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后悔离开我 施振荣:失败是我的品牌 ‘让离开宏碁的人后悔‘



   我们要讲的不是施振荣的失败,而是一个能够承担并改变败局的人所具有的持续不断的勇气、责任心和智慧 

    在企业界,什么人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失败是我的品牌? 

    他必定不是以失败为荣,他必定有着难以穷尽的耐力和责任心,最终找到挽回失败的小径或者大道。不是虽败犹荣,而是反败为胜。

    一个企业家老了,权力交出,能够问心无愧说出这个肯定句,这是荣耀。

    我们要讲的不是施振荣的失败——他已经把自己的每一次失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而是能够承担并改变败局的人所具有的持续不断的勇气、责任心和智慧——它们映现在企业发展的每一步,并非只存在于与失败的纠缠中。如果有可能,对经营企业有兴趣的人要持续不断地跟施振荣聊天。若非他近期刚做过心脏手术,我们的谈话时间可能更长些。

    “算总账”

    当年林宪铭(纬创董事长)随施振荣去和一群外国人就知识产权问题谈判,对方的傲慢让林宪铭忍不住想破口大骂。“稍微忍耐一下,马上就过去了。”施振荣安慰他说。

    忍受,是施振荣常说的一个词,是他自创业之初即奉行的“与人为善”的延伸。为什么要忍受?因为要看得长远些,要算总账,看清利弊到底哪个更大。施振荣最初就业的时候,因为不计较薪水,所以容易得到起用,很快从工程师升至担当决策的主管,获得了比同事们更多的历练机会。再比如他做企业后一力推行的放权,本来你两三下就可以做好,接受放权的人要做七八下,而且可能还不得要领。这时候要能忍受对方的过错,把它看作成长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只要他犯的是无心之过,只要最终他赚的钱多于学费,“你就没有理由吝于为他缴学费”。“你一插手就完了——他怎么长大?”网络热潮初起时,宏碁创业元老之一的黄少华力主投资互联网,尽管施振荣感觉烧钱速度过快,但“既然已经交给他,我就尊重他的想法”。网络投资最终失利。“小孩子要碰热水,烫过一次就不碰了。你不让他碰,他总不能知道烫。”

    施振荣在宏碁推行“人性本善”的观念,于自己的书中一再论述信任之道。三十多年来,他从未遇到过不忠甚至背叛?“那个是不能写的,”施振荣说,“遇人不淑在所难免,你的筹码就是万一遇人不淑的时候你受的伤害是你可以忍受的,因为你由相信人得到的利益更大。要不断地相信人,否则我没有办法把我的力量更扩大,我自己做死了也就那么一点点大。我算的是总结果,只要风险控制好,就行了。过去就过去了,碰到类似的东西我会更小心。我为什么还要去扯那些旧账?没有理由让不好的东西成为显性的。”

    但是忍受是有限度的。忍受是因为要算总账,不能忍受的理由相同。对于下属道德上的缺失,比如不守诚信,是不能忍受的,要处罚。至于决策上面的错误,要使之吸取教训,让他知道这对公司是不利的。“如果长此以往,我就要负起责任,就要换人。但是原则上总是不会过分激烈,不会公布说要换掉谁,要让他能下台阶。”施振荣说,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你做这些事情,千万只眼睛在看,你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假公济私,透不透明?比如兰奇(宏新任全球总经理),对公司做出那么大贡献,如果不能当总经理,对老外意味着什么?一个人出现了诚信问题,没有用最果决严厉的方法处理,又代表什么意思?你要让所有员工知道,公司的价值观是什么。”

    互联网投资失利,公司内部很多人不满。虽然黄少华是宏创业元老,但也必须承担责任——由此失去了在宏碁挥洒的舞台。“我必须这么做,否则无法对其他人交代。”

    算总账不止局限于企业本身。施振荣曾说,宏碁的经营理念并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要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他的目标宏远,从一点一滴做起。他提倡“不留一手的智慧分享”,不遗余力地训练人才。人才流失难以避免,但如果大家都不训练,“社会的人才谁来负责”?他提出“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原则,因为人都是利己的,即使再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也未必大得过个人利益,所以不这么做的结果是他人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他没说的话是,他人的利益无法保障,自己如何独乐?

