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刊: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中国信息化进程中表现最优秀的企业群体,信息中国的活力之源、创新之源、财富之源,新经济年代的新财富500强—2003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互联网周刊》独家发布两组数据值得警醒。在过去30年里,全球《财富》500强企业的淘汰率异常之高:1970~1980年,500强企业中有32%消失;1980~1990年,这一数字提高到了47%;1990~1998年之间,更是达到了54%,9年间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退出了500强的行列。同时,20年前,世界500强企业就纷纷启动了信息化工程。IDC的研究显示,财富500强企业中,信息技术投资超过生产设备投资的企业达65%,同时企业网络投资的回报率则高达10倍以上。

  审视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不难发现:能否更快更好地获取和处理信息,已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在新经济年代的今天,企业评价的标准已经发生了细微却是根本的转变——强健有力要比规模庞大更具未来价值。对于21世纪之初的中国企业来说,信息化已经成为它们成长向上所必须要面对的生存环境,成为它们发展向前所必须要抓牢的一条主线。向前迁移,向上运动。在信息化牵动与推动的双重作用之下,中国的企业界正在经历着新一轮分化。新一代商业领袖、新一批企业帝国很快就将在信息化的促动下浮出水面。信息化对企业的带动效果究竟如何,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是否深刻、行动是否有力,在几年之后,就将以中国企业第一阵营全面更新的方式表现出来。

  2003年,从宏观政策、产业气候和公众认知层面来看,对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一次大规模、全方位扫描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我刊联合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共同发起了“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型调查”。持续近一年的大规模调查积累起了丰富的资料,耳目一新的调查结果也在统计分析中一个个涌现出来,择其要点:

  入选的500强企业2002年总销售收入为3.24万亿,入围的规模最小的企业2002年销售收入近2亿,仅“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前100名的2002年度销售收入就高达2.48万亿元,涉及到金融、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电子、计算机设备、电信、进出口、运输、纺织等多个重点行业,涵盖的行业范围之大,地域之广,企业规模之广泛,对中国经济主体的代表性之强在类似调查中前所未有,可有效地反映企业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企业信息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性带动力量,越是市场化程度高、全球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越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效益,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也越发显著。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在此得到了确认与印证。

  调查发现,信息化成功企业普遍具备下述特点:董事会和执行决策层成为决策主角;注重完善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业务导向、市场导向;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达到较高水平;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取得了一定进展。

  问题仍然存在:中国企业信息化总体上比较落后;信息化投入与效果之间没有明确关系;进入复杂应用阶段后对风险认识不足。销售收入占中国GDP 1/4的企业正在进入信息化的深水区!应用多、投资大、涉及的业务流程多、已进入决策支持阶段和深度应用,中国企业信息化不容失败,中国企业必须改革。信息化的深水区不容回避,走出深水区的路径则期待探索。

 互联网周刊: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2003中国企业五百强”营业收入总额达6.9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8%;“2003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2002年总销售收入为3.24万亿元。

  钢铁巨人宝钢总经理艾宝俊应该感到振奋,在首届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的调查中,宝钢荣获第一,而他本人也同时被评为“最具远见的信息化领导者”之一。钢铁化为“绕指柔”的过程当然不简单:这家从1978年就开始考虑引进管理信息系统的传统企业,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信息化征程,而如今它早已成为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二的钢铁企业。

  同期入选的不仅是知名的大企业如一汽-大众、招商银行、海尔、联想,很多尚不为人所知的企业同样入选了500强,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听到过它们的名字,比如: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朗乡林业局、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背景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它们的共同点仅仅在于经受住了“中国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的“严酷”考验,从上万家企业中脱颖而出。

  由《互联网周刊》与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共同发起并组织的2003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和测评活动,是国内对中国企业信息化状况进行的首次程度最深、范围最广的一次大范围扫描,其目的在于在中国企业信息化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有效总结这一过程中的经验和成就,展现在中国信息化进程中最优秀的企业群体的全景图,总结推广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并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支持依据。

