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家托夫勒讲得好:“对于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如同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因此,必须随时注视经营环境的变化,寻找可能出现的战略脱节的信号,并仔细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善于把握企业战略的主动权,去争取和赢得企业的持续发展。”没有战略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盲目、被动状态而陷入危险境地,更谈不上发展了。事实上,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者从企业的实际和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认真分析研究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审时度势而制定的。国外企业家花在战略思考、战略研究上的时间约占其全部工作时间精力的一半或者更多,而我国企业领导花在这方面的时间精力却少得多。当今世界,正在呈现经济与文化融合一体化(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统计表明:文化因素占经济增长方式中50%的份额,即经济的一半是文化,这足以说明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一流企业靠文化,二流企业靠质量,三流企业靠价格;小型企业靠权利,中型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小型企业做事,中型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哲学、做文化;企业最后的竞争是文化的较量,是文化力的竞争。这些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们所接受。不难看出,企业发展战略最核心的是经营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是文化。进入WTO之后,我国国有企业纷纷在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集团文化贯标、在并购重组、把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实施文化整合,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同时,适时对企业文化进行必要的再造和创新,真正实现用文化管企、文化兴企。
企业文化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在企业主流文化层面:企业目标、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等经广泛(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征求意见并初步成形后,当务之急是使之“内化于心”。“内化于心”需要经历一个认识、认知到认同的过程。只有认同,才会信奉。对国有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发挥。领导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发挥四个作用。aihuau.com做第一负责人,引领企业文化的发展。单位主要领导应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项事业来干。经常接受新观念,不断地加强学习科学理论、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知识,借鉴先进企业好的做法和吸收先进的文化理念(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提出新的工作思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定期听取企业文化进展汇报,发现和过问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掌握和协调,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做第一宣传人,让所倡导理念落地生根发芽。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应把宣讲企业文化理念当成一项重要任务,利用各种会议宣讲,在制定企业规划、起草工作报告时,把企业文化理念融进去,不但(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个人讲,还要发动班子讲、部门领导讲、基层干部讲。领导班子成员首先要统一思想,熟稔企业文化,能全面、准确地阐述出来,尤其要避免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企业文化不了解,给下属造成领导干部不认同的印象。做第一维护人,以身作则带动企业文化的发展。说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单位主要领导应该是第一维护者,以身作则,凡要(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身体力行,为人表率。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格魅力。惩恶扬善、严肃公正,对存有违规违纪者要及时按照制定的规定处理到位,使心存侥幸者受到震慑,对忠于工作、突出贡献的榜样要大力宣传,甚至重奖,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到领导干部维护先进理念文化的决心,巩固文化成果,振奋士气。做第一践行人,让职工享受到文化成果。领导干部应带头践行企业文化理念,树立良好形象。同时改变观念和工作作风,力戒华而不实,让群众反感的形式主义。领导干部还应该千方百计让职工在享受文化成果中自觉忠诚企业。通过有效手段,多出精神成果,让职工从精神上富起来,多出物质成(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果,让职工的腰包鼓起来。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让职工心情顺起来。还要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加强企业领导和员工以及员工相互之间的感情沟通与交流,如在企业内部网络、报纸等方面开通“我对企业领导说句话”等栏目,让问题、有困难的职工有地方说话,达到顺气放压的目的。文化理念的宣传贯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理念的宣传到位。根据心理学研究,一个人长期处于一种观念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内心深处就会认同这种观念。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企业文化,营造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在(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这种氛围里,不求立竿见影之效,但求滴水穿石之功,久而久之,就会使员工产生自觉认同并形成习惯。企业要充分发挥内部网络平台和新闻媒体作用,开展专栏、制作企业文化专题,运用板报、网络、学习园地等,做好企业文化理念内容和知识的普及。在企业主要区域制作有关宣传企业文化理念的标牌,悬挂、张贴标语,营造浓厚宣贯氛围。要把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塑造成一个“企业人”,必须把优秀的文化内化为员工的思维模式,这一过程的主要载体就是培训。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企业文化,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如何体现企业文化等。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从内心认识、认知、认同了本企业的文化,才能使之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力。企业要利用各种(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形式,向干部职工宣讲企业文化理念的内涵。编印《企业文化手册》,培训企业文化建设骨干人员,组成宣讲团到基层广泛宣传,使干部职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正确了解、理解企业文化理念的内涵。在企业开展的各类培训班中,增加企业文化理念的培训内容,推进企业文化理念的进一步普及深化。要将所倡导文化理念融入身边的事情,把身边发生的好典型、坏现象与所倡导的理念联系在一起,让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多侧面向职工渗透文化理念内涵。企业的观念文化比较抽象,如何生动形象地进行宣传教育呢?一是把“精神人格化”。大庆石油人把大庆精神人格化,持续深入地开展“学铁人,立新功”的主题教育活动,强化了全体员工对企业精神的理解。二是把“理念故事化”。蒙牛集团通过非洲大草原“狮子与羚羊”的故事,生动地阐释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理念。三是把“规范案例化”。运用正反案例的“震撼效应”,加深行为规范的指引力度,使之入脑入心。发挥好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将无形的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典型模范人物体现出来,(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要注意挖掘,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选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表彰。要注意挖掘职工群众身边的典型,让典型可亲、可敬、可学。要围绕中心工作,把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通过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征集、荣辱观教育等突出体现企业价值观的主题活动,推进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贯。在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style="BORDER-BOTTOM-WIDTH: 1px"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理念宣贯中,建立适当的强化机制是确保企业文化理念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企业要建立健全对企业文化理念贯彻落实情况的评价机制,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经营思想、集体意识、自我修养的培训和强化教育,进行语言、待人接物的教育,要求干部职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用是否符企业的文化理念这个标准来检验职工的言行,看所做的事、说的话是否符合企(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业确立的文化理念,是否符合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需要。对有利于弘扬企业理念的人和事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宣扬,对不符合企业理念,有损于企业和谐稳定的行为要及时批驳,予以强制纠正。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将企业文化理念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融为一体,渗透到企业行为和职工工作中,企业文化才可以明显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发挥出凝聚、燃情和升华的效力。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管理的薄弱环节,总结管理经验,学习、消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管理进一步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要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为基础,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管理效果。建立(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健全人性化的激励机制,使管理制度逐步体现出企业文化创新的要求,真正发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关心效益,人人精打细算的良好风气。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核心,营造诚实守信、忠诚企业、廉洁从业的文化氛围。要建立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加强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管理。突出显现 “以人为本”精神,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的管理,真正形成人才优势。
品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是企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多数国有企业在艰苦奋斗的进程中,逐步在用户中和社会上赢得了信赖和荣誉,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加强策划和管理(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改变以往比较零散和各自为战的状态,实现品牌集成,树好企业品牌形象,用品牌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生存力。要强化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充分挖掘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把企业的雄厚实力真正转化成市场竞争上的胜势,推动市场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用实际行动打造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