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经济带 鲁南经济带的战略思考

 鲁南经济带 鲁南经济带的战略思考


穿行在广袤的鲁南大地上,笔者不禁思绪万端。 鲁南地区位于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边缘,既也没有胶东半岛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也缺乏中央相关区域政策的“惠顾”。这就直接导致了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鲁南始终是配角,始终未能实现低谷隆起,成为“尴尬的鲁南”。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城市经济经历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发展期。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日益提高,“三高一低”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日益严峻,一个新的转型时代到来了。 2008年初 ,山东省政府提出构建鲁南经济带,为山东经济发展构筑新的增长极的战略规划。鲁南的机遇正摆在鲁南各地市政府的面前,怎样才能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怎样才能将鲁南建设成为一个经济活跃、社会发展、生态和谐,在山东乃至整个鲁豫苏皖经济圈都有着显著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带?

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跳出画面看画,将鲁南五市作为一个整体,思考在大的环境和形势之下,整个鲁南经济带具有独特性、唯一性的价值定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任何一个城市(群)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必须要把城市放到更加宏观的尺度上来丈量,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城市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长板和短板。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找到适合区域和城市(群)发展的最佳坐标。

 

摆脱鲁南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

 

在思考鲁南经济带的价值定位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明确。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由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等经济学家演绎的比较优势理论一直作为区域发展定位的重要依据。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定位正是建立在该理论的基础上,侧重于自身技术差异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定位是当前国内大部分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

鲁南经济带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当前的产业有所偏重、有所因循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产业资源的全球配置成为大趋势,中国的各个区域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入到全球经济带大循环体系当中去,这就给鲁南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摆脱原有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

2007年,以新奥股份为首,由联想控股、泛海地产等巨头参股投资的新能凤凰——总投资过百亿、百万吨级的甲醇生产企业——在枣庄市落户,在当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枣庄市虽然煤炭资源丰富,煤矿企业众多,但煤炭价格却两倍多于内蒙等地。当地的煤化工产业园虽然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也有一些老企业(如鲁化),但在新能凤凰落地前,始终没有“一子定全局”的企业,仍然处于小、散、乱的阶段;当地虽然有产业工人的资源,但产业积累仍然不够丰厚,内生比较优势依然不足(虽然枣庄的条件已经在鲁南居于前列)。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新奥投资鲁南呢?

实际上,新奥投资于鲁南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它自身的战略布局,而不是单纯从成本考虑的比较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的原因更多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枣庄市政府的主观努力,二是对当地投资环境的基本认可。

笔者认真研究了枣庄市委书记陈伟对区域招商引资的一些思考,包括对投资环境的认识、包括用好“最后一箱油”的理念, 包括转变招商观念和策略,包括提出煤价联动机制,包括在新奥同意投资后再找联想和泛海保驾护航等等,从中能看出来陈伟市长是通晓产业运作模式、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的。笔者认为,政府领导者这个因素,恰恰是是在当前区域和城市发展的转型内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要素之一。如果政府领导者能够熟练使用战略思维,摆脱区域内生优劣势的限制,明确区域在大尺度中的角色和价值分工,就能统率三军,杀出一条具有独特性、唯一性的阳光大道。

2008年3月,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播出了一台叫做“中原商机”的节目,请来了中原区域(包括了河南、山西、山东、河北等省)的十三个市的市长,请他们谈自身的优势和商机,当谈到煤化工产业的时候,大部分市长都眼睛发亮。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那里大多地下有煤,地上有水,符合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又希望拉长本地的煤炭产业链。与此同时,按照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长三角和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将进行梯度转移,中原区域将有可能承接相关投资,而化工项目则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但是,正是因为大多数地市仍完全以自身内生优势作为标准来选择产业,过度因循于原有路径,导致了鲁南经济带五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空间市场分割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当前,鲁南五市的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建材、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和领域,同业竞争较为激烈,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雷同问题非常突出。

 