  调查活动始于2003年2月,前后历时九个月。调查的难度屡屡超出我们的预期,但好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使得调查成果终于能够如期发布。调查样本来源于74家各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30家重点行业协会、数十家重要的IT企业的提名,以及有关的企业数据库。其中各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重点行业协会提名的企业有1200家之多,厂商提名的优秀企业达1000家之多。没有他们的“精确提名”,从几百万家企业中挖掘信息化优秀企业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宝钢丰收的背后

  艾宝俊领军的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在本次“500强”中力拨头筹,更在十项单项奖中出现了六次:分别荣获了“最具远见的信息化领导者”、“杰出信息化主管奖”、“最佳信息化效能奖”、“最佳信息化战略奖”、“最佳ERP应用奖”。这个昔日的少壮派如今已俨然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1978年,宝钢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考虑引进管理信息系统,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此后宝钢人尝试自己开发,并引进了国外一些较小的系统,但终以失败告终。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宝钢决定引进中国台湾“中国钢铁公司”的经验作为样板,搭建起了由IBM提供硬件、“中国钢铁公司”负责咨询顾问、宝钢自己负责开发的这样一个三管齐下的模式,并专门成立了项目指挥部,由主管生产的副总亲自挂帅,由此才开始了其历史上最大的管理系统──宝钢整体产供销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规划。1998年4月,宝钢整体产供销一体化管理系统投运成功,宝钢计算机集成化初具规模,宝钢人实现了20年的梦想。此后,宝钢的信息化得以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抓住了宝贵机遇的宝钢很快就得以后来居上,并跻身世界钢铁巨人的行列。

  宝钢是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的优秀代表,也是传统制造行业信息化进程的灯塔坐标。以往在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证券、银行和电信等服务性企业始终走在前列,而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缓慢。但近年来,我国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尤其是钢铁、煤炭和交通等传统行业的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显示出巨大潜力。这一现象在“500强”前十名企业的行业分布中也可见一斑。在这十家企业中,居然没有电信和证券企业;在“2003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列第四的中国工商银行,在“信息化500强”中也只是勉强进入前十;倒是汽车企业一下占了两个名额,而且都进入了前五名。

  宝钢的经验从一个方面说明,信息化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性带动力量,越是市场化程度高、全球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越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效益,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也越发显著。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在此得到了确认与印证。

  3.24万亿元并不令人吃惊

  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化在我国各个地方和行业领域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造就了一批具有优异的创新能力,充满活力、具备竞争与合作能力的优秀企业。统计显示,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的企业2002年总销售收入为3.24万亿元,前100名企业2002年度销售收入达到2.48万亿元,规模最小的企业2002年销售收入也接近2亿元,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它超过了中国GDP的1/4。入选企业涉及到金融、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电力、电子电器、计算机设备、电信、进出口、运输、服装纺织等多个重点行业,涵盖的行业范围之大,地域之广,企业规模之广泛,对中国经济主体的代表性之强,在类似调查中前所未有。

  规模不是最主要的入选因素。500强企业的产生,其重要背景在于企业的评测标准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这里有两组数据。一方面,过去的30年里,全球《财富》500强企业的淘汰率异常之高,1990~1998年之间,淘汰率达到了54%,9年间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退出了500强的行列。另一方面,20年前世界500强企业就纷纷启动了信息化工程,研究显示,《财富》500强企业中,信息技术投资超过生产设备投资的企业达65%。可见,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和手段,对于企业来说,强健有力要比规模庞大更具未来价值。对于21世纪之初的中国企业来说同样如此,信息化是必须要面对的生存环境,也是必须要抓牢的一条主线。在信息化牵动与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企业界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集体分化与迁徙。新一代商业领袖、新一批企业帝国,很快就将在信息化的促动下浮出水面。也许几年之后,中国企业第一阵营很快就将全面更新。

