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 网络轮回



 中国网络股2003年在NASDAQ市场上的疯涨造就了新一批首富。那个疯狂的时代这么快又回来了吗?

  他们曾经是探路者,后来又一度被称为骗子,现在不少是中国最耀眼的富豪。

  在最新公布的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网易董事长丁磊以10亿美元身家荣登榜首,而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陈天桥则以4.9亿美元排名第六,另一家著名的中国网络公司搜狐的创始人张朝阳以2.7亿美元排在第20位。

  2003年九十月间,在NASDAQ的股票市场上,这三只中国网络股先后涨到了三年来的最高点,新浪43美元,搜狐每股42美元,而一直被视为老三的网易则摸高到了令人血脉贲张的72美元。从广州电信局的一名普通职员到中国首富,32岁的丁磊只用了六年。

  在三只领头羊创造的奇迹面前,又一批互联网公司站在了资本市场的门口。2003年11月11日的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关于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盛大即将于明年初在NASDAQ上市的消息,主承销商为美国高盛公司。与此同时,香港创业板的明星企业TOM分拆旗下互联网公司单独上市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业内,人们普遍猜测的上市名单中还包括以订票服务为主的携程,和以短信和网上聊天为主的腾讯,也许,还有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和另一家订票服务商E龙。更多的新老互联网企业又在跃跃欲试寻找新的上升机会:老牌的财经资讯网站和讯请来了原中公网CEO谢文,沉寂多时的实华开CEO曾强重现江湖出没在中外投资者云集的博鳌论坛上。在UT斯达康总裁吴鹰主持的亚洲IT论坛,许多IT精英们在讨论宽带是否是互联网的下一个大机会、这个机会还要等多久。

  在这些人中,有多少会成为明日之星?在新一轮股市狂潮背后,互联网将步入第二个黄金时代还是再度走入陷阱?财富的迅速放大仿佛又让人看到了互联网的疯狂年代。那个时代真的回来了吗?

  收获者段永基

  段永基等待了10年,终于成为新浪的最大赢家之一。整个中关村流传着关于段永基如何在新浪一役翻身,从而一扫数年间惨雾愁云故事的多个版本。

  1993年,段永基主掌之四通集团向程序员王志东投资500万元成立软件公司四通利方,但段永基和四通对于四通利方和王志东的影响力,随着四通利方寻求海外资本、变身新浪、迈向纳斯达克的步步成长而日趋淡薄。

  四通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直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努力求生,传说中所欠银行债务从七八亿元至十数亿元不等。诸多顾问被礼聘去寻求出路结果却大多一筹莫展。不止一个人听闻段永基喟叹:别看四通现在不行,但还有两个项目,只要一个成了就一切“搞掂”,所指之一即为四通对新浪的投资。闻者无不摇头,那个时候,与其说这意味着四通的希望,不如说是没有希望:尽管段永基执掌之四通是新浪最大的单一股东,但所持股权最低时已经摊薄至10%以下,而且直至最近之前从未真正掌控新浪——新浪董事会内的权力斗争从未停息是众所周知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除却上市之时的短暂辉煌,新浪的股价迅即沉沦,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更是看不到希望。指望新浪股权增值足以解决四通债务之危,当时实在像是痴人说梦。

  但是,笑到最后的,正是段永基。

  以11月15日收盘价格计,四通所持的新浪18%股权,在NASDAQ市场上价值高达2.8亿美元,足以冲销四通现有的债务还绰绰有余。“现在银行追着我要放贷款。”段永基愉快地说。

  回过头来看,自创始人和前CEO王志东于2001年6月互联网低潮之中被解职开始,新浪董事会和管理层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或者动荡,其结果都是进一步增加了段永基和四通在新浪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无论是2001年9月由吴征和杨澜夫妇执掌的阳光文化与新浪合并,还是继王志东之后任新浪CEO的茅道林于今年5月间辞职。段坚定不移地致力于重新获得并夯实他在新浪的权力基础。

  最戏剧化的事件发生于2002年下半年,其时为新浪最大股东(持股约10%)的吴征主动找到段永基,要求转让其所持新浪股权的权益。当时新浪股价为每股1.8美元,吴征的要价也是每股1.8美元。段永基一口答应,此后财务上左右腾挪,竟在数天内向吴支付了一张2000万美元的支票。“几乎是一两个月后,新浪股票就一跃而起。”吴、杨二人很快就发现,这是一宗将令他们遗憾终身的交易。

  认为段永基纯粹是“运气好”的大有人在,但有接近段的观察者在思忖之后觉得,段在新浪低谷似乎尚未过去之际坚决增持,可能“还是因为嗅到了钱”。

  段本人告知《财经》,他与吴之间后来有过一段谈话,以段的两句话告终:“新浪股票是你主动要卖给我的,是不是?”“我没有还价,是不是?”吴征只有称“是”。几句话划清了得意者与失意者的分野。

  新浪成就了今日的段永基,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今日的新浪?

  短信拯救门户们,然后呢?