    “让离开宏碁的人后悔”

    “让离开宏碁的人后悔。”这话是施振荣对留下来的人说的。对走的人,施振荣认为那是他们的权利,自己也尽力帮他们联系以后的工作。“但是他如果把公司的资源带走太多、人才挖得太多了,当然要沟通。我是重视他们的权利的。我犯不着跟他们作对。”施说,从宏碁出去的人现在跟他的关系都很好。

    1988年,李火昆耀(现明基董事长)和施崇堂(现华硕电脑董事长)等对于宏碁空降的管理者不大认同,士气不振。施崇堂决定要离开。“我当然是尽力挽留,”施振荣说。施崇堂、李火昆耀等人跟随施振荣多年,都是当时宏碁的“明日之星”。“但他辞意已坚。”施崇堂时任要职,为了让他与林宪铭有时间做好交接,施振荣要求他一年后再离开。“施崇堂也可以不答应这个条件,那样对我的挑战当然更大。”但是施崇堂没有拒绝。

    施振荣没有想到施崇堂会做出华硕电脑这么大的事业来。一个事实是,台湾早期做电脑主板的主要人物都出身于宏碁。1985年,正是施振荣把施崇堂等人(包括后来精英电脑的创始人陈汉清)送到美国学习32位电脑设计。“如果当年他没有离开宏碁,虽然对宏而言好一点,但是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施振荣不仅造就了新事业的创业者,更为自己培养了优秀的接班人。他为年轻人提供了尽可能大的舞台,所以他才能在晚年说,他们比我当年要好,他们做的事业比我当年要大得多。如果不是很早就放手让那些年轻人去干,60岁退休对施而言可能还是一个梦想。

    施振荣说,那些跟随自己十年以上的人从宏碁出去都会有所成就,而时间短的就差一些。“我认为他们离开是因为宏碁做得不好,所以我要做得更好,要让他们后悔。”

    “我的思维不平凡”

    与王永庆、李嘉诚等人一样,施振荣也戴着来自民间的“传奇”花环。“我经历的失败比他们都多。”施振荣说。

    在施看来,所谓传奇,奇就是不一样,而传,更多是因为有传(传记之传)在里面,包含历史。这意味着你要持续地不一样,而不是昙花一现。

    施振荣自认是一个平凡的人,因为机遇和努力,慢慢走出一条不同的路。“当然我的思维不平凡,我喜新厌旧,做的东西总是不一样。我之所以为我,是因为我不断有不平凡的思维,想要去尝试,就算失败,也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寻求成功之道。更重要的是不留一手,让别人也有所参考。”

    听说华为买了一千本修订版《再造宏碁》,施振荣很高兴:“或许对他们有参考作用。”华为是施振荣一直在关注并看好的企业:“大陆的企业要国际化,没有自己的技术根本不行。”但他很遗憾自己对华为不如对张瑞敏、李东生等人领导的企业熟悉。

    对于随口提到的企业,施振荣都能一一详述其优劣。他是在说,一个受人仰视的企业家的视野应该有多么大。

    在大陆,施振荣的经营思想参考价值很大,尤其是信息产业。柳传志曾说施振荣对自己有过影响,我们在联想身上也可见宏碁的影子。1996年,施振荣劝刚开始国际化的柳传志要专注,“我告诉他我为什么失败。”施振荣说,失败的路子都差不多,很容易从中吸取教训,而成功的路则各有不同。施很欣赏柳传志,认为他把企业改制成功(照顾了各方利益)很不容易。施说,宏碁和联想正在上海合作一个创投项目(事实上,施振荣与柳传志的长相有神似之处,尤其是微笑的时候。只是柳看上去更凌厉些)。

