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激增,石油风险问题突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湖北省从中应起的作用是:做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前期工作;改善石油储备基地的投资环境;政企合建成品油储备体系;利用政府职能手段,帮助企业健康发展;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关键词 石油 战略储备 湖北省 应起作用
为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和突发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战略石油储备作为动员物资储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我国在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过程中,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会遇到诸多的矛盾。具有“九省通衢”和重要战略地位的湖北省,应如何用一条链思维主动为国家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使事关国家安全的这一战略能尽快落到实处,这是当前理论界亟待研究的课题。
1 战略石油储备的含义与作用
1.1 战略石油储备的含义
1.1.1 战略石油储备内涵
战略石油储备亦称应急石油储备,是指为保障国家安全,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需要,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一系列活动。
理解这一定义,应把握以下三点:(1)国家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主体;(2)战略石油储备的目的是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家安全;(3)战略石油储备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1.1.2 战略石油储备的外延
战略石油储备的外延是指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所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其活动包括:(1)大批量采购石油和输送石油;(2)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基地;(3)成立战略石油储备的管理运营机构;(4)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
1.2战略石油储备的作用
1.2.1 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石油安全
当前国际石油市场日趋成熟,但仍存在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一是产油国发生战争、动乱及其他意外事件导致的石油供应中断。二是随着世界原油贸易量的增大,运输的风险亦随之增大。对于石油进口国来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石油消耗量的不断增长,石油市场将变得更加脆弱,越来越容易受到短期石油供应中断的影响。历史经验表明,石油供应中断会给国内经济造成巨大和严重的损失,而战略石油储备是防止和减少石油供应中断最可行、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1.2.2 威慑敌人,保护自己
油气资源一直是国际政治、经济斗争所争夺的目标。冷战结束后,国际油气开发与地缘政治相交织。在本国石油进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可以有效地防止一些国家在石油贸易领域可能对本国实行禁运和制裁。在紧急情况下,利用战略储备,减轻或限制石油危机的冲击力,为解决危机赢得时间。同时还可使潜在对手认识到这种储备能在相当长时间内起到稳定石油供应的作用,使它们在做出使用“石油武器”决策时, 不得不顾忌可能给自己的石油收入所带来的损失。实践证明,战略石油储备是应付可能发生的石油危机的有力武器。
1.2.3 参与国际能源事务的基础
通观西方主要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无一不是将战略石油储备放在优先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因为战略石油储备除了防止供应中断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参与国际能源事务的砝码。只有保持一定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才有可能参与国际能源事务,并在国际能源合作的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利益,分享国际合作的好处。
除以上主要作用外,战略石油储备还是推行国家战略的有力武器。
2 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我国的石油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2.1.1 我国的石油储量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截至2000年年底,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2.89亿吨(探明可采储量为60.95亿吨),探明程度仅为28.6%。由于1991~2000年间新增可采储量(13.23亿吨)不足以弥补累计原油生产量(15.21亿吨),2000年底,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32.736亿吨。总体上讲,我国的石油资源还是比较缺乏的。
我国已开发油田基本上已达到采油的中后期阶段,已开发的300多个油田中,综合含水率高达82%左右。油井自然递减率达15%左右,保持稳产有很大困难。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中,约1/4是品度差或规模小的储量,开发难度大,开采成本高。国内石油的供应短缺状况将持续下去。
2.1.2 我国的原油产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油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1989年到2000年,我国石油生产量增加了13.4%,而同期我国石油消费量却增长了122.4%。特别近几年来,国内石油生产一直保持在1.6亿吨(自给率约70%)的水平,没有较大的增幅,现有石油产量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石油供应状况经历了从严重依赖进口到原油和油品自给,到大量出口原油和油品,再变为逐渐严重依赖外部石油供应的历程。这说明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风险性在逐渐增大。如表1所示,我国石油消费呈逐年增加,缺口量不断上升。