  新浪的转折故事,其实也是搜狐的转折故事。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中两个最负盛名的门户网站,作为最早登上NASDAQ快车的两只货真价实的中国网络股,原本没有什么会比它们的盈利更能给市场以信心。但是,2002年第三四季度,当两大门户先后宣布盈利时,市场的反应比想像中要平静得多。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两个网站每季的财报都在不断丈量业绩与盈利的距离,而投资者也许是等待得太久,而耗尽了激情。不过,在正现金流上快速刷新的数字还是很快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从2003年初开始,SINA与搜狐的股票就一路狂涨,一度摸高至40美元以上,直到2003年11月,这一轮行情才告一段落,进入盘整期。

  同为创始人,同样在所创立的公司中仅持有少数股权,同样要在行业冰河期面对信心动摇的董事会和投资人,同样选择了大体上是“硬挺”的过冬策略,言语不多、相貌敦厚的王志东未能在新浪挺住,爱“作秀”的张朝阳却在搜狐挺了下来。

  2003年11月,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张朝阳坦承,疯狂作秀有不得已的原因。“因为当时搜狐没有钱,没办法与新浪拼,如果不出来作秀,搜狐恐怕早就被人忘了。”

  虽然一直扮演着追赶的角色,但至少在处理与董事会的关系问题上,张朝阳证明自己要比王志东在行得多。2000年到2001年股市最低迷的时候,张朝阳也感受到了来自董事会的强大压力,“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上市之后,这种不信任甚至发展到了董事会派出空降兵接掌搜狐关键职位的程度。

  张朝阳没有选择与董事会对抗。“那时候没什么辙,就是做好沟通,每次董事会前要与董事们先做好沟通,有矛盾有问题及时化解,不能等到董事会上去突然爆发。”张的怀柔政策看来很有效。创始人最终渡过了信任危机。

  回过头去看,张朝阳在一些关键道路的选择上坚定得令人惊讶。1998年3月,在大股东Intel的主持下,Yahoo!想收购刚推出不久的搜狐,张朝阳在凯宾斯基和Yahoo!创始人杨致远见了一面,收购价大概定为2000万美元。回来后讨论半天,没卖。张朝阳说:“我从来没有打算卖。”

  1999年电子商务最火的时候,甚至新浪也要搞电子商务,但张朝阳表示,“看不出来有成熟的条件做电子商务,要等成熟再做”。从一开始,搜狐的定位就是要做Yahoo!的中文版。在其他网站将商业模型变来变去时,张朝阳却从始至终没有变过。量宇投资咨询公司总裁陈凡早年任职于中金公司,全程参与了新浪上市项目。他评价说,新浪和搜狐的商业模型其实很简单,但是胜在“够坚持”。

  如果人们还记得当年红极一时的实华开,或许会对坚持这个词的分量有更深的了解。同是海归派的曾强1996年回国办起了实华开(SPARKICE,取冰火相融之意),1998年开办了北京第一家网络咖啡屋而名噪一时。曾强当时曾宣称实华开将在全国开100家网络咖啡屋,实现线下和线上的无缝对接。但不到半年之后,实华开的模型变成了电子商务,又半年之后,变成进出口外贸。在业内人士看来,再好的商业模式如果管理层不能有效实施的话也等于零,而实华开的CEO却只热衷于四处参加会议与名人合影以获取融资。当年去过实华开第一间网络咖啡屋的人应该会对墙上的照片留下深刻印象:不是达官,便是显贵,但是,站在一边的一定是曾强。

  但是,“够坚持”首先意味着得坚持。2000年下半年到2002年是网络公司们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没有人能够看得到彼岸。

  股价下跌的时候,董事会希望搜狐跟中华网谈,张朝阳坚决不同意。后来新浪的董事会压着当时任CEO的王志东做并购,王志东在所有的网站里只挑了搜狐。在一个秘密的地方,两公司最高层见了两次,最后不了了之。王志东和张朝阳都没有太强的达成协议的动力。“我相信有那么多现金在银行里,只要给我几年,一定能做起来。”张朝阳说。在2001年股价最低的时候,张朝阳觉得再过5年,肯定能做到10美元。

  另一边,新浪虽然顶着中国第一门户网站的牌子,但是日子并不好过。2000年奥运会带来的一次性的广告效应一消失,占营业额60%的广告主都消失了。在2001年第一季度,广告发生了很大的滑落,第二季度颓势继续,新浪掉到有史以来最低谷。新浪现任CEO汪延回忆当时的感觉是比“1997年发不出工资还惨,因为现在是上市公司”。

  “当时所有的努力就是开源节流”。新浪尝试过跨媒体战略,推出50兆收费邮箱等等,与此同时,新浪坚持做最好的网络新闻,在新闻频道的种种创新使新浪网聚门户网站最重要的人气和品牌能量。

  汪延承认,今天可以看到,当时开的几个源,有些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甚至说失败了。有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迈出这一步对我们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你不跨出这一步,不敢于去开源的话,永远不知道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是金子还是土”。

  在尝试了种种可能的收费途径后,奇迹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结出了果实。凭借着短信与网络游戏,网易首先悄无声息地走出了低谷。于是,2002年张朝阳把精力全都腾出来做短信和尝试推出新游戏。游戏虽没有在报表上反应出来,但是短信带来的业绩非常明显。2003年在搜狐终于单季出现正现金流时,非广告收入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51%,主要便是指短信。

  新浪意识到短信的巨大机会要更晚一些,但是规模与人气挽救了新浪,在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上,新浪已经以319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将网易和搜狐甩在了身后,其中短信的收入占到了45%。不过,网络广告也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浪的广告销售员们可以证明这一点:新浪的广告价格涨了又涨,但是广告销售员们依然忙不过来。“新浪的销售员现在根本不用出去拉广告,只要坐在办公室里,广告代理商们就会争着抢着把广告送上门。”一家网络公司负责人羡慕地说。

