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了叶茂中做客《商务时间》时与郭德纲的对话。本来是带着很多的期待去看的,但看完以后,心里总觉得有那么点失落。aihuau.com在营销策划界,叶茂中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相信他作为这个行业内的一个耀眼象征,令许多人高山仰止,我也不例外。不说恭维话了,还是言归正传,是关于那期《商务时间》节目,一看郭德纲在场,就知道讨论的话题与相声有关(其实,以郭德纲的身份参加这样节目,我觉得有点不妥当)。郭德纲是谈老本行,我想主持人请营销大师叶茂中来参加此次节目,肯定是以广告营销的角度来看待郭德纲现象及相声行业的相关情况,这一点无毋庸质疑。在对话过程中,感觉郭德纲的心态始终比较平和,他的观点倾向于自己今天的成绩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也可以总结为水到渠成,而不是刻意去追求什么(尽管我也对郭德纲的这些解释并不完全认同)。但叶茂中好象却不这么认为,至少不完全认同,你郭德纲就是一直在“预谋”成名,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营销过程——不愧是营销人,连看问题也是很有“深度”,将一个简单的郭德纲现象剖析得如此之深,这或许就是营销人特殊敏感的思维能力吧。但让我感觉有点失落的主要原因是:营销大师的专业看法与相声大师的社会视角相比较起来,明显地感觉到了一些局限性:郭德纲数年的积累和坚持,终于一鸣惊人,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为什么这么红,只是又冥冥之中觉得只要付出了努力,结果应该还可以,而且还得要沿着这条路这样走下去,顺其自然吧。尽管他自己可能不只如此单纯。而营销大师却不这么认为:好不容易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怎么就可能让它随意发展呢?按照专业的角度,就应该好好包装一下,趁热打铁,制定出一系列的营销措施并打好品牌战,再接再厉,将自身品牌推向另外一个高度,以此推动相声行业的发展!好一个专业观点!站在营销策划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一浪高过一浪的营销诊断,让人听了有些心动,似乎一下子就能让项目大获全胜。孰不知,营销大师这次面对的不是某一个企业家,也不是简单地卖产品,而是一个只能靠日积月累才能逐渐让人们感知的文化属性极强的行业以及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可称得上是“国粹”,它与快速消费品或者通过一系列所谓的战略和战术的营销策划就能解决得了问题的行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营销大师却抱着专业观点不放,对相声大师的任何一句话都能从营销的角度找到合适的解释并加以推断,并给出一些大众都明白的模糊论断,多少都显得有点牵强附会。

泛义上讲,广告可以包含很多,也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法。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广告人们却总是喜欢“坐井观天”,动不动就拿一大堆理论来唬人,将任何消费过程都当作是商品的转移,这是营销策划人典型的“专业”的思考方式,他们总喜欢将广告“真理”当成是生活的全部,似乎没有广告营销就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活方式,恨不得让广告统治整个世界!天大的谎言!大师们的专业观点满天飞,很多时候却被普罗大众当作了笑料。我个人始终认为,无论再怎么高明的广告营销策划,都源自于生活,这些理论和实践再高明,其形式上或许可以超越生活,但实质上来说,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生活与广告,可以说是整体与个体、母与子的关系,许多营销大师们根本没有必要本末倒置,以广告的局限性来教导生活的普遍性,要想以小小的广告营销去改变孕育它的母体,未免显得太小气,而且自不量力。 在这方面,我倒是很认同自称为“中国第一策划型广告人”熊大寻的一句话:不要以广告的小教条来看待世界,而要用世界的大道理来做广告!在此,也拿这句话与同业人士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