笔者认为,必须要跳出鲁南看鲁南,把鲁南经济带放到更大的格局中思考其定位和价值。这就需要打开思路,由于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重要性,需要区域政府的领导者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怀。一次在和鲁南某地区政府领导沟通时,为了打开思路,更深入地进行沟通,笔者做了一个设问:你们有没有可能成为鲁南地区休闲旅游的中心?甚至进而成为苏鲁豫皖周边省市最大的休闲旅游中心?对方表示这怎么可能!自身的条件不具备啊?笔者紧接着问:如果迪斯尼乐园来了呢?对方愕然之后,若有所思。

这只是一个比方,对于鲁南而言,摆脱当前发展的路径依赖,是鲁南经济带定位必须思考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全局性思考,从而使鲁南参与到全球发展的经济网络中去,获得价值分工所带来的利益。

鲁南的角色与格局

 

传统的经济地理学认为:要对城市(区域)的发展有客观的定位,就必须将其置于更大区域的发展格局中去认识。而谈起鲁南的角色和格局,笔者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苏北和淮海经济区。

从大的概念来讲,淮海经济区包括了鲁南、苏北、皖北和豫东,其中皖北和豫东属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不如鲁南苏北,即使是江苏最弱的宿迁市和山东最弱的菏泽市也比安徽和河南的一些城市强。而苏北鲁南地理位置极为接近,因此,两个区域的竞争和互相学习格外热闹。

 

苏北和鲁南之间的孰短孰长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淮海经济区发展与鲁南经济带发展的关系,以及淮海经济区的格局对鲁南的影响。淮海经济区是在1986年由著名学者于光远倡议成立,至今已有20余年,其出发点在于通过将具有资源、人文和产业一致性的20多个市圈在一起,探索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但是,20余年来,淮海经济区始终未能实现资源高地隆起为经济高地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有两条:

第一,行政区划的割裂。横跨四省的淮海经济圈难以实现真正的协同发展。

第二,缺乏强势的领头羊。无论是长三角、珠三角还是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低一个层次的胶东半岛经济圈、辽中南经济圈、杭州都市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其核心都非常明确,辐射能力也毋庸置疑。淮海经济区正是缺乏这样的龙头城市带动。具体而言,徐州和济宁依然高度不足。

 

笔者认为,由于以上两个主要原因,要谈鲁南经济带的发展格局,就不能只在淮海经济圈打转转,必须要在更大的格局中思考鲁南的角色。

 

从国际上来看,改革开放的30年,是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唱主角的30年,近年来,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势头放缓,而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圈和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实力迅速膨胀,鲁南的位置处于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边缘,虽然处于“融南汇北、承东接西”的独特区位,但始终难以借力发展。

但是,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大型经济圈日益扩张,泛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已经逐渐落实。而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日益成熟,京沪高铁的开通,鲁南势必将纳入京津乃至上海的二小时经济圈之内。

新亚欧大陆桥未能给鲁南带来质的改变,但京沪高铁必然会形成一条从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到南方经济中心的核心经济轴线,使得鲁南地区真正有机会在南北交汇的区位上同时分享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辐射。

 

横向比较来看,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人口占全美的20%,制造业占全美的30%,其中大纽约区GDP占美国的 16%;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面积占全国的20%,工业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占全国的75%和65%,核心城市东京GDP占全国的26%。

而当前,长三角“15+ 1”个城市的面积仅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人口不足全国的6%,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5,核心城市上海的GDP仅占全国的4.9%。环渤海也同样等量齐观。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和上海城市圈的发展空间依然非常大,而沿线城市带必将迎来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

 

由此,笔者认为,鲁南的角色可以定义为“中国东部核心经济轴的中间地带、两大核心城市圈的经济腹地”。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苏北5市还是安徽的蚌埠、滁州等地都拥有类似的区位优势,如何做到唯一性、排他性?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泥沼,这是鲁南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明确的核心问题!