  500强何以为强

  成功者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调查还是揭示出了一些共性的因素。

  首先,董事会和执行决策层成为信息化决策的主角,信息化的业务和效益导向得到了充分实践。500强企业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带来的实际效果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决策和成果验收主要是由企业的董事会和执行决策层决定,体现出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简单应用发展到复杂应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从管理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推动发展到变革推动。

  其次,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完善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是信息化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以信息化资金的落实为例,前100家中50%的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资金额落实,而对500强总的统计表明,只有19.2%的企业赋予了信息化管理部门这项职能。同样,前100名中,选择“信息化项目实施管理”的企业占75%,而在500强中,这个比例为42.4%。信息化做得好的企业,往往在制度改革和创新上力度大,职能设计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促进了企业环境与信息化的需要的和谐一致。

  第三,业务导向、市场导向至为关键。500强中业务部门对信息化支出具有100%决定权的企业在12%以上,参与程度80%的企业数量占18%以上,参与程度50%的企业数量占34%以上,而参与程度低于20%的企业数量只占到11%左右。排名靠前的群体,业务部门的总体参与力度比排名靠后的群体大,说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程度与业务部门的参与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部分优秀企业的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达到了较高水平。从“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的角度看,前50名的企业都达到了中级或者高级水平。

  第五,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信息的采集只是一项基本任务但却非常艰巨。通过结合信息化应用状况和决策智能化水平的分析,显示出前100名的企业,88%的企业达到了中级、高级水平;前300名的企业,65.67%的企业达到了中级、高级水平。500强企业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对信息进行采集的工作,但在如何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从海量信息中挖掘出价值和规律方面做得还不够。

  第六,信息标准化工作有所进展。前100名企业中采用行业代码、国家代码和国际代码的企业达到了57%,为企业间的协同作业和电子商务的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对全部样本的分析表明,依然有大量的企业在采用企业代码甚至部门自行定义代码,因此,标准化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意外与不意外

  本期封面将首次公布“500强”调查的最终结果,究竟是哪些企业代表了二十年来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成果?它们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在500强名单之后,还有众多人物奖项:包括“最具远见的信息化领导者”、“杰出信息化主管奖”、“最佳电子商务应用奖”、“最佳信息化效能奖”、“最具灵敏度奖”、“最具发展潜力奖”、“最佳信息化战略奖”、“最佳信息化应用奖”、“最佳ERP应用奖”、“特别成长奖”等。

  换一个角度,不是从规模,而是从信息化的角度去评价企业,我们有了新奇的发现——相信每一位读者也都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外与不意外。在“最佳信息化效能奖”中居然没有一个是IT企业,但在“最具发展潜力奖”项中,IT企业占了一半。IT企业作为信息化的工具提供方,难道不重视信息化投资的效益?在“最具灵敏度奖”项中,大多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的企业,如家电业的格兰仕、美的,食品业的双汇,服装业的美特斯邦威,烟草业的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等。也许他们把对外部消费市场的敏感带到了企业内部。在“特别成长奖”项中新面孔最多,甘肃万维、黑龙江省朗乡林业局、宝岛眼镜、中牧实业等公司都算不上是名闻天下,他们的出现和获奖令人欣喜。另外,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朗乡林业局同获这一奖项,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在网络热潮冷却之后,它已经逐渐开始了融入主流经济的发展之路。

  步入深水区

  所谓深水区,有两方面的意思。

  首先是信息化的局面仍然呈现出复杂和不均衡的状况。比如做得好的企业总体上还是比较少,中国企业信息化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而且总体上看信息化投入与效果之间很难说有明确的关系,企业对于效能的追求明显不足。在信息化的服务市场上,部分领域形成了类似寡头垄断的市场氛围,不利于国内企业信息化环境的改善。

  更为值得关注的深水区在于: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复杂应用阶段,已经触及到了企业的体制改革,而他们对信息化的风险在认识上却普遍不足。应用多、投资多、涉及的业务流程多、信息化已经进入决策支持、涉及到内部利益调整。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思量的环节。中国的企业信息化不容失败,信息化的深水区不容回避,走出深水区的路径期待探索,中国企业必须改革。