  在量宇投资咨询公司总裁陈凡看来,站在CEO背后的团队是这两个网站成功的关键。无论是搜狐的古永铿还是新浪的茅道林都是并购的好手,再加上分别网罗了汪延、陈彤和王建军这样踏踏实实做运营管理的人,一直不断地尝试各种可能性,不断试错。这是一个伴随着互联网成熟起来的团队,加上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网站的先发优势、足够的定力使他们终于等到了机遇的降临,而一直维持下来的人气与规模则成为了他们抓住机遇的关键。

  不过,业内对于中国互联网寻找到的这两种盈利业务的持续能力至今仍颇有争议。量宇公司总裁陈凡将短信和游戏的暴发式增长归结为中国人的情感消费和文化消费创造的奇迹,高盛亚洲分析师唐葵认为这要归因于中国网民的平均年龄较国外为低,从而决定了互联网公司的收入结构,软银中国总裁薜村禾认为这两种消费模式“粘性”很强,又很好地解决了支付的问题,所以具备商业上规模发展的可能。但是,到底它们所带来的高增长能够持续多久,则是一个大家都说看不清的问题。

  新浪与搜狐结束试错期了吗?

  诚实的回答是不知道。不过,“至少,在这些互联网企业里,你不用担心国企里的59岁现象,也不用担心出现问题富豪。”陈凡说。

  两个商人

  在业内公认为具独到眼光的和讯网新任CEO谢文看来,这个行业中真正的商人很少,也许只有两个:丁磊和陈天桥。“说他们是商人是什么意思呢?”谢文说,“就是说做不做互联网,他们都是做生意的人。”

  关于丁磊的传说很多,有人说他天真率直,有人说他狂妄自大。一个最有趣的版本说,丁磊曾经在TOM总裁王先先的引荐下去见李嘉诚,丁磊对李说:“你买的那些烂公司都不行,你买网易才能赚钱。”那时网易在NASDAQ已跌至1美元以下。

  2001年中是网易命运的转折点,由于涉嫌虚增广告收入,网易一度被停牌。丁磊再次出任CEO。此前,因为看到员工总有人在玩网络游戏,丁磊决心自己做一个。2001年4月,网易收购了游戏软件公司天夏,这就是《大话西游》第一版的由来。

  那是网易最艰难的时期,丁磊四处寻找买家希望卖掉网易。香港的iCable是网易惟一公开承认的一个谈判对象,因为当年6月出现了停牌而终止。但即使在这种时候,丁磊也没有放弃游戏的机会。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当年新浪亦与丁磊谈判过收购一事,协议都基本谈妥,但丁磊坚持“卖网站可以,但是游戏要保留”而告吹。

  被迫自己经营下去的网易只好寻找自己生存的方式:2001年11月推出收费的VIP邮箱,12月推出《大话西游》第一版。2002年继续推出代理的韩国游戏《精灵》,8月时推出《大话西游》第二版,这些都是后来网易收入的播种。

  2000年萌芽的短信业务则是网易抓住的另一个大机会。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年中国移 动为奥运而推出的短信项目是中国短信业务走出的第一步。但网易和腾讯是第一批看到其中商业机会的公司。2001年10月网易推出短信业务,借助网络社区的黏性,互联网的加入很快将短信业务推向了规模化盈利的高峰。

  2002年1月2日,网易复牌,就此熬了过来。从那时起,短信与游戏就成为了网易收入的两大支撑。由于此前网络广告不见起色,丁磊已收缩规模,砍掉了很多与门户有关的频道。网易淡出了门户的舞台,但是全力投入的短信与游戏却将网易拉到了NASDAQ中国第一股的位置。2002年率先冲过了盈亏点,第二季度网易盈利4200美元,收入总额达到465万美元,其中非广告收入367万美元,主要来源于短信。紧接着下一季度,网易收入翻了将近两倍,约900万美元,8月启动的网络游戏是增长的主力之一。不久以后,网易的股价就在三只中国网络股中占据了首位。

  在丁磊的成功中,有两点很关键,其一丁磊自己也是“网虫”出身,明白网民的需要;其二丁磊直觉很好,他知道哪些需要有可能变成钱。先盈利再融资,这是丁磊当时坚持的一个原则。丁磊曾经这样告诉一个朋友:一定要把商业价值做到最大再去融资,这样“才能卖得贵一点”。正因如此,在中国的互联网中,丁磊是很少的几个将绝对控股地位一直保持到上市以后的创始人,至今他在网易的股份仍高达58%,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能与丁磊相媲美的只有盛大网络的创始人陈天桥。虽然在福布斯的排行榜上,陈天桥排在丁磊之后,但很多人相信,等到明年初,他的财富将比丁磊更为可观——只要上市后,经过资本市场放大器处理一下即可。

  但现在,陈天桥的赚钱模式绝对可以算最快的。2001年5月,陈天桥将最后的50万美元购买了来自韩国的网络游戏《传奇》。这个游戏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功,将国内网络游戏的先行者联众远远抛在身后。《传奇》本身虽至今被人认为不过二流游戏,但真正点石成金的是陈天桥开拓游戏渠道的能力。当时的网络游戏沿用的是国外销售模式,购买点数卡。这种方式新游戏很难占领市场。陈把重点做在县级以下城市的网吧——县城里的娱乐选择很少——一次签了25万个,玩家们采取网上虚拟支付,然后由网吧结算,陈再另组公司专门负责收款,一举解决了销售、推广和支付三方面的问题。盛大去年收入4亿元人民币,今年仅9月一个月收入就达1.2亿元。

