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素质 领导者素质初探



 

(1999年写于中共中央党校,发表于《中共中央党校学员报告选》、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参阅材料》。2006年7月增加了八、九两个部分,并摘要发表于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调研信息》、山西日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需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者。对领导者素质提出符合时代特征而又明确具体的要求,有助于干部任免机关和人民群众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更好地把握正确的标准,也有助于领导干部加强自我修养和约束。领导者素质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里主要提出如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领导者的精神支柱和正确价值取向。作为共产党人,应当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同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党和国家机关以及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任职的各级领导者,都应当牢固地确立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己任,极大地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样一种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缺乏先例、面对各种困难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担当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对各级领导者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以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投入这一伟大事业,是时代对领导者们提出的要求。

    古往今来,从事伟大的事业想要获得成功的,领导者们的献身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一代又一代的先驱者们为之献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发展到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将决定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要求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各级领导者们的献身精神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献身精神,就是要求领导者们把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就是要求领导者们必须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求领导者们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顽强拼搏精神,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做出一流的成绩;就是要求领导者们一切服从事业的需要,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从人民利益,而不计较个人得失。

   要求领导者具有献身精神,这是因为他们走上所任职位是自愿的,是在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所作的选择,他们是“公仆”,是在人民的监督制约下工作,他们应当遵守自己的承诺。他们没有理由利用从人民手中接过来的权力贪婪地向人民、向社会索取,他们没有理由滥用这种权力欺压人民,他们必须以无私的献身精神忠诚地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否则,他们将被无情地淘汰,社会和公众有权选择更为理想的人选。

    理想、信念、献身精神,决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不是一个时髦的术语,而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一些年来,随着各种不良风气的沉渣泛起,理想、信念、献身精神越来越失去了她应有的地位,就连对领导者素质的要求中,也往往被大大地忽略了。似乎要求领导者应当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献身精神,成了不现实的,有理想、有信念、有献身精神似乎成了缺点,被讥为“不识时务”、“傻瓜”、“太认真了”、“理想化”等等,这样的人当然成了不吃香的人。而一些胸无大志,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献身精神,注重实惠,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甚至私欲膨胀、投机钻营的人倒往往容易被当作是能干而官运亨通。抱着升官发财、满足权力欲望的目的步入仕途的人掌握一定权力以后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那是不言而谕的。观念的混乱和颠倒对理想、信念、献身精神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干部队伍建设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确有不少领导者的素质因此而大大下降,他们没有了在人民群众中那种应有的感召力。其危害所及,远远超过了我们能够直观感觉到的一些方面。领导者缺乏献身精神,还将直接导致大众利己心理的泛滥。呼唤理想、信念、献身精神,应当先从对领导者素质的要求做起。

 领导者素质 领导者素质初探

    二、高度的民主法制意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各级领导者是否具有高度的民主、法制意识,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把民主、法制意识作为领导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强调,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实践提出的要求。由于领导者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给民主集中制造成严重损害,给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到党和国家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妨碍了社会的稳定,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这样的教训已经不少。在一些领导者的心目中,民主、法制只是口头禅,都是讲给群众听的,而他们个人的权力是不受约束、随心所欲的,或者在民主、法制名义下堂而皇之地实行着“现代家长制”。

    要求领导者具有高度的民主、法制意识,就是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领导集体、领导成员之间、个人与群众的关系,正确估价和把握个人的作用,学会既发挥自己的作用又尊重别人、充分发挥别人的作用,学会既发挥领导的作用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是要求他们能够按照法治的规则办事,自觉地维护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尊严,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自觉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利,避免因法制观念淡薄作出违法的蠢事,损害法律尊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侵害人民群众的权利。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对领导者个人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侧重于是否善于遵守民主、法制的规则,依法办事方面。如果这方面做好了,领导集体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依靠集体的智慧、大众的智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才成为现实。反之,即使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仅仅把民主、法制挂在口头上,内心里却藐视民主、法制,肆意践踏民主、法制的神圣原则,势必严重制约领导集体中多数人作用的发挥,挫伤大多数人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给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由于对领导者素质中民主、法制意识的忽视,在实践中往往容易使得一些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家长制作风严重的人被误认为所谓“帅才”委以重任,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发生的问题与此有关。当一些领导者在公众面前口口声声大讲“民主”、“法制”的时候,他们内心里却在洋洋自得地体味着作“家长”、个人说了算带来的飘飘欲仙的精神享受,在这种情况下,民主、法制能不遭到破坏吗?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领导集体和广大群众对专横拔扈、为所欲为的领导者往往表现得十分软弱和无可奈何。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大的曲折和失误中,总要伴随着“家长制”的现象。回顾历史,观察现实,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凡是主要领导者民主、法制意识较强的,那里的领导班子就团结,群众积极性就高,腐败问题的发生率就低,反之,就会看到相反的局面。如果我们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暴露出来的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发生的令人触目惊心的腐败现象作一番剖析,就会发现,民主、法制观念淡薄,以家长自居,是几乎所有走上犯罪道路的领导者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一发人深思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纵观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历史也可以看到,一个社会对领导者在民主法制方面的虚伪表现缺乏应有遏制,就必然造成全民族民主、法制精神被摧残的严重恶果。哪里有专制的领导者,哪里就会无政府主义泛滥,哪里的领导者肆意违法,哪里社会上的犯罪率就会上升。

