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未来软件业将是‘失业之旅‘?



  导言:即将于3月1日出版的《商业周刊》上发表封面文章指出,对于美国300多万软件从业者来说,过去的辉煌已经不再。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都把编程的工作专业到海外,这样的转移影响的职位动辄数以千计。硅谷老兵们正在面临着失业的威胁。突然之间那些原来高高在上的软件从业人员于那些传统工业如纺织、汽车以及钢铁的从业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那么,美国的软件行业还能立足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么?

    斯蒂芬。哈波曼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孩子,他精通电脑编程。在1999年互联网业处于其颠峰时,斯蒂芬才仅仅17岁,经他一个年纪较大的朋友介绍,他在互联网上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于是斯蒂芬就拥有了一种激进的念头:也许他可以不去接受那些正统的教育,并且能够在这次的。com大潮中乘风破浪有所作为。但是他的妈妈阻止了他这疯狂的念头,她将他的儿子引导向了传统的教育方向,帮助儿子取得了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在星球的另一面,19岁的印度少女蒂帕。帕兰乔也面临着类似的分歧。她的父母承认印度电脑业的兴旺发达,许多西方公司在印度疯狂地开办软件公司,雇佣印度本土人员来担当软件编程人员,解决了当地人地就业问题,而且顶顶大名的千年虫问题也在他们的手中迎刃而解。但是她父母坚信这种狂热早晚会过去。他们认为那些传统地专业,比如机械,才是真正具有发展前途地行业。蒂帕。帕兰乔对于父亲的意见从来都是言听计从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她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她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软件业来作为自己的职业,毕竟是电脑改变了人类的脚步。

    无论是斯蒂芬。哈波曼还是蒂帕。帕兰乔现在都面临着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也许出乎他们几年之前的构想。对于蒂帕。帕兰乔以及她的印度同学们来说,互联网给他们这些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大量的机会,所以他们的地方科技工业能够飞速发展,他们拥有足够的舞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与之相反的是斯蒂芬。哈波曼和他的美国同学们,互联网带来的全球一体化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是竞争,残酷的竞争。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是否能够在毕业后取得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是一个未知数。斯蒂芬。哈波曼表示:“如果我选择了工商管理硕士的话现在我会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一度令人羡艳的美国软件业现在的前景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明朗。从那些大公司的情况就能看出业界最近的状态,如IBM、EDS以及美林等。他们都在一直在增加对于海外软件从业人员的工作机会。据Forrester调查,在过去三年里,提供给海外人员的编程工作机会增加到了3倍,从27000增加到了80000.而Gartner预测,到年底为止,美国技术公司每十个工作机会中就有一个提供给海外员工。换句话说,像斯蒂芬。哈波曼这样的美国本土求职者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的竞争对手需要的薪水甚至仅仅是他们的1/5.所以电脑制造商Silicon Graphics的首席执政官罗伯特。比斯普说:“美国的软件编程人员要与所有拥有电脑的人竞争。”

    对于美国300多万软件从业者来说,过去的辉煌已经不再。如果倒退几年他们也许还在扮演信息时代的主角。他们的职业不仅仅可以为他们带来六位数的薪水,而且也为他们开创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许世界将会因为他们而改变,也许下一代的微软、Netscape或者Google将会在他们中间诞生。但是现在,硅谷老兵们正在面临着失业的威胁。突然之间那些原来高高在上的软件从业人员于那些传统工业从业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如纺织、汽车以及钢铁——这些行业也经历了向墨西哥或者中国的雇员转移。

    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技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国家。它地位的取得和稳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在软件领域的领先,这领先每年可为美国带来2000亿美元的收入。不能否认现在其他国家已经对这块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但是美国依然掌握着世界上大多数的尖端技术以及科研成果,就像微软这样的硅谷精英们仍然在它们的领域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种领先地位是否还能够继续保持?抑或如印度之类的后来者能够后来居上取得龙头老大的地位?

    俗话说的好: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不同于那些悲观主义者,加州的乐观主义者将这此的海外冲击波视为一个上天赐予的机遇、一个发挥互联网奇迹的机会。那些合理运用互联网的公司能够在世界范围建立一个虚拟的劳动力网络,不仅仅降低了劳动力的成本,而且还能使世界范围内的专家们一起合作来解决那些复杂的项目。

    Netscape的创始人以及Opsware主席马克。安德森说:“这次的波动不仅仅能够巩固现有的成果,而且还能够扩展新的疆域,比如生物工程。这将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以及更多的财富。安德森表示:”这需要一个对于信仰的跳跃认识,在西方500年的历史中,新事物都需要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

 《商业周刊》:未来软件业将是‘失业之旅‘?

    现在,开头的两位主人公的心情最能够体现他们国家现在的状态——一个正在经受损失,一个正在赢得利润,并且意气风发。蒂帕。帕兰乔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她坚信她的能力可以为她带来需要的一切。她现在正在计划自己的未来,不仅仅是未来的工作,而且还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但与之相比斯蒂芬就表现的比较悲观了,他现在虽然只有22岁,但是已经开始充分考虑全球软件市场的风险问题。虽然他对于自己的前途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信心,而且坚信自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他现在宁愿为了安全稳定问题来牺牲一些本来应该抓住的机会。他表示在他开始工作的头五年中,自我保护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就在美国软件业正在努力保卫其领土时,印度的同行们正在努力建立他们的“孟买硅谷”,蒂帕。帕兰乔说,虽然印度的许多学生都希望在美国软件公司中工作,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如此,印度的软件工作者希望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公司,而且不仅仅局限在软件行业中,她说:“印度的设计行业拥有很高的水平,但是我们需要一些‘冒险’的工业,所以印度需要开创他们自己的一片天地。”

    就像他们各自的国家一样,无论美国的哈波曼和印度的帕兰乔他们前进的路线是怎样的,他们都必须随时应付那些来自于全球其他地方的挑战,因为在软件这个弱肉强食的领域完全没有平稳安全而言,要想生存只有使自己变强,变强,再变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0627.html

更多阅读

彭博社竞购《商业周刊》成功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4日早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商业周刊》10月13日宣布,彭博社在竞购《商业周刊》的过程中已经获胜。   彭博社和《商业周刊》母公司麦格罗·希尔公司(McGraw-Hill)并未披露收购的相关条款。不过消息人

彭博社收购《商业周刊》受阻 半路杀出路透社

  据国外媒体报道,正当彭博社收购《商业周刊》渐露曙光之际,路透社又从半路杀出。   知情人士透露,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目前正联手ZelnickMedia竞购《商业周刊》。汤森路透参与竞购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商业周刊》母公司麦

《商业周刊》:网络效应主宰电子商铺的崛起

    导言:《商业周刊》12月29日刊登报导指出,互联网为买方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他们得以直接接触众多卖方,同时互联网也把卖方直接推到消费者面前。    用一个被经济学家称为网络效应的现象来解释,那就是一件商

《商业周刊》:从诺基亚糟糕的财报看过去

 导言:于4月7日出版的《商业周刊》发表文章指出诺基亚第一季度的财政报告似乎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甚至让那些充满期待的投资者们感到十分震惊,但是芬兰巨子仍然拥有足够的魅力使得那些支持者们不会对其失望。其长期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

声明:《《商业周刊》:未来软件业将是‘失业之旅‘?》为网友事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