  在今年3月为准备上市而进行的一轮私募中,软银基金以4000万美元搭上了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末班车。来自《金融时报》的消息称,这家公司将于明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在对公司的估值是10亿美元。

  网下生存

  2001年下半年,易凯网络的CEO王冉曾经将网络企业归过类,一类是上市企业,如新浪、搜狐、网易;一类是被卡在上市通道里上不去下不来的企业,比如8848;第三类是涉网时间不长已经遭遇泡沫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王冉的建议是能卖就卖。

  唐越显然不幸属于第三类,他在互联网的经历可以用戏剧性来形容。1999年5月,带着1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唐越在美国成立了E龙公司,10月,eLong.com网站在北京正式开通。到2000年1月24日,钱就花光了。唐越要思考出路。

  在新浪、搜狐、网易上市之后,唐越明白这一轮上市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不久,雄心勃勃的8848就在NASDAQ的门槛前止步了。唐越借了点钱继续支撑网站,一边寻找买家。

  但是那时的E龙既没有什么名气,内容也乏善可陈,寻找买家很难。2000年2月,E龙仅花了几百万元收购南京的一家国内著名社区网站西祠胡同(Xici.net);当时该网站每天的页浏览量达100万,注册用户10万。随后,又收购了商务旅游服务公司百德勤及其电子商务网站,当时是一家只有20多人的小公司,因为觉得跟城市生活资讯服务沾边。这之后的一系列出售与并购令人眼花缭乱。

  当然,使E龙支持下来的不是这些资本运作。分析一下e龙近两年的业务就可探知其生存之道的最终选择:在线商旅与服务占总体销售额的45%,网上广告约占25%至30%,还有20%左右的销售额则来自e龙卡的销售。e龙消费旅行卡可提供全国120多个城市中1000多家酒店的预订服务与4000多家消费场所打折功能。

  E龙当然也学会了压成本,一月花钱200万美元的日子早就过去了,现在的开支不及当初的1/10。

  2002年6月7日E龙实现打平,2003年3月宣布赢利。E龙称现在每月收入7000万人民币,80%的收入是与旅游相关的。E龙还是一家网络公司吗?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答案:现在E龙定房的订单来自电话的与来自网络的比例是6:4。

  同为订票服务商,携程旅行网与E龙的经历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在1999年中成立,出生不久就遭遇了网络寒冬,又都在2002年走向盈利。不过携程没有经历过像唐越那样错综复杂的求生过程。携程有一个融资能力超强的创始人——沈南鹏,在互联网开始走低的2000年还成功获得了一笔融资,累计1700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成为了携程生存的根基。

  2000年,携程收购了一家传统旅游企业,酒店订房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目前已经与2000多家酒店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又与中国移 动合作开通订票电话。携程旅行网首席执行官梁建章介绍,目前收入主要是酒店和机票预定,因为规模越来越大,来自酒店和航空公司的返佣比例一直在提高。

  梁建章告诉记者,互联网为携程聚集了大量的人气,目前携程有600万会员,但是真实的收入却有80%以上通过线下完成,“中国的消费者还是喜欢用电话预订。”因此,尽管起步于互联网,携程却从未将边界止步于此。梁建章说,下一步携程还有可能做跨国公司的商务旅行,因为“有很好的基础,酒店、机票都有”。

  业内估计,在2002年,携程和E龙这两家在传统行业中求生存的企业都达到了亿元量级的收入,而利润应当超过千万元。对于这些企业,生存从一开始就是第一目标。所以携程的梁建章可以骄傲地说,“我的线下收入比线上收入还高。”不过,他们基因中的风险投资或迟或早要将他们推到资本市场上,资本市场会如何看待这些从互联网渗透到传统行业的企业?等待他们的是融资再发展的曙光吗?

  没落贵族

  263曾经是互联网企业中的贵族。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几乎都有这样从中国电信的肌体上延伸出来的ISP(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对这些企业而言,中国电信提供的号码资源就是收入与利润。263堪称其中的明星企业。

  263很被一些投资银行看好,良好的盈利能力、垄断的资源优势、全面的商业模型,种种因素加起来,足以打造出一个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当时还在中金公司的陈凡为263设计了一个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型:数据中心、接入服务再加上ICP,同时还为整套流程设计了九种收费模式。

  在当时,这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企业发育模式:根据资本市场的要求设计好一个模型,再将这个试验室的胚胎放到实践中去培育和检验。投行人称之为“倒装”。在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组成的车间里,互联网企业就这样被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胚胎都能长大。

  市场上曾经流传过一个著名的案例。一个1999年收入达到300万美元以上的互联网公司在筹备一年半,见了77个投资者后上市以失败告终。2003年初,第一次对公司的估值2.3亿美金,结果一个星期后摩根士丹利撤了;霸菱跟进,估值为1.5亿美金,过了一个月,又撤了;瑞银华宝第三家接,估值已经变成1.2亿美金;等到NASDAQ跌到1300点时,它变成了2500万美金。公司的期望值永远比市场愿意出的价高一点,很多人相信,当时能够拿到这个估值的只有263。

  随着各种形式的宽带网的兴起,ISP服务商的日子越来越走在了一条狭窄的小路上。与些同时,ICP却在网络广告、短信、游戏几个领域全面开花。倚仗垄断资源而过了多年衣食无忧的日子的ISP们必须开始思考转型的问题了。以263为例,现在一年总收入不到一亿美元,其中个人接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已不足10%,那个美丽的商业模型已成为历史遗迹。

  后记:“有泡沫吗?”