    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今天,我们不但应当注重解决体制方面的问题,同时应当认真重温历史上那些不讲民主、法制的领导人随心所欲的行为造成惨重损失的沉痛教训,痛定思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对领导者素质中民主、法制意识的要求,将此作为选拔任用领导者突出考虑的重要因素,为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三、正直、诚实的品格。

    领导者肩负着组织、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一定组织、一定时期的特定任务而奋斗的特殊使命。他们所从事的是一种行使公共权力、为公众服务的特殊工作,其工作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享有崇高的威信和声望,具有强大的人格、道德力量,成为大众的楷模,这只能来自于领导者自身的言行而不是来自其权力。做领导者首先是做人,领导者必须是最优秀的人。因而,正直、诚实的品格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只有正直、诚实的领导者,才能对人类命运怀有深切的关心,才能做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热爱人民,忠于人民,尽忠职守,造福人民,才能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感情,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办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才能与人为善,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戴和支持,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反之,如果领导者不是正直诚实的人,就可能会以虚假的表象的东西骗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一旦掌握了权力就可能会无视人民群众的利益,滥用手中的职权,愚弄群众,欺压群众,就不可能成为广大群众的表率和楷模,就难以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

    只有正直、诚实的领导者,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公正地待人,公正地执法,公正地处理事情,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福利。有了正直、诚实的领导者,才会有社会的公正,正义才能得到维护。反之,如果不正直、不诚实的人成为领导者,在其权力所及的范围,一切都会以领导者个人利益和个人好恶为转移,将无公平、公正和正义可言,也将无真实可言。

    只有正直、诚实的领导者,才有可能自觉地抵制各种物欲的诱惑,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才可能成为廉洁的领导者。只有廉洁的领导者,才能做到秉公办事,依法行政,不徇私情,正确履行职责。只有正直、诚实、公正、廉洁的领导者群体对整个国家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起支配作用时,才能有效地抑制腐败。如果不正直、不诚实的人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领导者行列,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就会发生严重污染,并且势必助长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只有正直、诚实的领导者,才能做到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在履行领导和管理职责的过程中才能取信于民,才能有效地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维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尊严,才能较好地实现领导工作的使命。不正直、不诚实的领导者,必定是言行不一,阳奉阴违,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没有信誉可言,就不会得到群众的信任,领导者的号召力就会丧失,一旦群众的信心和信念被动摇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大量事实说明,把正直、诚实的品格作为领导者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社会上有一种“老实人吃亏”的说法较为流行,这种现象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看来也不无表现。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总结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保证正直诚实的人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使之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通过广泛深入的实践使正直、诚实的品格在干部队伍中、在党和国家各级机关中、在整个社会、在全民族发扬光大,使“老实人吃亏”的现象不再侵蚀和扭曲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

    四、宽广的胸怀。

    领导者要同各种不同身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和交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矛盾和棘手的问题,因而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宽广的胸怀对于领导者来说就象一个人有良好的胃,能够及时顺畅地消化各种食物。

