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企业家奖 成功是成功者的通行证—专访安永全球企业家奖获胜者



薄雾笼罩的摩纳哥,数百年来一直沉浸于拿破仑时期的光辉灿烂中。如今,在这个地中海的小岛上依然可以发现,对于成功的强烈渴望飘荡在空气中。不过这一主宰天下、推动天下的渴望从皇室贵族转移到商人头上,他们在二百多年后,不遗余力地创造着这个世界的财富,并且如摩纳哥海岸的浪潮般,一次次击打在礁石上,却从不言败,转头再来。

安永全球企业家奖评选活动,是一年一度的企业界盛会。今年的评比共有39个国家的企业家参加。这些企业家在本国参加了激烈的地区评比,最终评选出优胜者加入全球企业家奖的评选环节。在历史上,Del的创始人MikeDel、Yahoo的创始人TimKooogle、杨致远,Oracle那位性格特别的掌舵人LarryElison、星巴克的HowardSohultz,都是安永全球企业家奖的获胜者。

对于这些参加评选的各国精英来说,评选的规则非常简单,评选标准包括候选人的企业家精神、企业的财务表现、策略发展方向、对国家/全球的影响、创意、个人诚信及影响力。评委则来自于往年的获胜企业家。“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得企业家需要什么才能成功,只有他们才能一眼看出潜力在哪里。”安永公司中国区副总裁胡展云说。

对于2007年度的参赛企业家来说,“杰出”实在普通不过。他们中,成功是成功者的通行证有的种植香蕉,却用自己的养植园支撑了整整一个岛屿人口经济的发展;有的开船厂;有的利用风能创造无污染的新能源;有的把马戏团变成了全球风靡的奢侈品产业。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波三折,充满风险。来自中国内地的企业家也属于传奇色彩浓郁的故事中的一员:江南春,在4年内创造了4亿美元市值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分众。他们对于成功的领悟与一般的管理者相比,有着更为浓重的自信、冒险和戏剧色彩。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堪称传奇的各国企业。在安永企业家奖颁奖典礼现场,本刊记者专访了其中三位获奖者。

aihuau.com

企业家是被逼出来的

超级咖啡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创始人DavidTeoKeeBock原本是咖啡包装商,从外国人手上购买咖啡,然后灌装出售。逐渐地,David决定与外国咖啡供应商一起在新加坡建立咖啡生产厂,随后因为产品打不开市场,咖啡厂被迫关闭了。当时40岁的David痛定思痛,再次建立了新的咖啡厂,并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超级咖啡。这个品牌现在已经赢过了雀巢,成为全球第一大咖啡品牌,并且将销售扩张到世界各地。产品的种类,也从咖啡扩张到麦片,最近更收购了中国恒顺醋厂49%的股份,在中国实现了新的扩张。

现在超级咖啡在中国的市场主要是在江苏省,David在常州设有两个厂,生产超级咖啡、超级麦片和超级品客。另一个厂在无锡,和维维豆奶合资,生产奶制品和豆奶,生产出的豆奶用于外销,另外还生产一些奶精。

超级咖啡以做贴牌生产起家,直到最近贴牌生产依然是主要的赢利来源之一。但这家亚洲咖啡生产厂商在很早的时候就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对于代工和自主产品有着严格的区分。David称,超级咖啡的品牌配方和原料肯定不会给代工产品使用,而贴牌生产只是为了多一些产量。在日本,超级咖啡为当地产品做贴牌,却坚持要求在产品的背后印制“超级咖啡制造”的标识。因为日本是咖啡销售的巨大市场,在没有市场渠道和广告营销的情况下,超级咖啡采用了这种方式来推广自己的品牌。然后在渠道成熟的情况下,推出自己的品牌。

超级咖啡的起家源于咖啡产品的突破性设计。David在第一个咖啡厂失败之后,一直寻思着再开一个咖啡厂。他发现,在新加坡的街头,白领走路匆匆,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细细调试咖啡,而工作疲劳,咖啡饮品又必不可少。于是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咖啡和奶精调在一起,做成一个个小袋卖给客户,这样消费者就可以随时冲泡,并且减少了喝杯咖啡的花费。以前是买一大瓶咖啡、一大瓶奶精才能喝到咖啡,现在9毛钱就解决问题。

David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三合一咖啡,在一开始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他们认为纯正的咖啡工艺应该是坐在位子上、蒙着眼睛、一杯杯品尝比较才是咖啡文化的真谛。什么时候传统咖啡成了快速冲泡的廉价饮料?