  钱在不知不觉中就像潮水一样涌回了互联网。一个网络广告公司的老板想包下新浪的一个频道,协议要求他每年要交400万元,门户网站上的每一寸土地现在都好像变成了金矿。

  过去两年中连新浪和搜狐这样的互联网公司都不得不裁员以节省开支安抚投资者,一家家的网站倒闭关门,但是现在,连名不见经传的6688都在网上打出了招聘的公告……

  投资银行的风向最能说明问题。在互联网最繁荣的1999年,几乎每个大的投资银行都有一个团队在做互联网的研究,中银国际当时甚至有17个人跟踪互联网;在NASDAQ崩盘以后,这些团队均以解散告终,但是现在,正如高盛亚洲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唐葵所言:“大概在9~12个月前,又开始重新关注国内互联网行业。”

  种种迹象显示,复苏并不局限在一两个公司,而是整体性的解冻,一个全新的行业正在以越来越清晰的面貌呈现出来。

  互联网从未像现在一样重要,但仍有很多人心存疑虑。高盛中国的董事总经理徐子旺说:“互联网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就一定是商业上成功的吗?我看不清楚。”

  这是一种普遍的担心。尽管纳斯达克又从1300点涨到了1900点,但阴影挥之不去。很多投资者惊魂甫定地追问:盈利可以维持多久,下一个盈利是什么?而今年10月21日发表在《经济学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已经肯定地宣布:网络泡沫重现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事实上,新浪、网易、搜狐股价上涨如此之猛,已经让颇多观察者认为背后不无炒作可能。

  也有人不相信泡沫。UT斯达康CEO吴鹰说:“有泡沫吗?现在还在过冷的时候。大家还没有从恐惧感里出来。”在他看来,现在所有的技术发展都在指向下一个大机会——宽带。在中国,UT斯达康以生产小灵通而闻名,但在日本,是最大的宽带运营商雅虎BB的硬件供应商,宽带与3G正是公司未来替代小灵通的新的增长点。正因如此,吴鹰非常关注互联网的发展,他在2003年10月中计算了一下NASDAQ五只中国概念股的总交易量,发现它是香港创业板市场一天交易量的总和。

  高盛亚洲分析师唐葵认为如果单纯从市盈率上分析,目前的股价不是泡沫。现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持续盈利,如果看2004财年的增长来看,中国三只股票的市盈率一般在25~30倍之间,YAHOO目前为85倍,EBAY为56倍,而三只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成长远比他们要快。

  高盛中国的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的看法具有普遍性:他认为对行业的乐观和对个别公司的判断应该分开。用易凯网络公司王冉的话说:“在未来,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一定会有起伏,业务和商业模式也会有更迭,包括企业高速增长的来源的变更,但互联网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会有什么大的逆转,这一点已经很清晰了。”

  对于中国而言,互联网公司们的兴趣、衰亡与复兴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自己生长出来的行业,没有或很少政府投入,除了在早期ICP在海外上市问题上有过限制,也几乎没有什么政府干预。风险投资培育了互联网公司的种子,而资本市场则充当了孵化器。即使在互联网最低潮时,也只能靠自己走出来,实现优胜劣汰,虽然成功的只是一小部分,但充分证明了市场的有效性。而互联网公司直接与海外风险投资和海外资本市场对接而产生的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使得这些公司成了最不用担心会出现接班人问题的中国企业。互联网所提供的,正是在中国双轨制的格局下一个难得的比较完整的市场经济的行业模板。-

  本刊实习记者余永桢对此文亦有贡献

  【互联网八年】

  1996年网络元年

  1月份,CHINANET就已经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这一年的明星是瀛海威,10月份,中国兴发集团正式参股瀛海威,使得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到了8000万元。

  但其他的试探也在进行着,4月份,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SRSNET(利方在线),很快这一网站成为最受欢迎的中文网站之一。

  8月份,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张朝阳,则正式创立了爱特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另外的一个亮点是从加拿大充电之后回国的曾强的杰作,11月15日,其创立的实华开公司把第一个“网络咖啡屋”(INTERNET CAFE)带进中国,地点就在距离中关村不远的首都体育馆西侧。

  人们给了它一个更加通俗的称呼:“网吧”,它对于中国互联网进程的影响,一直到很久之后才被人们逐渐认知。

  1997年进化时间

  有人说1997年是ISP(互联网接入提供商)年,也许这是对的,2月份,瀛海威全国大网正式开通,其服务区域已经扩展到全国八个城市。

  12月28日,北京首都在线正式对外提供服务,这一头一尾,更把ISP热标志性推向了一个高潮。

  而在这一年的6月份,年仅26岁的丁磊,在广州创立了网易公司,打算靠电子邮件系统一搏江湖。

  还有一件看起来有些不寻常的事情,1月份,由人民日报社和澳大利亚新闻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合资公司北京笔电新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CHINABYTE网站,这也是国内第一个被官方认可的规范化的ICP(互联网内容供应商)。

  CHINABYTE不仅开了垂直专业类网站的先河,更重要的是,它也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吸引到网络广告的网站,BANNER不再仅仅是赠品,它已经开始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在互联网的舞台上。

  199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给出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第一份家底,截止到10月份,全国网民总数为62万人。

