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席卷全球。从工业经济到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在这个动态演进过程中,信息化逐步上升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企业进步的标志。中国企业改革也卷入了这一浪潮中。这场信息化浪潮中,国内的硬件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相差很多,但是却远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原因何在?就在于信息能力首先是非技术的,对决定信息能力的七要素(人员技能、程序、组织结构、文化、领导艺术、技术和信息本身)需(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要均衡投入。而且研究显示,技术只是决定信息能力七要素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凭经验将其82%资金投入到技术上,以求取信息应用能力,而技术实际上仅占一个企业信息能力的10%。这正是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推进艰难的根本原因,我们只追求技术,只建设了支撑信息化所需的硬件,而忽视了信息化的其他要素。80年代以来,国内企业花了近20年的时间学习和建设了世界上近百年的硬件技术及设施。但是,一直以来在任何领域中软件的学习和应用都远远地落后于硬件,信息化也不例外。
未来学家托夫勒说:“对于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如同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因此,必须随时注视经营环境的变化,寻找可能出现的战略脱节的信号,并仔细(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善于把握企业战略的主动权,去争取和赢得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创始人邓正红指出,企业未来生存是可控的,其中,环境是基础,资源是保证,文化是导向。环境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企业未来生存就在于把握环境变化之“势”,在资源和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之间求得平衡。企业在环境、资源和文化之间由平衡效应所产生的思维结果就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开启企业未来生存之路。 邓正红未来生存理论认为,在不确定性时代,企业未来生存战略是变与不变的结合体。不变指的是企业根据未来趋势确定的将要走的路,变是指企业依据环境变化确定企业如何走未来之路。企业生存战略确定之后,关键(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的是企业如何走路。所以,从现实来看,企业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明天应该做什么,而是我们今天必须做什么,才足以为一个不确定的明天做好准备。aihuau.com在未来生存大趋势下,企业组织结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邓正红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你的手就是企业未来生存的环境,一团泥就是企业适应未来生存趋势的组织结构。你的五个手指怎么动完全可以随心所欲,这代表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莫测、高度不确定,但是这团泥是紧贴你的手,手怎么动怎么使力,这团泥就怎么变,完全贴近环境变化的要求,将手的变与泥巴的应变融为一体。因为泥巴是软的,充满可塑性和可变性,所以,邓正红将类似一团泥的组织结构生存称为柔性(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生存。正如达尔文所说: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灵活的。因此,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剧烈变动的市场中生存与发展,必须有能力及时察觉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积极做出调整,学习新的技能,采用新的经营运作模式,成为应变型组织。战略管理学家Ansoff 在评价企业的“柔性”时指出:企业要适应环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对所处的环境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有所认识,特别是对环境中不确定事件的分析和应付能力尤为重要。 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强调,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处于现在的生存交点上,每个企业都交织着两条(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时间路径,即回首过去的惯性路径和面向未来的战略路径,这两条时间路径时刻影响着企业未来生存。过去的惯性路径是企业的遗传基因,未来的战略路径是企业的成长基因,企业只有将遗传基因与成长基因统一起来,才能稳健地向未来终极目标——核心生存迈进。尽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未来生存迈出了第一步,但这一步仅仅是保证企业活得下的战术措施,更重要的必须符合企业未来生存导向,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信息化促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紧紧围(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强做大主业的中心任务,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增强企业生存力,以此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管理学角度分析,支撑企业信息化的软件就是这种管理手段背后的管理思想,这可以用管理哲学这一概念进行概括。管理哲学是管理人员对待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它一般不通过管理人员的论述和思想体现出来,而体现在管理实践中。管理哲学之于人类思想行为,犹如文化,它无法(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用语言来明确传达,但总有一个核心的内容指引行动。从实质来看,信息化的管理哲学是效率型管理哲学,但信息化建设必须符合企业效能型战略方向。企业生存发展实践证明,单纯技术上的推动是无法建立现代如此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组织的,重要的还在于管理学的作用。一部企业的发展史就是管理学的发展史。有人认为,“今天,带动美国经济的是300家芯片企业和3万家软件企业。”美国商务部长戴利最近称,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归功于信息产业。美国的例子是一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型例子。 由于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先导性、前瞻性、渗透性,伴随着信息革命还引发出管理革命,为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国外跨国公司除不断革新管理思想、改变管理组织、完善管理方法、进行企业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外,还大量采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以最终赢得市场。 企业信息化为企业未来生存奠定了柔性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以实现作业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的过程,达到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有人简单地把它定(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义为:企业信息化 = 综合集成 + 信息共享 + 智能决策。另一种定义称,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通过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全面改革工作流程和管理体制,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各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存力。 按照企业未来生存规律,企业必须将变与不变融为一体,如何做到变,如何做到不变,这种应对环境变化的抉择来自于对信息全面、充分地掌握,因此,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过去所指的计算机应用,它包含了企业(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管理现代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计算机通讯和网络、人才培养等广泛而深入的含义,是综合提高企业核心生存力的手段。 信息化的特点就在于能迅速的处理各种信息,能发挥各个管理单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理解ERP,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和管理系统三个层次来理解。对于企业来说,ERP首先应该是管理思想,其次是管理手段与信息系统,ERP软件是体现ERP思想和方法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仅仅是一个工具。ERP系统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于ERP应用软件,为企业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财务等业务人员提供一个统一的操作平台,并为预算管理、资金运作、成本控制、供应(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商管理、客户管理等提供必要的手段,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决策、优化生产、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撑。ERP体现的是一种面向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思想,首先是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实践进行系统归纳分析,然后把管理思想和方法设计成软件,最后通过实施将管理思想和方法移植到企业中,进而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要使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最大作用,企业决策者和员工首先在管理思想上进行改变。 信息化已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未来将是一片更广阔的信息海洋。未来趋势和生存轨迹已经明了,但国内企(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业信息化步伐才刚刚启动,以柔性生存趋势为主导的信息化已给企业提出了革命性的未来生存课题,这一步走得怎样将决定中国企业未来生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