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很少有人将淘宝、易趣与B2C电子商务联系起来, 因为它们作为C2C平台的定位与B2C并不冲突,甚至二者还是同盟者——他们的发展共同推动着国内电子商务的壮大。但随着淘宝、易趣的日益壮大,事情却悄然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淘宝、易趣作为自己的推广平台,淘宝在B2C上也在悄悄的延伸。一位曾在淘宝工作的人士透露,目前在整个淘宝,开店的企业要占到1/5以上。而淘宝2006年的可统计销售额已达169亿元,平均日在线人数达600万。不过在2006年之前,这种C2C平台上的B变C的游戏更像是一股潜流,是企业自发的行为,但在当年5月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则被淘宝、易趣主动邀请到网上来。淘宝和易趣都还设立了专门的品牌店专区给厂商授权的经销商。这种被称作“颠覆亚马逊”的中国特色B2C模式,易趣和淘宝走上了前台。这种创新的B2C模式实际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门槛,仍然依托于目前每天数百万人浏览的C2C网络拍卖平台,只不过淘宝、易趣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将B2C作为自身的发展重点之一。“新的B2C模式将帮助商家直接充当卖方角色,把商家直接推到与消费者面对面的前台。”淘宝网总经理孙彤宇明确表示。aihuau.comC2C态度的转变正像催化剂一样点燃着企业的情绪。2006年3月,易趣与上海永乐电器携手开了永乐网上商店之后,永乐正不断增加B2C网络销售的产品种类。据说永乐的高层非常惊喜于网络B2C的复活,曾经永乐在易趣品牌旗舰店里每个月的交易额,就相当于该公司三个连锁店的业绩总和。淘宝也在引入更多的合作者,他们中不乏一些大企业,比如李宁、海尔、TCL,他们已经将部分产品放到了淘宝店中。网民的选择已经开始慢慢侵蚀到B2C电子商务的客流量。与淘宝每天600万的在线用户相比,B2C电子网站的流量劣势相当明显。

正望咨询发布的2006年中国网络购物报告显示,卓越和当当网在一级城市仍然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而在二级市场,淘宝、易趣等C2C网站则占有明显的优势。随着C2C平台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入驻企业的增多,淘宝、易趣与原B2C电子商务巨头的竞争已不可避免,因为到时双方有着一样的供货商和消费对象。在这场竞争中,C2C平台不乏优势,因为它只需提供交易平台与网络支付手段,而品牌产品的三包、库存和物流则统统由持有品牌的厂商包办,一下子将制约B2C这些年在国内大规模发展的诸多包袱甩了出去。而B2C电子商务公司除了提供平台外,还要面临进货、库存、物流等一系列难题。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他们能更好解决这些问题,则获取了区别于C2C平台的独特优势,能够与C2C平台抗衡,反之则可能沦落。不过,对于众多的企业而言,这却是一个更好的结果,毕竟自己又多了一个网上销售渠道。B2C与C2C竞争还是合作?在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环境下,B2C还有更多的课题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