    领导者具有宽广的胸怀,首先要能容人。容人首先包括既要能容人之短,又要能容人之长,既要能容人之过,又要能容人之功。容人之短,就是对人不能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杰出的人,都不可能没有缺点、没有短处。领导者不能一看到别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短处就不能容忍,而应当认真分析这些缺点是本质的主流的还是非本质非主流的,只要是非本质非主流的,就要相信它是可以克服的,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改正和提高。容忍人们缺点、短处的存在,才能发现人的优点和长处,才能做好发现和培养人才的工作。容人之长,就是要允许别人的优点、长处比自己多。领导者对水平、能力、品行等方面高于自己的人决不能有嫉妒之心,而应当“见贤思齐”。容人之过,就是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办过错事、犯过错误的人,不借机整人,不把人看成一成不变的,给人以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容人之功,就是要允许别人做出的成绩超过自己,允许别人的威信和声望超过自己。容人,就应当善于团结人(不是庸俗的拉拉扯扯),不以个人恩怨论亲疏,特别要注意团结与自己有过分歧,有过矛盾,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就应当搞五湖四海,而不能有门户之见,不能以老乡、同学等等把人分成嫡系、非嫡系、意见一致的、意见不一致的等种种小山头而降低自己的身份,放弃对大多数人的信任而把他们置于疏远的位置甚至推向对立面。

    领导者具有宽广的胸怀,就要谦让和善,虚怀若谷。要善于听取与自己相同的意见,更要善于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批评自己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把自己当作是先知先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贯正确的“圣贤”,把别人看成愚蠢的人。既要能够“放下架子”听取不同意见,又要能够“放下面子”改正错误,领导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拒绝接受正确的意见、拒绝纠正自己的错误、甚至打击报复持不同意见者。领导者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但会使决策成为个人情感和意志的翻版而充满随意性、时刻潜伏着失误和危机的风险,而且最终会使脱离群众、一意孤行的领导者伴随着巨大的灾难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领导者具有宽广的胸怀,就要有强烈的大局意识,遇事能够着眼大局,顾全大局,以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必要时还要能够做到委曲求全,忍辱负重。领导者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妥善加以解决,对一些无关大局的枝节问题决不斤斤计较,决不因小失大,能够以博大的胸怀从容面对各种难题,化解各种矛盾。

    领导者具有宽广的胸怀,就要做到不贪恋权力,不贪图名利地位。如果领导者个人的权力欲、名利欲膨胀,人民的利益和事业就会被挤到无足轻重的角落。如果一个人的头脑中充斥着扩充个人权力、地位和名利的念头,就会成为一个心胸狭隘、鼠目寸光的人,其一切行为都将在个人卑微目的的诱导下误入歧途。以良好的修养战胜自己,战胜权力和名利地位的诱惑,是领导者必须实现的一种自我超越。领导者决不以权力和地位作为自己追求的终极目的,既要能够顺应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选择在危难之际勇担重任,又要能够服从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适时地急流勇退。

    五、坚韧不拔的意志。

    在特定的环境下,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对事业成败起着关键作用。领导者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领导者坚韧不拔的意志,首先表现为具有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勇气。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领导者,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而不会看风使舵、随波逐流,才能鼓舞群众的信心而不致人心涣散,才能排除各种干扰,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并不总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的,而往往伴随着深不可测的风险,唯其能做到不怕风险,领导者才成为领导者。如果连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勇气都没有,还能谈得到什么领导呢?当然,不能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误以为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是坚持真理的基础和前提。

   领导者坚韧不拔的意志,还应当表现为冷静面对复杂局面和突然事变的能力。在超乎寻常的复杂局面和意想不到的突然事变发生时,是冷静沉着地应对,还是惊慌失措,是对领导者心理素质的一种严峻考验。领导者必须时时注意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对各种突然变故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居安思危,在顺利的环境下不盲目乐观,不忘乎所以,在突然事变发生时,要能够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冷静思考,泰然自若,机智果敢地处理问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举重若轻,运筹帷幄,在险象环生的困境中找到转危为安的办法,尽最大努力趋利避害,减少损失,克服困难,把握新的时机。

    领导者坚韧不拔的意志,还应当表现为在挫折和逆境中具有超常的耐力。挫折和逆境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更是领导者不可避免的经历。可怕的不是逆境和挫折,而是因意志软弱、缺乏勇气被逆境和挫折击倒。只要做到无私无畏,不屈不挠,不灰心失意,不悲观消沉,不怨天尤人,正确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做应该做、也能够做的事,逆境和挫折就是可以战胜的,而且会给人的意志以极大的磨炼,愈挫愈强,愈磨愈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逆境和挫折给领导者以精神得到升华的契机,使之人生阅历更为丰富,意志更为坚强,具有更为蓬勃的创造力。

