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怀瑾与现实的分析
![每天读点南怀瑾全集 读南怀瑾与现实的分析](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312873381.jpeg)
(转载请注名出处) 南老原文: 我认为对大陆投资必须具备四项理念和认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经营,中国文化的精神。(刘超注:这正是一种完全的框架,包括了精神目的,注意事项,手段,和保障) 十八世纪,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殖民地的统治权之后,又想侵吞西藏,极力挑拨汉、藏之间的民族感情,煽动地方情绪,英国的学者们与传教士们,便又辗转进入西藏学习秘法。(刘超:让我联想到的是,就象企业拓展地盘,或者说占领的掠夺的本质,去掌握他们的精神实质,控制他们的思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然后有的放矢的施策) 龙树曾经遍学佛教以外的各宗各派的外道,就利用他们的习惯方法,揉集而成为另一系统。但将佛学的中心见地与思想,灌注其中,并不违反人们固有信仰的习惯,而乐于接受,使得佛法普遍弘开,厥功甚伟。因此可知,密宗,实在便是印度各宗派神秘学术的总集成,而它的中心见地与思想,却皆归于佛的大教。至于显教和密教的佛法,真正开张推广的,却是后来印度名王,笃信佛教的阿育王之力。(刘:侧观密宗,禅宗等这些宗法长达几千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思想的总结过程,不断的从核心思想,结合众派之长,为民所用,所利,再总结成经义,再分散惠及大众的过程) 先天八卦所讲的,是宇宙未形成物质世界时之物理法则。 后天八卦所讲的,是物质世界形成后太阳系的物理法则。 先天讲的是体。 后天讲的是用。 (刘超:这个体用的概念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概念.比如说学英语,学语言,我们拿过来就可以用的,不用思考的部分就是体,而想不到的,看到知了的,就是用,可以用的范畴.所以体就是常用常熟的本体,知识本体,技能.那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本体扩大的过程.意识本体扩大的过程.就象你用英语聊天,你潜在的可以聊出来的东西,你自己是预估不出来的,那你自动自觉聊出来的那部分就是本体的部分,是真正属于你的,进入你潜意识的那部分.所以我们学习英语要善于用这部分,首先要不断去用,用用来不断的扩大和挖掘调动本体的潜力,或说业力.我们的业力是无限大的.但要去用,否则体就会退化为用,要不断拉近用和体的距离.我们的大脑就是体,我们要不断的拉近脑外的知识和脑内的思维细胞的距离,慢慢融化,融化的助剂就是幻想或环境.没有环境需要幻想,这是你的大脑启动了一次,就拉近了一次.有环境的话,大脑就自然启动了,这是直接的影射.我们都学过哲学,环境在我们大脑中反映,但幻想和环境的区别是:环境的直接影射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东西,大脑不累.而幻想是有意识的记忆,大脑是疲劳的.不管是主动的幻想和被动的环境影射,达到一定的次数就固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了.这个次数频率有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天赋不断的整理出数据来) 殊不知未来科学发展的归趋,正为剖寻昔日宗教的目标,终无二致。<坡注:科学让尼采有论据说:上帝死了。以六贼蒙蔽画地为牢为基础发展的西方科学,只能给人类提供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和层出不穷的新玩具,却领悟不到死神的冷笑,也正以无法抗拒的速度腐蚀自然带来天谴将人类推向灭亡。要从科学这条路上找回宗教,难矣!!> (刘超:物质与精神包括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发展的所有范畴.上面的话反映了人类在一味的研究外部世界,体外世界的同时忽略的对本体精神,意志的研究.为什么从科学的路上找不回宗教,一,因为源源太长,无法比拟,象一对等高但不同种的动物,难于对话.二,研究的方向不同,是相反的方向.一个是进,一个是退,一个是讲究发展,一个是讲究本源.一个是在物质世界里做,一个是在精神世界里悟.但在社会生活中,现在文明的进步是,学者和企业家可以对话了,教师和商人可以对话了,这是好现象.我个人认为在科学的道路上虽然很难找到宗教的答案,但我们却可以去了解两者,化解两者的矛盾,向人们昭示两者的内容,让人们自由的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