  1998年革命与被革命

  6月份,曾经盛极一时的瀛海威遭遇到了“滑铁卢”,由于中国电信的强势崛起以及在169多媒体信息港方面的巨额投入,使得瀛海威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坚守的张树新黯然出局,一起辞职的还有15名中高层管理人员。

  但这已经不是这一年最大的新闻了,或者不是惟一重大的新闻了,在传统的标志性人物被革命之后,新的革命者已经登场了。

  2月25日,爱特信在中国推出第一个大型分类搜索引擎“搜狐”(SOHOO),后因为域名问题英文名字更改为现在的SOHU,这也是“门户网站”的第一步。

  这一网站推出后迅速获得巨大成功,10月份,张朝阳就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计算机数字化领域的50名风云人物”之一,从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年度人物。

  同样在2月份,网易也推出了国内第一套全中文免费邮件系统www.163.net;9月份,网易树起综合门户网站的大旗,并迅速进入快车道。

  而在年底,12月1日,在国内已经颇具人气的四通利方宣布与台湾华渊合并,共同组建最大的华人网站新浪网。

  1999年烽烟遍地

  这是最好的时候,或者最起码是最好的时候之一。

  “眼球经济”,或者所谓的“注意力经济”,以及“电子商务”,加上“门户”,都已经逐渐变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

  这一年新浪成为焦点,3月份,美籍华人、华登投资集团副总裁沙正治出任新浪网的CEO(首席执行长),但仅仅5个月就却又挂冠而去,CEO的权杖落到了原四通利方总经理、软件业的明星人物王志东手中。

  但虽经波折,新浪仍然完成了两轮融资,显示出其炙手可热的一面。

  在这样的季节,新生者自然不会少。5月,从事在线商旅服务的携程网成立;同月,电子商务的先驱8848.net正式开通。此外,包括易趣、阿里巴巴、盛大等在内的众多网站也纷纷坠地。

  2000年上市之痒

  现在是屏住呼吸,和大家一起念叨NASDAQ(纳斯达克)和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时候了。

  从4月份到7月份,新浪、网易和搜狐,均有惊无险地登陆海外资本市场,虽然漫长的牛市已进入崩盘阶段,但能够上市功成,总算是不幸中之万幸。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虽然7月份,8848也获得了证监会海外上市的许可,但是却无奈资本市场的大门已经徐徐关闭了。

  比如CHINAREN,于9月份被刚刚上市成功的搜狐收购,或许也是一种注定。

  另外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事件是,11月,中国移 动正式启动了“移 动梦网计划”,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对于刚刚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三大门户网站来说意味着什么。

  2001年变乱之冬

  该出局的出局,该举杯的举杯,该咬紧牙关的咬紧牙关,该思变的思变。

  6月份,王志东正式从新浪网首席执行长和董事的位置淡出,在其身后,留下的是关于资本意志的一地鸡毛。

  但也有人要举杯了,错过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开头的IT巨人联想,于6月11日与美国网络巨头AOL(美国在线)喜结连理,以前的与新东方合作、收购嬴时通,在这笔大买卖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很多。

  对于网易而言,这个7月是灰暗的,因为未能按时呈报年报,网易遭到停牌警告,并于9月被暂停交易,对于丁磊而言,这个秋天无疑是个不折不扣的多事之秋。

  既然时机乖张,只有求变了。跨媒体成为新的流行词汇,不管是新浪,还是来势生猛的TOM。

  2002年乍暖还寒

  网络广告试过了,跨媒体也试过了,现在轮到短信和网络游戏时间了。

  最先得益的是刚从停牌时间中复苏的网易,第二财季,在三大门户中,网易率先实现了净利润,虽然只有3.8万元的净利润,但毕竟告别了“赤字”。

  但最大的赢家却是盛大,这家成立于1999年11月份的网络游戏公司,几乎完成了被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任务”,2002年,业界估计其营业额应该超过10亿元,净利润也不低于2亿元。其创始人陈天桥,也被认为新一代互联网富豪代言人。

  新浪和搜狐也在或急或缓地行进在同样的复苏之道上,毕竟,到了7月份,中国的网民总数已经达到了4580万,单纯从用户数量上来看,差不多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了。

  无论对于三大门户而言,还是对于携程、51JOB、亿龙、当当、卓越还是阿里巴巴等所谓的“新生代”网站而言,盈利也慢慢变成一件正常的事情。

  正常就好。

  2003年春之将至?

  谁也没有想到,互联网的春意会来得这么凶猛,网易的股价会冲高70美元以上的高位,这不是梦。

  一不留神,丁磊成了中国的双料头号富豪,无论在福布斯的排行中,还是在胡润推出的《欧洲货币》的排行中,丁都以数十亿元人民币的身价傲视群侪。

  一起进入中国富豪百强的,还有传言跃跃欲上市的盛大网络的陈天桥和腾讯的马化腾。

  虽然刻意或者故作保持低调,“新生代”准备扎堆到海外上市的传言还是四处泛滥,除了上述两家之外,几乎所有盈利规模较大的未上市网络公司都卷入其中。

  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时刻,你不能不鼓掌,但又惟恐错了节拍,因为你突然发现,对于中国互联网产业而言,仍然有太多的事情你无法了解。