    领导者坚韧不拔的意志,还应当表现为能够以顽强的毅力带领群众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经过精心思考和比较论证确定了正确的目标之后,无论工作多么艰难,也要知难而进,不能见难而退,半途而废。

    六、卓越的能力。

    领导者应当具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多方面的能力素质。主要是:

    把握政治方向、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高度的政治素养,由诸多因素所构成。应当注意的是必须把政治能力与政客作风加以严格区别。当前历史条件下领导者的政治能力主要表现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善于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政治问题的解决符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目标。而政客作风的基本特征是以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作为观察和处理政治问题的出发点,其结果必然是与人民利益、社会利益相违背的。我们应当提倡和强调无产阶级的政治能力,防止资产阶级政客作风对领导者队伍的侵蚀。

    敏锐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领导者必须善于进行科学化的调查研究,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种种瞬息万变的现象中,通过具有洞察力的观察、思考,及时发现带有本质性的东西,认识其客观规律,把握其发展趋势,高瞻远瞩,提出符合实际的各种预案和办法。

    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工作的关键环节。决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建立在以实践为基础的观察、思维能力之上的,同时还必须有较强的理解判断能力、预见能力和决断能力。

    社交沟通能力。领导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领导者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与人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社交沟通能力要靠正直诚实守信的形象保证其实现,而不能靠虚伪、欺诈等手段贪图短期的效应。

    创造能力。领导者的工作应当是创造性的工作。领导者应当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人。

    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适应繁重工作任务的旺盛的精力,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条件。

    七、广博的知识,不断学习、尊重科学的精神。

    领导者不但要具有本职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比较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领导者在这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功底。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有较强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自己的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观世界,才能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做好各项工作。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观念,熟悉市场经济的一般知识,熟悉经济理论,熟悉与市场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国民经济运行的一般情况和发展规律,并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作为领导者,还应当熟悉政治学、法学、领导科学、管理科学,并掌握一定的文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领导者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通才和本职工作领域的专家。高层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有更高的政治、理论、文化素养,应当努力成为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快、知识经济时代初露端倪的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的竞争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领导者不但要加强学习使自己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成为用人类全部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人,而且要以较强的超前意识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世界范围内新知识激剧增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的要求。只有领导者具有了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竞争能力,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知识水平和竞争能力。

    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更新周期的加快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领导者的学习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确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要通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大业的要求,同时也适应正在兴起的管理革命的需要,使学习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领导者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不断学习的精神,还要牢固树立尊重科学的精神、务实的精神。领导者掌握广博的知识决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渊博,而是要通过这些知识的有效使用形成科学的头脑、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依靠科学决策,依靠科学办事的良好行为习惯。尊重科学,就要求领导者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前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的论证;就要求领导者不能凭想当然、拍脑袋、凭一时头脑发热作出重大决策,从根本上避免这类反科学的决策造成惨重损失的现象重演;就要求领导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杜绝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等凭主观意志制造显赫政绩的反科学的做法,使各项工作和政绩建立在真实的、客观的、科学的基础之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八、高度的责任感

古今中外有作为的领导者,总是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主要表现在:他们是为了履行一种历史的责任,为了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走到了特定的位置上,担当起历史的重任;面对各种风险,他们无所畏惧,总是以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大局为重,而不以个人得失、安危为念;面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各种失败,他们敢于面对现实,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从不争功诿过,推卸责任;在各种矛盾的漩涡中,他们勇于站在矛盾的中心,挺立于风口浪尖,承担暴风骤雨的打击,从不以个人荣辱为念,不为一己私利而苟安,“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是他们高度责任感的真实写照。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许多不如人意的现象。一些领导者,抱着浓重的“获利”意识走上领导岗位,缺乏承担责任的思想准备,导致在实践中以领导者责任感缺失为特征的种种不良现象的发生,能给个人带来好处的事,就争着上,需要个人承担责任的事,就绕道走;工作中出了成绩,就争着往自己脸上贴,而一旦发生了问题,不是积极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挽回损失,而是隐瞒真相,推卸责任,追求的不是避免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损失,而是避免个人的损失;在工作中发表意见、处理问题时,不是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以个人经济、政治利益为出发点;在履行职责、处理人际关系时,不是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而是以个人经济、政治利益的扩张为目的,派生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结党营私等种种不正之风,阻碍事业发展,败坏了党风政风。

