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经济手段 宏观调控或将加剧经济风险



文/赵 晓

中国为什么就不可以跳开宏观调控的惯性思维,让泡沫为我所用呢?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流动性过剩”。面对流动性过剩,考虑到日本的前车之鉴,深受凯恩斯主义影响的国内学界与决策部门便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反周期”药方,只要能让房市、股市降温。

凯恩斯主义的边界

然而,凯恩斯主义的基础在宏观经济学上已遭到严峻挑战。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提出了“真实商业周期”理论,力图证明:并不存在市场失灵,政府没有干预经济的必要。上述理论创新完全颠覆了传统调控理论,提醒人们从根本上反思并警惕宏观调控。

过去几年,中国的宏观调控一轮又一轮,政府可以说忙得底朝天,但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房地产调控。近期,政府又成立了外汇投资公司,试图将多余的流动性引至海外,犹如将“炸药包”重新扔回去,可真有什么效果吗?另外,当年日元升值时期日本大举对美投资,结果损失高达80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1980年代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之和!中国会重陷泥潭吗?

也许我们需要回到根本问题上来,“流动性过剩”是洪水猛兽吗?中国是否一定出现日本型泡沫呢?未必!日本当年泡沫泛起时,经济现代化已基本实现,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美元,而中国目前2000美元都不到,经济现代化还远未完成。两国情形大相径庭,例如:当日元升值导致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时,日本实体经济便无法吸纳,因而直接导致了房市和股市的泡沫,而中国却有相当大的几率引入到实体经济之中,利用全世界的资金来推升产业结构,完成中国现代化。

aihuau.com

因此,流动性过剩和经济泡沫对中国既有风险,也有机遇。综观美国历史,其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几乎都伴随泡沫,最近的互联网泡沫更是利用了全世界的钱来完成。而当前持续5年以上的美、英、澳等全球性房地产泡沫,不仅没有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反而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及时地支撑起了世界经济,更可谓坏事变好事的例证。

中国为什么就不可以跳开宏观调控的惯性思维,让泡沫为我所用呢?

“过剩”与“泡沫”的误区

感冒有一千种,治理不同的感冒需要对症下药。中国得的未必是日本式感冒,但我们已在按日本式感冒给中国经济吃药了。当前,对流动性过剩和泡沫经济的认识和政策可能存在三大误区。

第一,对流动性过剩只看到其风险,而没有从战略上看到机遇。中国仍是一个穷国,有大量的事情需要“钱”,因此总体上“流动性”仍是不足,而不是过剩。

在笔者看来,“流动性过剩”真正反映出来的是我们金融不发达,没有办法吸收和利用流入的资金。当前,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相当于美国的1/3(以GDP而论),中国的金融资产却只有美国的1/15。中国应当清楚自己最应该做什么。

第二,目前无论是学界和政界对于泡沫的研究都太粗,导致对股市泡沫的风险高估,机遇低估,尤其是对股市泡沫可能产生的产业升级以及地区发展机遇低估,也缺乏对不同制度下泡沫风险效应的认识。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像美国那样抑制住房地产泡沫,只将泡沫集中于股市,同时严禁银行和机构的资金进入,则总体风险其实可控。因此,当房市+股市泡沫时,中国总体的泡沫风险反而是下降了。而对股市的打压则相反,将导致房市泡沫上升从而总体泡沫风险加剧。

第三,凯恩斯主义一直是中国宏观调控的主导思维,然而因为缺乏对宏观调控本身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可能导致政府调控“致命的自负”。

 宏观调控经济手段 宏观调控或将加剧经济风险
我们必须清楚:政府完全可能失败,并且大于市场失败。当前,政府更主要的着力点仍然应该是推动市场化改革,在改革中打造中国良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平台,而不是像救火队那样天天去扑火,将事情越搞越乱。

(本文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918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梅建平:艺术品或将取代房产成为未来投资新选项

原文地址:梅建平:艺术品或将取代房产成为未来投资新选项作者:陈志平波段手“先比车,后比房,再比墙(挂着的字画)”,一批拥有财富的人正在经历这一转变过程。在这个高通胀的时代,任何能增值保值的品种都成为了投资青睐的对象,书画更是一马当先

通州万达广场规模或将超过石景山万达 石景山万达国际影城

通州万达广场,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位于通州北苑的万达广场,将是万达集团在北京的第三个万达广场,规模或将超过石景山万达。不同的是,通州万达广场取消了酒店,改成了甲级写字楼。从占地面积来看,北苑商务区东西两区总面积为15.14公顷,而万

声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 宏观调控或将加剧经济风险》为网友那抹烟波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