  会不会有人在纳斯达克坐庄呼风唤雨,移 动运营商是否会在短信上突然翻脸,这都是投资者最为担心的问题。

  不过有担心,与不关心相比总是一件好事。7月份,中国的网民达到了6800万,这个数字会催生出新的意料之外的故事吗?这或许是一个必须由时间来回答的问题。

  王以超/文

  【网络人物链接】

  丁磊

  32岁的中国首富,虽然金钱并不是惟一成功的标准,但说丁磊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截止到现在的赢家,应该没有多少疑义。

  丁现在持有网易(NASDAQ:NTES)58.5%的股份,按照11月14日的收盘价来计算,其个人财富仍然高达7.5亿美元。

  现任和讯网CEO的谢文对丁的评价是,即使没有互联网,他也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商人。

  在IDG(国际数据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洲总裁熊晓鸽看来,丁对技术的敏感是非常出色的,不管是在短信方面,还是在网络游戏方面,网易在三大门户网站中都抢先了半拍。

  两年前,丁还焦头烂额地纠缠在网易的财务风波中,股价也一直徘徊在地狱边缘,网易也被看成其竞争对手的一顿资本大餐;但是,丁以“一条道走到黑”的坚持和勇敢,使得网易和自己都成功地度过难关。

  这很可能将成为中国近期内最为年轻的一位首富,而且是一个具备相当透明度的阳光富翁;丁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是他所处的这个制度和技术双重变革的时代中一代人梦想的崭新支点。

  陈天桥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既然不能去教育上帝,那只有去游戏它。

  今年刚过30岁的上海盛大网络董事长兼总裁陈天桥,利用资本之手留给自己的最后一口“气”,布了一个连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天作之局。

  在刚刚公布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和胡润打理的《欧洲货币》中国百富榜上,陈分别以4.9亿美元和40亿元的身价名列第六位和第十位。

  虽然由于盛大尚未公开上市,上述数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但盛大在网络游戏方面取得的成功,最起码到目前还是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无法企及的。

  对于盛大的成功,业内一些人士的评价是,就像日本NTT DOCOMO开创了“拇指文化”一样,陈也成功地在中国游戏文化的铁壁上打开了一扇“网络天窗”。

  段永基

 轮回 网络轮回

  昔日的中关村“老贼”,这次好像笑到了最后。

  在让外界眼花缭乱的“新浪政治”流水线的最新的站台上,段永基不仅登上了新浪(NASDAQ:SINA)联席董事长的席位,四通在新浪的投资增值,也一举缓解了四通自己的债务压力。

  不管是对资本市场反应过于迟钝也好,或者有定力也好,段在新浪历次风波中的拿捏,仍然让人不能不服。想要知道新浪股权之变之乱,看看其内部交易的记录就知道了,其交易次数几乎整整相当于搜狐的五倍。

  七年前,在海外资本进入之前,段毅然出手500万元,不仅使得当时月营业额还不足3万元的四通利方避免了关门之厄,同时,段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可以期许的棋子。

  没有人知道段是否真正懂得互联网这一新兴产业的内在乾坤,但是,赢家是不应该被谴责的,哪怕这种成功曾经多少地系于偶然。

  马化腾

  对于IDG来说,腾讯科技无疑是其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比较得意的一笔投资,12倍的投资回报率,这样的一个馅饼并不常见。

  腾讯的即时通讯产品QQ的成功,也把其创始人,32岁的现任总裁马化腾推上了荣耀之地。福布斯对其最新的身价评估是1亿美元。

  与盛大的陈天桥一样,马在QQ上取得的成功,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也颇有些另类色彩。QQ的普及程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一段时间内,有些公司竟然禁止员工上QQ聊天,免得荒废了工作。

  马不仅成功地粘住了中国最大的一个注册互联网用户群体,他还在恰当的时候,将这种影响力成功地进行了变现,不管是付费注册,还是QQ短信聊天,腾讯成功地使自己避免陷入“玩偶”的困境。

  马的下一步是什么?对抗微软的MSN似乎有些太遥远了,海外上市,似乎又有些太敏感了。

  张朝阳

  39岁的搜狐(NASDAQ:SOHU)CEO张朝阳,终于没有错过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机会。

  在过去半年的时间内,张不仅悄然将近1亿美元收归囊中,他所持有的搜狐的股份,按照11月14日的收盘价来计,仍然有2.7亿美元。

  在中国跑步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日子中,张因曝光率高企,曾被人戏称为张“秀哥”,很多人也对其不够持重也颇有微词。

  但在远征珠峰以及骑着单车满世界行销公司的背后,人们似乎忘记了,张在负重前行中的奋斗姿态。

  把一个在很多人看来缺乏足够的创新,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的公司,打造成一个没有太多内部政治,在很多方面不乏亮点的国内一流互联网企业,张在个人形象被过分夸张的背后,其自身的坚忍和在压力下驾驭局势的能力,往往却被低估了。

  对于自己,张显然比别人清醒得多,那就是不做革命者,要做建设者。

  至今,公司的短信业务,还是张亲自掌控,第一线仍然是他的主战场,“我知道钱柜(KTV)点播率最高的歌是什么。”

  汪延

  对于刚刚过了而立之年的汪延来说,从新浪中国区总经理,到新浪首席执行长兼总裁,整整走过了四年。

  在北京建国门外SOHO现代城C座16层开阔的办公室中,一直颇为低调的汪,继续保持低调。据说,汪之前一直开一辆红色的富康车,直到前不久才换了一辆帕萨特。

  对于汪延,有人质疑其能力和手腕,不过自1996年4月加入四通利方之后,汪在新浪的贡献,尤其是在新浪新闻方面的贡献,被普遍认为对整个行业具有相当推动。虽然汪延不像张朝阳、丁磊那样在公司中拥有举足轻重的股份,但这并不足以削弱其对新浪的投入。