表1 中国原油产量、消费量、进口量(1991~2005) (万吨)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矿产资源年报》历年数据
据专家预测,国内石油产量已开始接近高峰期。在今后10年内,若无特大发现,石油产量也只能维持在1.6亿吨~1.8亿吨。石油储量不足,石油产量高峰期的到来,使国内供应形势更加严峻。
2.1.3 我国石油消费激增
2003年我国进口石油9112万吨,进口依赖率达到35.8%,从这年开始,我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据海关统计,2004年一季度我国原油进口达到3014万吨,依此进度,全年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
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西部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的研究估算,2010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96亿吨和3.90亿吨;科技部“中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对中国2010年和2020年的石油需求预测则为2.80亿吨和3.60亿吨。中石油预测2010、2015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中石化同步进行的预测结果则分别为3.20亿吨、3.8亿吨和4.3亿吨。纵观国际能源组织和国内十几个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国原油年产量到2020年至多能达到2.0亿吨的规模。保守而言,在2010和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大致为1.5亿吨和2.0亿吨。因此,如果缺乏国家战略储备体系,中国难以保证其石油的不间断供应能力。
2.1.4 石油风险问题突显
首先,石油的来源多在中东地区,存在油源过于集中的风险(56%来自中东,23.5%来自非洲,14%来自亚太地区,6.5%来自其他地区)。其次,进口石油之中,有九成是依靠海路运输,其中近八成必须通过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共同管理的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存在单一运油路线可能被中断的运输风险。最后,国际主要油田都由欧美石油公司控制,令中国在海外寻找油源时,面对极大的政治风险。
2.2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已见雏形
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工作从1993年就已经开始酝酿,到2003年中央正式批准开始战略石油储备,各种前期工作一共花了10年的时间。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准备用15年时间分“三个五年计划” 完成,总投入约1000亿元,达到相当于90天石油净进口量。在2005年前,建立一个相当于30天(约1500~2000万吨石油)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
2003年,宁波的镇海、青岛的黄岛、舟山的岙山和大连的新港,这4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一期工程的建设已经正式启动。据悉,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建设资金为98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给予政策性贷款88.6亿元,一期工程的储量要达到1600万立方米。
目前国家已基本确定将新疆﹑陕甘宁﹑川渝﹑青海四大油气区作为我国的四大战略储备田。国家将有计划地将某些勘探好或开发好的油田(天然气田)封存或减量开采,作为战略储备资源势在必行。
素有中国政府“智囊团”的上海社科院,不久前已递交出一份为战略石油储备立法的报告,对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提出了框架性建议。上海社科院专攻能源研究的王泠一博士认为,未来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法应该包括五大部分:国家设立战略石油储备建设的专项资金和石油储备金;规定哪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可以动用石油储备;设专门机构系统监管,定期向人大报告能源储备情况;规定企业所承担的战略石油储备义务;设专门机构监控经营者储备义务的执行情况等。
3 湖北省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中应起的作用
3.1 做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前期工作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和建设。在石油储备一期工程破土动工的同时,针对二期工程的选址工作也已经开始。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的多个调研团队已经奔赴各地进行初步考察,并已在2004年提交一份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在更远的三期工程中,内陆腹地的战略石油储备油库亦在规划之中。
在此形势下,湖北省应当积极向国家申报筹建石油储备基地的名额。这样做,不仅可以拉动石油产业链,而且国家在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之初,非常明确地提出储备基地的石油可以先借后还,这对当地的石油炼制厂来说,无疑可以缓解因为原油国际市场的短缺引发炼油厂停产,或者开工不足、出现旺季无货的局面。另外,由于战争或者石油输出国减产等原因,一桶原油的价格差在7~8美元,甚至更高的差额,如果储备石油可以先借后还,那么还可为当地炼油厂节约大笔资金。
3.2 改善石油储备基地的投资环境
如若湖北省的候选地能够脱颖而出,那么除了全力支持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外,还要改善中选地的投资环境,为将来石油储备的建立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发改委对石油储备基地总的要求是投入省、见效快,具体讲有三个条件:(1)要依托现有的原油基地;(2)不需要再另外建码头;(3)有管道联网。为此,湖北省需要作以下努力:
3.2.1 全力支持省内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
湖北省要以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在鄂石油化工企业为依托,充分利用湖北区域、交通、水电和市场资源条件,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成立由两大集团、省、市主要领导人牵头的规划领导小组,对其产业发展做专题研究。支持两大集团在鄂企业的发展,加快沿江原油输送管道(中石化)、“川气入汉”(中石油)工程建设进度。这对湖北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经济圈的形成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现,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3.2.2 增强石油输送能力
