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完毕,中国公民再次与之无缘,人们免不了又一阵叹息与悲哀,一些人甚至报不平与发牢骚。公开发表评论与体会的恰恰大多不是科技界的探索者们,而是文化人突出,看来中国的文化人对诺贝尔奖的梦想更是一往情深。
就诺贝尔奖而言,它包括五个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生物学奖、文学奖、和平奖。
就文人们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取可靠度而言,中国文化圈的人们对此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初步分析,仅仅是处于梦想的状态而已。因为,文学奖具有太大的伸缩性,特别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喜好性、时效性、甚至包括政治性等等。而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同中国的工业产品的基本状态可能相当。人们别不服气,平心静气地比较比较就很清楚。工业产品,最好的飞机、汽车、轮船、火车、相机、电器、电脑、软件、机器人、航天器等等,不是我们站上风。文学作品呢?能够震撼世界的诗歌、散文、时评、杂文、小说、科普读物、历史与文化研究成果有哪些?能够走向世界并在国际上有一点半点知名度的作家有哪几个(是指在世的,因为诺贝尔奖只颁发给活人)?没有这些基本的铺垫,一个国家要出现文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那几乎就是白日梦。再一方面,近几十年来,我们根本就没有一个文学大家出现,也没有震撼世界的文学作品,因此,目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机会几乎就是零,哪怕仅仅是提名可能都难。
如果说中国将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可能是谁的话,个人认为,韩寒的可能性存在,因为他不为名利而写作,不仅具强烈的个性,更有独具匠心的天性,世界文学舞台需要这样的个人基因。但是,韩寒将来的作品必须立足中国而震撼世界,这样一来,才有可能接近或获得诺贝尔奖。
关于诺贝尔和平奖,多年来,国内最大的呼声是评选袁隆平。个人认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的学术成果及对世界和平的推动及意义,早就超越了诺贝尔奖的评选条件,其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贡献,更是远远超越了爱因斯坦当年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及其贡献为什么总是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如果评上和平奖的话,那不仅是颁发给个人的,实际上也是颁发给所属国家的。可是,中国的台海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因此,情况就比较微妙。第二,如果颁发给生物学奖,那么,那么实际上就是在鼓励中国用最先进的科技而自己养活自己,这是个别大国心中不希望的。因此,袁隆平的诺贝尔奖始终将是悬念。话说回来,袁隆平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性功绩,已经不是一个什么诺贝尔奖就能够概括的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剩下的诺贝尔其它三个奖项,应该说获得的机会要大些,时间可能会早些。因为,物理、化学、医学生物领域,只要是这些领域中世界前沿并出类拔萃的绝对成就,任何国家、组织、个人都难以阻挡其被评选的势头。
然而,我国科技界在“物理、化学、医学生物”领域的世界前沿,究竟都有哪些一流的成果呢?一方面,在公开的新闻报道里难见其踪。另一方面,专职科学家们就是在世界级杂志(比如《科学》、《自然》、《柳叶刀》)发表的论文,每年也都屈指可数,更别说是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了。因此,官方科技精英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奖的机会依然很小很小。
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于2007年10月14日接受‘清华北美教育基金会’的邀请,前往硅谷演讲。当被问及何时中国人将再拿一个诺贝尔奖时,他说,若要他打赌,他认为中国人在20年内可能有诺贝尔奖得主出现。他认为最有可能的科目为数学,因为数学研究不需要设备,不需要大量资金,只要有纸笔便行,数学研究不需用到大型计算器,用一般个人计算机就可以。”
这对于曾经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来说,在世界媒体关注的情况下,不仅随口说出“诺贝尔数学奖”的话语,而且还进行了一番解释,这无疑是闹了一个国际笑话。但是,他所说的“研究不需要设备,不需要大量资金,只要有纸笔便行”的领域,的确存在于与数学类似的理论物理的研究中。因此,如果我国有人在理论物理的世界前沿已经开创出一片新天地的话,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必将是迟早的事情。然而,理论物理的基础与前沿有哪些,研究的进展与成就如何,对外的科技传播如何?这些才是咱中国人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梦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基本条件。
因此,咱中国人的第一块诺贝尔奖,极大可能是在物理学领域。但是,个人认为,那将极大地可能不是由中国人独享,而是与发达国家的科技人员共享,正如2002年日本田中耕一获奖的情况类似(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2年10月9日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是表彰约翰.芬恩与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以及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这不是因为中国人的科技成果不是世界一流的,而是被认可的程度不是一流的,因此,需要借机会而传播,借台阶而扬名。