在推进法制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中,把责任感作为衡量领导者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选拨干部的重要标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干部言论和行为的深入考察,把那些有责任感的人选拨到重要岗位上,对那些缺乏责任感的人进入重要岗位设置必要的关卡,进而建设一支有能力、敢负责的能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干部队伍。

九、强烈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改革;创新,充满风险;创新,需要勇气;创新不等于冒险,要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支撑。

创新,要敢于否定权威,敢于否定前人。在各个领域,包括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大凡有成就者,都会成为一定领域一定时期的权威。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会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的。一个事物从它产生起就包含了走向消亡的因素。除了时间,任何事物都有始有终,有生有灭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过程的长短、变化方式的不同。我这里主要指社会、政治领域,在一个地区、部门、单位、行业等领域,对曾经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导人,我们应当承认并尊重他们的贡献,但这不等于墨守成规、固守已有的成绩和经验,“竹林芳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领导者必须以其敏锐的目光注视着社会发展和各个领域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把握其规律,适时地调整战略、策略和政策,在新的起点上把事业推向新的进步。只有敢于否定权威和前人,超越权威和前人,建立新的权威,才能实现事业的不断进步。当然,这种“否定”是对旧的权威的扬弃,而不是抛弃。只有通过创新实现了事业的进步,才是对旧的权威和前人最好的认可与尊重,才是有作为的表现。如果止步不前,其结果只能是事业的中断,这并不符合前人和权威的初衷。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种十分有害的心理,就是对权威的盲从和后任者对“否定前任”的恐惧心理,以及社会舆论对这种“否定”的盲目谴责。领导者只有出以公心,敢于破除这种旧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才能有所作为,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权威”人物、社会舆论都要以对历史、对事业负责的精神,满怀喜悦地欢迎和支持创新者的行为,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创新,要敢于否定自我。一个人在事业上成果卓著、功名显赫之时,好评如云,花团锦簇,容易陶醉、自满,一种严重的自恋情结,使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克服这种心理的消极影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自我,把任何已有的成果、经验看作事业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倾听实践的呼声,既善于总结自我的经验,又善于总结他人的经验,不断地产生新的怀疑,提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以永不停歇的探索实现不断的创新,使事业生生不息。

创新,是对历史的继承。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自身的实践,继承前人的成果,借鉴他人和群众的经验,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尊重科学,尊重历史,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敢的探索精神,在各个领域内实现不断的创新,是领导者应当具有的良好职业素养。任何不切实际的标新立异、好高骛远,动机不纯的哗众取宠,都是要不得的。

    当前社会上议论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干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官出数字、数字出官”,靠假政绩、假文书骗官,一些干部当了官就贪图享受、骄奢淫逸,一些干部肆无忌惮地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加重群众负担,随意扰民,瞎指挥劳民伤财等恶劣表现,与上述各项领导者素质格格不入,相去十万八千里。尽管这些问题形成原因复杂,而且主要是体制方面的一些弊端造成的,但不可否认,这些现象同时也是背离领导者素质标准造成恶果的集中表现。我们不可等闲视之。即使是将来经过改革较好地解决了体制方面的问题,也还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素质标准。领导者素质最终要靠好的体制来保证。在体制方面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的情况下,解决领导者素质问题不但不能等,反而显得尤为迫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0675.html

更多阅读

成功领导者 素质 成功领导需要的五大素质

     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是“以大爱为根基的反映民意的独裁者”,只有这样的领导人,才是在混沌纷乱的时代开辟生路,带领团队成长的真正的领导者。  “领导者的资质”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不管它倡导了多

执 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怎样做一个成功的领导

有一天和一位朋友吃饭,这位朋友也是做了多年的销售和销售管理,席间聊到了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做一个成功的领导,她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做一个成功的领导,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好三件事:选对人,做好事,分好钱!”  现在想起来,感觉这句话还真的非常精

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领导者应具备的四然

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么多年来,总结了一下众多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者身上存在很多优点,她是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低估和轻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学习。总结起来就是“待人蔼然”、“处事诚然”、“学识博然”、“

企业领导者的素质 企业领导者优雅的抉择

如果你想要领导他人,通常这就意味着你将从权力中获得一种舒适感。新兴的企业领袖经常在使用权力的过程中犯错,根据长期以来的经验,出现这种错误主要有两个原因:要么太过于沉醉权力以至于无节制地使用,要么太过于恐惧权力以至于不敢使用

声明:《领导者素质 领导者素质初探》为网友奋斗必经之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