增强湖北省现有石油输送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1)铺设输油管道,促成管道联网;(2)加强铁路运输管理;(3)改造内河港口;(4)支持湖北省船舶工业的发展。
3.3 政企合建湖北省成品油储备体系
3.3.1 储备模式
其储备模式应采用政府与企业合作方式,政府制定政策、宏观调控和提供资金补贴,企业投资兴建油库和码头,政府租用油库储油,在油价异常波动影响经济稳定时抛售油品平抑价格。
企业储备是省石油储备体系的有力补充,为鼓励企业参与进来,湖北省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如支持石油经营企业建设成品油储备库存,对参与收储成品油的企业,建议减免储备库征地费用,增加低息贷款、调节税等措施,支持石油经营企业投资建设油库储备成品油,并将其纳入湖北省成品油储备体系;对成品油储备系统内收储的成品油暂缓收缴税费,当收储的成品油投放市场时再行收缴。
3.3.2 油库类型
油库类型宜采用地上金属罐,地点选择上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进油方便,靠近深水码头、港口;(2)出路畅通。直接靠近进口原油加工基地或炼油厂,避免大规模二次倒运,并宜靠近长距离输油管道的末端;(3)集中存储。由于分散存储成品油将增加成本和环境的影响,还将减少储备对于种种断油情况的适应性,因此大部分或全部的成品油应存储在少数几个大型的存储点。
3.3.3 储备资金
储备资金的筹集可以由国家拨款、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湖北省财政自行支出、发行地方债券等方式取得。
3.4 利用政府职能手段,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商业石油储备是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补充。建立商业石油储备,它的前提是企业必须发展势头良好,拥有高效率的内部机构和较为理想的外部环境,这同时也是湖北省成品油储备体系建立的前提。湖北省可以利用政府职能手段,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3.4.1 打破石油市场垄断局面,引进竞争机制
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并不决定国内油价,打破我国国内石油供给垄断,引入市场化因素才是关键。我国石油消费的市场化程度在迅速提高,但石油供应仍处于过度垄断之中。国内原油生产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垄断,进口原油专营权由四家垄断(上述三家加上中化),成品油的批发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垄断,在石油消费市场化程度高而供给垄断特性日益稳固的不对称背景下,国有的石油外贸公司按国家分配的计划指标分月度组织进口,基本上采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导致中国难以应对国际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入世3年后,国家将给予外国石油公司成品油零售权,加油站的特许经营也没有任何限制,5年后给予批发权。外国石油公司将以其雄厚的资金以及品牌和服务的优势,对国内石油市场构成威胁。因此国家必须打破这种市场垄断局面,提前做好准备。湖北省应该走在其他省份的前面,支持民营企业进入中石化的业务领域。
3.4.2 加强宏观管理,为企业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1)对原油加工总量和成品油市场投放量加强宏观调控,防止过量进口,保证市场总量平衡。
(2)继续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加强监管力度。切实整顿成品油流通秩序,加强质量、安全、环保、价格、税收等方面的监管。严格加油站建设审批办法,做好加油站发展规划。
3.4.3 抓好油田安全工作
湖北省应派出安全生产督查组,赴省内油田进行安全生产督查。督查重点是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要求油田从严从细,避免事故的发生;高度重视对从事特种、高危工作职工的安全培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3.5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3.5.1 加大乙醇汽油推广力度
湖北省除了在社会上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呼吁公民节约能源,还要建立节约性的石油消费模式,重点推广乙醇汽油的使用,缓解石油储备建立的压力。
3.5.2 限制汽车消费,推行燃油税改革
目前汽车等成品油终端消费对象处于持续扩张过程中,成品油的销售增长速度快于原油企业的生产增长速度。在此情况下,湖北省应当制定强制性燃油经济性法规,限制高耗能、大排量汽车的消费,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
3.5.3 挖掘资源潜力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能源生产格局都是以煤炭为主,未来煤炭工业仍将在整个能源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在煤炭生产、加工和利用上多做文章,其重点是提高原煤的入洗比例,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进一步提高洁净煤在使用煤炭中的比重。煤炭经过高科技利用后,如水煤浆技术、喷粉燃烧技术以及气液相转化技术,可以部分替代石油,从而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减缓石油进口压力。
参考文献
1、王丰等:《石油资源战》,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王家枢:《石油与国家安全》,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年版
3、张莉霞:《日本官民共担战略储备》,《环球时报》,2004年6月18日
4、韩文秀:《国家建立石油储备的做法与经验》,《经济参考研究》,2002年第2期
5、贾文瑞:《关于石油储备问题的讨论》,《中国能源》,2002第1期
6、钟伟等:《中国如何构建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南方周末》,2004年4月29日
7、《全国乙醇汽油试点范围扩大》, http://finance.tom.com,2004年2月29日
8、《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启动》,《潇湘晨报》,2003年4月17日
9、《中国腾飞遭遇能源瓶颈》,《参考消息》,2004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