质疑之后,是市场的热烈反应。几年后,雀巢也开始做袋装咖啡。“雀巢有他们的大公司作风,我们说三合一,他们说二加一;我们说coffeebean,他们说allisone。几年以后我们抢了它不少市场。”David一说到当年雀巢突起争夺创意产品市场的做法依旧耿耿于怀,尽管如此,这场战役之后,超级咖啡不再是代工企业,它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独特产品。

Q&A

BMR:《商学院》David:DavidTeoKeeBock

BMR:目前你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David:卖的东西好就不会怕挑战。现在,全球有三个做咖啡、奶精和麦片的品牌——雀巢、超级、麦斯维尔。我们现在中国排第三,第一是雀巢,占70%,麦斯维尔占10%,我们只有3%左右。这三个公司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我们赶到第二就是目标。

BMR:你所认可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

David:企业家有很多种。有的成功是偶然的,有的是侥幸的,有的是被逼出来的。运气肯定要有,眼光、刻苦、坦诚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冒险的精神,粗中带细,你不能去送死。还有就是眼光要独到,看人要准。

BMR:你最大的冒险是哪一次?

David:我们起家时是很小的公司,只是一个包装商。买咖啡来包装出售,对于咖啡制作什么都不懂。后来我们投资5000万~6000万美元,与外国人合资,失败了,赔了钱。结果我们还是再投资,创办了超级咖啡。

BMR:是什么让你相信并愿意继续投资一个咖啡厂?

David:因为合资之前,我们没有管理、技术、采购、装备方面的经验。当我们重新开始的时候,我们学到了经验。回想过去,如果今天还会遇到这样孤注一掷的情况,我一定还会再开咖啡厂。不过当年危险系数高,现在一定会小心一点儿。

 安永企业家奖 成功是成功者的通行证—专访安永全球企业家奖获胜者
BMR:你如何看待国际化策略?

David:不同国家的思路不一样。我们不太可能进入欧洲市场。为什么?咖啡有两个市场,一个是咖啡喜爱者,他们享受咖啡,愿意一杯咖啡喝半天;另一种是咖啡需要者,现在你需要咖啡,赶紧冲一杯喝下去。我们满足的是咖啡需要者的组群。欧洲的咖啡文化太根深蒂固,所以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市场。

BMR:是否担心大品牌的强行收购?

David:我们现在是家族生意,也不缺钱用。这个公司始终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不能把孩子卖掉。除非遇到其他的环境,需要做出卖的决定,但不是现在。在很多市场我们遭遇竞争的时候,肯定会遇到雀巢、麦斯维尔希望购买当地的工厂的情形,但是我没有什么兴趣。这不是一个价格的问题,是一个成就感的问题。

BMR:你的家族企业上市了,如何保证你在公司的控制权?

David:家族企业一定要上市,不上市就会有麻烦。5个兄弟争家产,公司就没有了。上市以后,5个兄弟就可以分股份,如果其中一个没有钱就把股份卖掉。这样产业还能保存下来。我在公司是40%的股份,而不是51%。我认为不需要控制权,只要人家欣赏你,作为一个好的总裁,人家求你来做还来不及。如果你弄得一塌糊涂,自然人家要赶你走。

BMR:你认为杰出的企业家应该具有哪些因素?

