公司指派专家咨询顾问长期驻点维护北方电信事业部目前使用的所有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定制关键企业应用,使现有的管理系统运行的更好。
“像中国移动通信是已经上了ERP项目的,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ERP并不是万能药,涂哪里都灵,诞生于制造业的ERP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对电信这种服务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报表和资产管理这些方面让电信运营商的使用人员头疼不已,并且向资金管理这样的关键应用,ERP系统并不含有这样的模块,而这些功能是企业运转不可或缺的,局部的缺失造成信息不完整,影响了企业决策的效率,我们在与上海移动进行合作的时候,利用我们成熟的M8技术平台,深度挖掘了‘后ERP’应用,让上海移动的财务人员从日常繁琐的手工工作摆脱出来,进行更多的管理工作,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现在已经影响到了周围的十几个省份的应用。”
“中国网通也是我们的长期战略客户,在上ERP项目的同时就用了我们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来弥补ERP项目资产管理方面的不足。在他们的整个ERP项目实施中,由于我们对网通的情况非常熟悉,也具有丰富的ERP项目实施经验,网通集团选择新逸科技做ERP项目的监理,确保ERP的成功上线。”张青接着说。
经过多年的积累,新逸科技拥有了经验丰富的具有国际管理经验的管理团队、强大的技术和资源管理系统,在SAP(ORACLE)等国际管理软件实施、软件外包服务、IT咨询服务和IT培训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同时,凭着对行业知识的深入了解以及良好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关系,新逸科技紧紧围绕客户需求,锐意创新,开发出一套适合中国本土特大型集团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集团财务管理、EAM企业资产设备管理、BPM企业绩效管理、CWM协同工作管理、SID信息数据共享管理等多领域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拥有二十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其中多项产品荣获国家优秀产品,在通信领域获得广泛推广,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
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展望未来,张青认为,电信业的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依然彼此相伴。但是他坚信,新逸科技一定能够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锐意创新,阔步前行在“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