 你会不会后悔离开我 施振荣:失败是我的品牌 ‘让离开宏碁的人后悔‘

    做企业多年,施振荣内心斗争的时候很少,因为“我跟配合的人都互相了解,我要做什么事情,没有同事的同意,我不会做”。一个企业家,从创业之初就认定企业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而且以后也不会交给子女来继承管理,很容易让人相信他的坦荡。

    而不断地面对失败,有没有绝望的时刻?“不会。我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条路走不通,我可以放弃,换条路,总归会走通。有时候体力(公司的资金资源)跟不上,我就少做一点。”

    “不要失去信心,那个过程没有好怕的。我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踏实才不会害怕。”

    内心里有没有无法超越的对象?“为什么跟他比?他可能在某一个方面是最伟大的,你可以找一个新的、他没有做过的领域。我从来不想跟别人比。你要超越他什么?你可能无法超越他的技术,但是可以在技术应用对人类的贡献度上超越。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自我肯定。社会需求如此多元化,再大的贡献也不能面面俱到。”

    十年前,施振荣的太太、宏碁的创业伙伴叶紫华曾对施振荣说:“我希望有一天能一起看棒球,边走边吃冰激凌。”现在,她如愿了吗?

    “逐渐吧,”施振荣说,“以前打球,一周一天,现在退休后变成两天,我还要改成三天,要多一些时间跟太太在一起。我的身体器官,以前用得太过度了,再不休整,就用得短了。我一方面希望自己还能尽力而为,对社会有所贡献,另一方面,也要管理好自己的身体。”

    2004年12月31日,一场名为“龙梦之旅——施振荣的感恩之夜”的晚会在台北举行,正式宣布退休的施振荣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和朋友的祝贺。置身众多企业家——包括宏的继承者,出身于宏碁的独自创业者——之间,施振荣的成就感应该无以言表。二十八年,一个人不仅书写了一个企业的历史,而且书写了一个产业的历史。

    后来者谈及施振荣和宏碁时可能会唱道:我将你的背影留给我自己,却将自己给了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9630.html

更多阅读

施振荣 陈水扁 施振荣谈王道企业

     现在看来,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过去近半个世纪的事业历程,典型地体现了企业管理学习从“器具”到“制度”,再到“精神”的探索路径。  创立于1976年的宏碁开始时完全凭借产品和技术闯天下;从1987年进入第二个十年后开始倾力

剩余价值的源泉 施振荣的“剩余价值”

  一口台湾腔普通话,常常在不经意间蹦出一连串的电脑术语,因为创立了全球PC巨头宏鸉,施振荣被人称为台湾IT教父。开怀解颐的时候,他的嘴角并不会像他提出的著名的“微笑曲线”那样,向两端翘起。  他是人们眼中的“智慧校长”。

施振荣:如何走出“微笑曲线”的底部

  1992年在“再造宏碁”过程中,施振荣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17年过去了,如今已由宏碁集团退休专心做投资与经验传承的施振荣再看微笑曲线,坦言,“没有看到某一个企业可以将理论执行得很完美”。  或许就像武术的最高境界“心中

施振荣:如何走出微笑曲线底部

 1992年在“再造宏碁”过程中,施振荣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17年过去了,如今已由宏碁集团退休专心做投资与经验传承的施振荣再看微笑曲线,坦言,“没有看到某一个企业可以将理论执行得很完美”。   或许就像武术的最高境界“心中有招

黄埔军校的校长 施振荣: “IT黄埔军校”校长不留一手

“当年完全没想到他会创业,更别提经营一个跨国企业。”施振荣的太太、创业伙伴叶紫华女士回忆道:“左看右看,他都不具备生意人的特质。因为他害羞、木讷、不善交际,既不耀眼,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   “我年轻的时候,就想做台湾交大的

声明:《你会不会后悔离开我 施振荣:失败是我的品牌 ‘让离开宏碁的人后悔‘》为网友芳华如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