David:有三个因素:运气很重要;另外,你要诚恳;最后,遇到困难你要努力。

David的家族观

当David的女儿还在读小学的时候,David已经开始创办超级咖啡。当时40岁的他破釜沉舟,用毕生的积蓄投资到咖啡加工厂里。数十年后,超级咖啡成为了咖啡、牛奶、麦片系列产品的国际品牌的时候,他的女儿进入公司,成为市场部门的一员。

据说,在数年前,David就定下了“家规”。任何家族亲戚都不可以无功受禄、进入公司的核心层。他规定儿子要在公司业务部门做出足够多的成绩才能进入董事会;他要求女儿进入公司,一切从零开始。超级咖啡可以说是David二十多年拼搏出来的事业,他坦言目前的事业对他来说是一份骄傲。所以,David不介意别人来帮自己管理公司,“如果自己的下一代做得好,自然有人要求他们去做总裁,如果下一代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别人自然要请他们走。”

“我从来不管他们怎么花钱。”David说,对于儿子和女儿的金钱观,David更为坦然。“哪个21岁的女孩子能够买得起法拉利呢?我不限制他们花钱,但是要知道怎么花钱,同时也要知道怎么赚钱。”David认为这是个逻辑问题,如果自己严格控制下一代怎么花钱,他们没有钱也能从边边角角弄到钱,到时候只知道花钱、不知道怎么光明正大地赚钱。如果不给他们那么多限制,反而孩子们不会乱花钱,而且更能感受到金钱的价值。

每个决定都很保守

在中国,快速崛起的企业家比比皆是,江南春最为典型。他在2001年创立分众,当时人们对于电梯前挂起来的那块显示屏莫名其妙,偶尔看看觉得也没什么特别。很快,人们发现到处的电梯都出现了同样的显示屏,互相打听,那原来不是小区的新措施,而是一家名叫分众的企业安装的产品。人们还没有发觉这个显示屏能够带来的现金流,直到4年以后,分众在纳斯达克上市,人们才惊觉原来一个新的媒体形态已经成熟出现在眼前。

快速崛起的例子比比皆是。分众无外乎借助了当时优越的市场环境,抓住了一个被人忽视的机会,在没有强大竞争的情况下,一跃而就。人们也因此认为江南春成功的含金量里幸运的比例占了太多。在摩纳哥会场上,其他国家的企业家询问江南春最多的问题也是:为什么你那个独特的商业模式能够快速成功?

实际上,快速起步远没有想象的容易。分众刚开始的时候,技术上有很多困难,与业主沟通也是问题,还要担心传统的媒体公司对于自己的影响力。更让江南春恼火的是,当市场逐渐打开以后,出现了聚众这个品牌,自己除了正面接受挑战,还没有其他的办法。最终,他还是把这个想法实现并坚持下来。在公司站稳之后,江南春的第二个快速发展的战略就是并购。他一举并购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聚众公司,获得了整个市场的垄断地位。而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一直在延续着投资并购的策略方针。

Q&A

BMR:分众在国际化方面似乎并没有投入很多精力,为什么?

江南春:我们已经在做东南亚市场,但不是重点。比如说,有些是大市场,要有合作方。第二,有的地区不大,但我们不熟悉文化,那么就让当地公司给我们加盟费。我们有一个商务部门来做这个事情,每年这方面的收入也就300万美元。

当时董事会询问要不要投资国外市场,我的意见是不要做。因为中国市场已经足够大了,不是有天花板,而是事情来不及做,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面对这么漫长的战线。

BMR:你的决策风格是什么?

江南春:现在分众里没有VC,都是独立董事。VC在的时候,也都是我做决定,他们来提出建议,因为他们有的人是财务金融方面的专家。

我是一个有很多主意的人,当我涌现出想法的时候,我就说给大家听,然后边说边听大家的想法。当然我找的人都是有判断能力的。主意有一箩筐,要去粗取精。这样创意最终在董事会提出的时候,已经经过了很多考验,而且容易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但是如果大家都不支持,没有形成共识,我就不会去做。我的办公室都是一样的,很平等,有人可以跑来拍我的办公桌说,哥们儿,你这个不对。都可以给我提意见。

BMR:你的成就感来自哪里?