  调查方法及评价体系一、定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具有良好的发展创新能力和一定规模的优秀企业的代表。

  二、宗旨为有效地总结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就,研究分析信息化对中国企业发展、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作用,《互联网周刊》与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共同发起举行“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活动。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活动是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的总结,将有力地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并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支持依据。它将描绘出在中国信息化进程中最优秀的、最有实力和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群体的全景图。

  三、调查过程本项调查活动始于2003年2月,并于2003年4月8日在京召开调查活动新闻发布会,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查历时近九个月,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于11月初在京发布调查结果并举行颁奖典礼。

  四、调查范围及对象本调查活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国的传统企业。来自全国各个重点行业的数千家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的优秀企业直接参与了调查。同时我们还广泛邀请各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重点行业协会、信息化服务商参与优秀企业的提名工作。各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重点行业协会提名的企业有1200家之多,IT厂商提名的优秀企业达1000家之多。调查工作先后向74家各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和30家重点行业协会征询意见,邀请他们参与500强候选企业的提名。本次调查采取企业自愿参加的原则。在调查中,一些企业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无法取得全面数据;个别企业无法在规定时间收集和提供一些关键数据;部分企业迟交数据。以上企业无法参与本次调查的统计分析,但都表示将积极参加下一年度的调查。同时,调查样本主要是通过推荐、提名、以及有关的企业数据库而获得,难免有所遗漏,希望更多企业积极参与我们的调查。

  五、评价方法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是在“工业化”背景之下的500强,是“新型工业化”的500强,评价规则充分考虑企业的信息化能力支撑了多大的工业化能力,也就是500强反映的是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力,信息化的强,是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能力强。因此,500强评价的方法,本着有利于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的总结,有利于体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成效,有利于反映信息化对中国国民经济的重大作用的原则而设计。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的产生,采取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量评价为主的方法。为此,我们设计了“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评价体系,该体系充分参考了我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吸收了制造业信息化指数测评研究工作的经验,结合调查活动的特点,经过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多次研讨、反复论证后形成。其评价可以与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接轨,可以说是以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为统一尺度,对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第一次广泛测评。指标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国策出发,着力反映和解析我国企业总体信息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为政府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该调查体系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在指标设置上充分考虑了与国际接轨,便于开展国际比较和国际交流;在数据采集口径上,尽量与以往的统计工作兼容,保证了方案切实可行。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不仅仅考虑规模和投入,评价指标还包括了信息化战略、盈利能力、人力资源、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效能、决策支持能力、企业灵敏度、电子商务状况、合作能力、创新与发展能力等。500强的计算,吸收了国家信息化指数、企业信息化指标、制造业信息化指数的经验,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其基本数学公式为:

  其中:Ⅰ表示总得分,Pi为第i个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值;W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Wi=100%;权重Wi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最终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名单,根据有关计算结果,并经多轮专家意见的征集后确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0720.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排行榜 2015民营制造业500

2014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排行榜序号企业名称省区市所属行业营业收入总额(万元)01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4,403,07702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纺织业24,138,65003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企业信息化网 中企动力布局中国特色企业信息化

  近日,信息化运营商中企动力在北京高调发布其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战略。中企动力总经理陈丹女士回顾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和中企动力十年成长历程,展望了未来十年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并表示:新十年,中企动力将开创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

中国企业净利润500强 500%利润的T恤 5元能拿到吗?

    3到5元的T恤是怎么做出来的?横在合作间有一个问题,客人问,这个衣服我卖多少钱一件?总有不少客人期待这个衣服拿回去卖25,卖30,甚至更高,坦白讲,想要如此卖这种T恤的客人,我不敢供货,为何?    试问现在有多少人拿的货回去可以乘于

声明:《互联网周刊: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为网友笑挽冷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