一方面,时间究竟是什么?翻开物理学最基础的课本和最高深的前沿理论,物理学竟然对它的最基础要素——时间,没有定义好,更没有准确地认识清楚,这不得不出乎每一个人意料之外,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因此,当中国人已经把时间的本质彻底研究清楚之后,理论物理的世界前沿将从新洗牌。进一步地,其成果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范畴。(见光明网论文中心学术论文:1、《物理学在时间中迷惑》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74 ,摘要: 物理学的八大分支学科对时间的描述各不相同,并各说各有理,而且都与天文学揭示的时间本质相去甚远。更有时钟快慢则意味时间快慢的普遍说法,进而以时钟等同时间,以至使整个物理学体系迷惑在时间之中;2、《光速原来是变化的——直面狭义相对论》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46 ,摘要: 狭义相对论以“光速不变原理”为论证前提,但论证中对最高速度的光速的描述却同时出现了“V ,V- v ,V+ v,(VV-vv)**1/2”四种不同情况,当这种公然的理论谬误今天终于被揭露之际,相对论的其它重重谬误将更加暴露无疑,相对论因此随之而来的坍塌将是历史的必然。)
另一方面,中生代末期地球上的,以恐龙灭绝和塔里木等巨大盆地及周围环形山的同时产生为代表的,地球上的十大巨变(1、大陆漂移,2、一体化沙漠,3、十大盆地,4、中国的西部高原,5、含盐的海洋,6、恐龙的灭绝,7、煤炭、8、石油、天然气,9、大面积火山,10、全球性冰川。)如果已经被某一个中国人的某一项研究成果所解密,同样地,其成果的意义,也已经远远超越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范畴。 (见光明网论文中心学术论文:《塔里木盆地因小行星撞击而成》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45 ,摘要:本论文的论证思路是:以盆地及其周围的环形山为目标,以“能量巨变、形状巨变”的能量动平衡规律,从其形成的时间、表象、地质变化、后果、残存物、变质物等事实,具体证明该盆地是小行星撞击所致事件。 论证的层次是:一、陨石坠落过程。二、塔里木盆地的地质地貌。三、盆地是撞击坑之论证。1、盆地的形状。2、环形山、火山、褶皱山、断裂痕迹。3、撞击拗陷物及时间。4、周边抛撒物。5、坑底反弹式丘陵。6、凹陷中的覆盖物质。四、该小行星的整体撞击后果。 )
再一方面,如果一个人的理论物理研究成果,能够把牛顿的三大定律统一于一个定律并揭示其深刻的物理本质,又把物理学中对能量的三个不同形式的描述方式(动能、动量、质能定理)统一为一个定律并揭示其深刻的物理本质的话,那么他的理论无疑可以是经典力学三百多年来的一个伟大跨越和历史的里程碑。(见光明网论文中心学术论文:《论能量及做功的本质》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56,摘要: 力的特性除了“大小、方向、作用点”之外,还应该包括“施力的主体、受力的客体、作用的时间”之另外三大特性,才能构成一个真实的力。实际上,力做功之自然规律,是能量的释放或转移过程,本质是力的时间积累效应。能量的真正本质是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速度之积(mv),是动量的特性。动量及守恒定理在深刻的本质上,实际上早已把经典力学在能量及做功方面的不同理论进行了完美地统一与揭示。)
就中国理论物理现实的情况而言,通过网络的普及而带来的物理学的现代信息化的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的频频开展,一些创新的意识与研究成果不断地涌现,那些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与实践成果层出不穷。现实的情况是人们已经目睹了来自学术机构之外的一系列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在英特网上展现与对撞和交织。这一现象直接告诉人们的信息是:当今的中国基础学科领域并不缺乏物理大师级的种子选手以及诞生的机遇,恰恰缺乏的是大师级的开明的理念和创新发展与挑战突破的气概而构成的学术氛围和客观环境。(光明网论文中心:《中国何以成就自己的牛顿》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72,)
总而言之, 现代物理学300多年的发展史历程,总是以欧美的学者为领路人,就是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特别是物理学奖),尽管过去共有六个华人获得过此奖,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国公民获得过科学界的这个世界最高荣誉。因此,在现代物理学领域,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的中国,始终处于落后、学习与追赶的被动局面。盼望早日有华人物理大师在世界科学舞台上开创新篇并引领潮流,是正在强大的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一个梦想。梦想成为现实,极大的可能是来自民间,这将是中国科技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具有戏剧性的里程碑。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日 于中国衡阳
笔者注:
1、原本没想写这篇博文,看了网络上文人们的那些诺奖情怀和一些不着边际的梦想,实在觉得好笑。因此,站在参考点上,比较比较而已。如果说笔者某天一不小心被诺奖瞄中的话,那一定还有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因为王达水除了理论物理的世界前沿研究之外,还发明有时空一体化揭示的“国际钟”等研究成果 。
2、个人观点,一家之言,欢迎实事求是地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