江南春:成就感是瞬间的,不满足感是永恒的。我没有那么伟大的理想。我是上海人,上海人很务实。我关心的是,明年分众的市值是多少,明年我的江湖地位是什么。这一年完了,我就去想下一年做什么。趋势大致可以了解,但是不可能想到那么远。就像5年前从来没有想过分众能够有现在这样的规模,当然我也不知道5年后的分众会是什么样。

长期目标就是做中国的数字化媒体集团,最好是把它打造成一个无所不在的数字化媒体,这就是我的目标。然后你可以看到这些目标可以兑换成现金、股价,我的公司就可以变成像我所崇拜的企业微软、Google那样。

BMR:你认为短期和长期的利益是否很难协调?

江南春:我觉得都要兼顾,因为你不能永远不考虑现实。你说你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你要先证明你的理想是对的。当董事会都认同了你的理想,那么损失一点儿短期利益是对的,但不能是巨大的短期利益。

但是投资者希望你以什么模式来做,这是不对的。我保证你投资的股票赚钱,这就够了,但不需要你告诉我怎么做才能赚钱。我想我总是比这些投资者更有判断力,不然他们肯定不会投钱给我。所以,短期上一定要赚钱,长期上一定要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BMR:你如何面对风险?

江南春:风险每时每刻存在。真正的风险是什么?我觉得是“满”。第一是自我膨胀,有些管理层现在有这样的状态,尤其是并购了聚众之后,他们希望拉长战线,这样他们自己也可以独担一摊儿。表面上看,分众钱很多,销售人员有1700个,历史上没有失败过,看上去无所不能,这就是最大的风险。你感觉什么都能做成功,怎么可能呢?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你以前每个决定都很保守。第二,员工现在都有了钱,口袋里都有两三千万了,这时候他们会觉得,我有这么多钱了,为什么还要累死累活地做呢?我很不喜欢这种想法,一旦有这种想法,马上下岗。我需要他们有饥饿感。第三,是思维的满。我们成功了,然后大家就继续按照这个方式做,这很危险。你要不断清空你的思维。

BMR:据说,你的公司销售部门没有分区的说法,你不担心内耗增加吗?

江南春:分区容易产生惰性。团队很多leader都会问这个问题:“我在其他公司是个总经理,你为什么不让我在上海建一个金字塔结构做下来?”我说不行,我让四个团队在上海平行,因为这样可以容纳更多好的人才,因为你招来的人一定比你差,他比你更强,为什么要跟着你呢?所以我找4个一样的人,都直接报告我,这样一定会有内耗,但这样打开的市场会更大。

这也是聚众为什么比我们慢的原因,他们就是一个总监领导上海市场。跟着我们的人一定很累,我的销售指标每年翻番。

BMR:你觉得在国内,哪些企业家比较杰出?

江南春:很多。像牛根生、马云等。马云愿意用系统,更授权的系统,而我则愿意慢慢地放权。因为分众的发展速度很快,需要慢慢建立体系,马云在建立结构的时候,他的体系非常完善。我不能为了建立一个系统,而让股民承受风险。我喜欢坦率的、直截了当的人,最怕一个人说了半天也说不出实际内容。我很喜欢别人挑战我,因为可以促进思考。

BMR:你觉得自己的弱点是什么?

江南春:我的弱点在于偏保守,这让我失去了很多机会。没有充分把握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去做。我以前打“沙蟹”,原则是如果我不包吃别人,我就不要了。我就三张牌,如果第一张不好,也许后两张很好,但我就选择不要了。最后我都是赢得多。这导致最后我坚持的时候,别人都撤,因为他们知道我这时候必然有了充分的把握。所以我觉得自己有点儿保守过度。还有就是不能做到控制情绪,不能做到完全理性。

成功的开始叫做冒险

TechtronicIndustries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全球化。创始人HorstJuliusPudwill在全球各地开设工厂,并且产品的代理、销售、渠道都已经实现了全球化的框架。这家公司一开始只有两三人。

Horst与其他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坚持。很多人都有远大抱负,想要做的太多,但实际上,碰到的困难远比你想象的多。Horst克服每一次困难,百折不挠。