  今天的新浪,已经成为足以左右整个社会主流生活的重要力量之一。在目前的整个社会体制性架构下,能把握好着力的分寸相当不易,汪私下里也以“诚惶诚恐”来形容之。

  没有财富的羁绊,对于汪而言,新浪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机会。

  茅道林

  “聪明”是大家一致同意的用来形容茅的词汇。在新浪,王志东离职后走上前台的茅道林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个过渡性人物,但是他一点没有浪费自己执掌新浪的两年。他获得了这期间新浪所发期权的80%。这使他所获得的财富远远超出他的前任王志东和继任者汪延——仅在今年下半年,就两次兑现了4500万美元的股票。

  这位原华登投资的合伙人是投资银行家而不是网络中人,但他显然是爱上了互联网这个机会。他在新浪上市前的两次融资中均是前线操作人物,在融资结束后却立即成为新浪的首席运营长,而且在股市最低迷时候把很多人不要的期权归入囊中。

  茅离开了,也许并不情愿,也许不会重返网络行业。他可能是惟一一名离开网络行业但其实却完全没有失败的CEO。

  张树新

  不管成功与否,有些人都注定会成为标志性的人物,而如果是后者,反而悲剧性质的纪念更容易让人动情一些。

  张树新无疑就是中国互联网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悲情人物。

  1995年,其创立了“瀛海威时空”,第一个把“信息高速公路”和ISP(互联网接入供应商)的概念带进了中国,点燃了整个中国信息产业的一个躁动的时代。其后,她又积极引进中兴发等投资方,希望借助资本之力旋转产业之轮。

  但是,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言,张的悲剧性在于,“瀛海威”出生得太早了,而且它做了太多本来是中国电信应该承担的工作,加上张性格中理想主义的执拗和不可调和,张于1998年6月正式出局瀛海威并没有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现在40岁的张,目前为一家名为联合运通的投资顾问公司的董事长,在接到《财经》电话时,她正准备到香港出差,以时间太紧张为由拒绝了采访,从语气中可以感觉到,对于她来说,很多东西已成往事。

  王志东

  2001年6月,王志东有些突然地从新浪CEO的位置上淡出,成为当年最具爆炸性的IT事件之一。

  生于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学专业的王,在技术方面的底蕴历来为人称道。1993年,四通利方成立后,王不仅出任总经理,而且在技术上也是绝对的一把手。1999年,在拥有华尔街背景的沙正治辞去CEO的位置之后,王顺理成章成为新浪新的舵手。次年,新浪先于搜狐和网易,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场。

  但是,在业界看来,王更多的是个软件天才,对于互联网这种产业本身,似乎从骨子里缺乏热情;而且,技术出身的王,对于资本运作也缺乏经验,王只相信资金的流入可以创造财富,而不太相信资金的流出(并购)会更大程度上创造财富。

  这种“一动不如一静”的态度,在股权结构复杂且公司生存的外部环境处于动荡之秋的关头,显然很难让投资者满意。王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危险的时候,实际上最后的出局就已经难免了。

  2002年8月,王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再度在中关村创立了点击科技公司,重新开始在协同软件的道路上证明自己。

  王峻涛

  位于北京东四十条西侧的万信商务大厦418房间,是现任珠峰伟业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王峻涛的办公室。由于王喜欢抽烟,因此窗户总是处在未完全关闭的状态,在办公室里面,除了电脑之外,最为显眼的就是曾经的奖状或者奖杯。

  1997年,王以“老榕”的笔名在新浪体育沙龙发表《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在整个中文互联网界引起巨大反响。1999年,王峻涛创办8848网站,先后担任总裁、董事长,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时代的先驱之一。

  2000年7月,8848获得证监会赴海外上市的许可,但由于当时资本市场已经急剧冷却,加上股东架构复杂,同年年底,8848分拆,王继续打理从事B2C(公司到消费者)的MY8848,2001年8月,王最终辞去8848董事长之职。

  对于受挫8848,王归结于公司的资本结构过于复杂,而且投资者缺乏耐心。

  目前珠峰伟业创立的6688.COM,成为41岁的福州商人王峻涛新的电子商务试验田。这个只有四个股东的公司,由王本人控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0707.html

更多阅读

六道仙逆九转轮回新书第一章 九转灵葫

六道仙逆九转轮回作者:冒号西瓜第一集玄宗迷局第一章 秦炎穿越了宇宙洪荒,凝聚了天地玄黄,混沌已经形成了千万年之久。修真界,一个由修真者主宰的世界。禹州太仓县境内有一座小山,名曰太仓山。太仓山下有一座无名小村庄。秦炎跪在

前世今生的轮回 回忆前世最简单方法

挥手之间我就爱上了你把这份爱牢牢的放在心里海誓山盟的爱也给了你把你的样子留在了脑海里时间飞逝爱的那么甜蜜鱼和猫眯从此也不在对立感动上天与你相偎相依今生的相遇不会轻言分离前世的轮回注定了爱你奈何桥上等着你梦婆的汤里留

三界六道及生死轮回 三界六道

三界六道及生死轮回的揭秘三 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界,大家很熟悉,像平常人们所说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说到三界。三界的内容,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认为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围绕着有情的生命层次不同安立了三界

声明:《轮回 网络轮回》为网友陌南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