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艳艳

1968年对于当时还在上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分水岭,那一年,“上山下乡”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潮流。那一年,刘迎建15岁,刚刚上完初一,继续学业似乎不太可能了,等着分配工作更不现实,摆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去做一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二是当兵。当兵在当时来看,无疑是幸运之至。刘迎建的父亲就是一名军人,子承父业,于是他成了当时幸运儿中的一员。事实上,他希望留在学校,因为知识更让他着迷。进入部队的刘迎建,时时刻刻都不忘学习,不管训练多紧张,也不管是当猪倌、炊事员还是话务兵,刘迎建始终坚持喜欢读书的好习惯,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里,刘迎建的作风显得背道而驰,以至于被部队里的战友说成是“不务正业、有野心”、“又白又专”的书呆子。aihuau.com刘迎建想起当年战友们的嘲笑,一点不记恨。“那时,我尽量把钱省下来买书,书店能买到的高中课本都买回来看,那时教材很薄,没几天就看完了。” 刘迎建说当时自己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去上大学。 十年艰苦的部队生涯,一直没有泯灭刘迎建心中的梦想。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就在那一年的冬天,570万考生参加了高考,1978年夏季又有590万考生参加考试,两季考生共有1160万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刘迎建就是其中的一员,因为一直不间断的学习,那个只有初中一年级学习经历的十年老兵以西北地区第一名的成绩兵考上了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我一生最愉快的事情就是可以上大学,25岁的我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心里特别激动。”上了军校后,看书学习不再是别人口中的不务正业了。“因为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我和战友们都很珍惜学习的时光。那时我们分为早上学习和晚上学习两部分,教室的灯整晚都不灭,晚上的同学学习完后,早上学习的同学就来了。我在大一那一年,学习很疯,经常学通宵,第二天照常上课。”刘迎建回忆。大三的时候,刘迎建开始了在识别技术上的最初探索,他整个暑假睡在教室里搞研究,丝毫不觉得辛苦。大学毕业以后,刘迎建回到了部队——总参通讯部第一总站,职位是助理工程师。“我们是当时第一代科班出身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部队里就是宝贝,什么工作都找你。”很快,刘迎建在部队小有名气,“军中爱迪生”的雅号也随之而来。就在此时,他向总参通讯部科技处申报了一个项目——手写汉字识别装置研发报告。项目被批准了,研发资金是两万元人民币,两台电脑。刘迎建感叹,“我当时还是一个助理工程师,做项目怎么也轮不到我,但因为之前的一些成绩,部队给我了机会。”1987年,因为刘迎建在部队的出色表现,被中科院自动化所破格录取为在职博士研究生,由此他离开了生活近20年的部队。1998年,汉王公司成立,刘迎建完成了从一名军人到商人的角色转换。他带领着汉王突破了一项项技术,在汉字识别领域,汉王是绝对的权威。今年,汉王新推出的创意系列绘画板里使用的技术不仅打破了日本一家企业的技术垄断,更远远超越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