Horst喜欢冒险。第一次冒险,是在20世纪80年代,他决定创立自己的代工品牌,当时香港有很多人做代工工厂,但几乎没人意识到品牌对于代工工厂的意义。不少人不理解Horst的做法,认为他在冒险。因为自创品牌的成功往往需要打开与代工品牌的竞争局面,如何分配好资源、如何扩展新的渠道、如何利用已有的资源打开市场,都是困难。而代工品牌这一步迈出去了,再退回来更难。

第二次冒险在1999年,TechtronicIndustries准备收购最大的代工客户——全球第一大电钻品牌商,这是公司最大的转折点。因为公司小,如果收购失败,他被迫丢掉这个客户或者这个客户被他的竞争对手争取到,他的公司就会面临倒闭的危险。Horst最终还是决定去冒这个险,将对方收购回来,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说服银行贷款给他。

第三次冒险,是收购豪华牌地板公司。这是全球第一大地板品牌。他当时还同时拥有另一个全球第二大的品牌。在美国,这样近乎垄断的收购是绝对不可能被审批通过的。他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游说。

Q&A

BMR:你如何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

Horst:企业的内部发展和外部收购都是需要的。尤其是如果有上下游的产品,或者到其他地区扩张市场,你就需要用收购来做。通过收购可以更快达到目的。

BMR:很多次收购在我们看来危机重重,什么是你冒险的推动力?

Horst:冒险有时也是机遇。比如说,豪华牌当时是被Maytech拥有,Maytech最大的股东是惠而浦,当时惠而浦购买豪华牌,用了10亿多美元购买,而我购买用了不到1亿美元。

以我这么小的公司是不可能拿10亿美元来收购这种企业的。但是机会就在那里,这么多年的老牌子刚刚出现亏损问题,而我们当时有能力去抓住这个机会。

我想了很多办法,用所有的渠道去帮助这个品牌。我要内部重组,降低成本。在销售方面,通过欧洲、美国等各个渠道,把这个品牌推广出去。我已经有信心不亏损,去年这个品牌的亏损是2亿美元,今年可以打平了。

当然你知道,在欧洲,重组的代价是很高的,因为你辞退工人非常困难,我们用了很多办法,比如把欧洲的公司搬到美国等等,把各种关系充分使用起来。

BMR:你认为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Horst:只有这一个—坚持。冒险总是伴随着失败的可能,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努力达成目标。没有什么比坚持更重要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9794.html

更多阅读

邵亦波:成功是爱情的副产品发于《理财》

  邵亦波:上海人,国内最大的拍卖网站——易趣网的创始人,CEO。年少时曾因拿了近20个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而被称为“神童”,并直升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创立了易趣网,获得极大成功,短短几年便身价过亿。他年轻英俊事业顺利,婚姻也极为

成功的战略变革不应该 企业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

     今天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给我很多的启发,下面我就“模式、管理与战略”的粗浅认识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我说八个字:希望,建议,分享,战略。  第一个是希望。关于模式,我和“汾酒”的一位高层领导做过交流,他一年销售额60亿,利润是20

脑白金成功的原因 脑白金的成功是典型的一字定位成功

      昨天跟一位总裁朋友谈到一字定位话题,其中提到了脑白金的一字定位。     我认为,脑白金的成功是典型的一字定位成功。因为:     一、脑白金的成功是“礼”字一字定位的成功     脑白金“礼”字一字定位在

李彦宏:百度成功是自己的努力而非对手愚蠢

百度能取得成功应该感谢自己的努力而非对手的愚蠢。 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内地市场让搜索引擎市场的竞争成了外界热议的话题。在今日在深圳举办的2010年中国IT领袖峰会上,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与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就此进行了对话。李彦

成功是甜的 如何开—家成功的甜食品店

甜品,也就是轻巧简便的甜食,特点是老少咸宜,清爽可口。     甜食店(南方也称作“甜品店”)提供的品种,都是一些制作简便的甜热食或冻食,如绿豆糖水、红豆糖水、芝麻糊、西米羹(露)等。     目标顾客     有人说,做小本生意

声明:《安永企业家奖 成功是成功者的通行证—专访安永全球企业家奖获胜者》为网友残月青衣踏尘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