 

寻找鲁南的坐标

 

按照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的说法,运营效益(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与战略是不同的,运营管理实际上是着眼于根据当前资源提高产出,而战略则着眼于走不同的路,摆脱同质化竞争,即创造稀缺。只有稀缺才能够聚集相关生产要素,实现富于典型性的区域价值。

在区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模仿就能够创造稀缺。比如说大连的发展,模仿西方城市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外部投资者的青睐。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效率,用高效率来创造稀缺。在资源状况相似的情况下,通过降低产业成本和加大招商力度,来提升区域的比较优势。这是当前国内大多数区域正在采用的做法。

而区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则是通过战略获取稀缺,即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重新分工的大背景下,以差异化战略来创造稀缺。从而明确鲁南的角色——两大核心经济圈的腹地,以此为基点审视鲁南的外部机遇和挑战,发现由此带来的优势和劣势,思考未来的发展坐标。

 

鲁南作为一个大的区域经济带,对于它的研究必须要着眼于适当的格局,根据区域层次分析理论,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对鲁南的外部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第一个层次——国际、中国的区域分析

<!--[if !supportLists]-->l       <!--[endif]-->西欧、北美、亚太三个经济区域正在基本形成。亚太特别是东亚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逐步扩大,日益成为美、日、欧的主要投资场所。

<!--[if !supportLists]-->l       <!--[endif]-->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幻的情况下,中国正在以更积极的态度融入国际经济主流。可以肯定的是,良好投资环境仍将使中国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主要焦点。

<!--[if !supportLists]-->l       <!--[endif]-->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看,经过第一轮,即轻工业的转移之后,已开始出现重工业的转移。顺应这个趋势,中国进入了重工业加速发展的时期。

<!--[if !supportLists]-->l       <!--[endif]-->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中央政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其核心在于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体系、空间市场一体化和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if !supportLists]-->l       <!--[endif]-->台湾制造业由珠三角和长三角向北大规模迁移。

<!--[if !supportLists]-->l       <!--[endif]-->中央政府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土地、环境和民生对经济发展的刚性制约日益显现。

<!--[if !supportLists]-->l       <!--[endif]-->京沪高铁的建成将连接起中国东部的五大经济圈,对京沪间各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深远的影响。包括将提升淮海经济圈及华北地区的市场意识和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

 

第二个层次——长三角和环渤海的区域分析

<!--[if !supportLists]-->l       <!--[endif]-->长三角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导致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能源资源供给紧张,商务成本及用工价格普遍上扬。与安徽、鲁南等中部地区相比,生产成本大约高出30%-40%。

<!--[if !supportLists]-->l       <!--[endif]-->长三角地区经济目前已步入产业转型期,需要尽快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转型。

<!--[if !supportLists]-->l       <!--[endif]-->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外商在中国北方投资最密集的地区。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环渤海经济区将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之后,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

<!--[if !supportLists]-->l       <!--[endif]-->奥运经济这一超级引擎正在为环渤海经济圈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奥运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后续影响将会持续10-15年。

<!--[if !supportLists]-->l       <!--[endif]-->随着京津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环渤海地区对产业投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环渤海面临着核心城市的带动、产业结构的趋同、区域要素的流动、机制观念的落后等等问题。

<!--[if !supportLists]-->l       <!--[endif]-->胶东半岛经济圈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组成部分,也将快速发展,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度将逐渐加大。

 

以上分析对鲁南的启示如下:

<!--[if !supportLists]-->l       <!--[endif]-->在区域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的互联互动制约着区域经济优势的消长。一个没有腹地支撑的区域经济体,是难以持久繁荣的;一个没有一定实力基础的区域经济单元,是难以承担腹地功能的。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需要实力强劲的腹地支撑,鲁南的经济基础相比皖北、豫东、冀南等地有一定的优势,更有能力支撑两大经济圈的发展。

<!--[if !supportLists]-->l       <!--[endif]-->打造经济腹地,全面融入是前提。鲁南应主动积极地参与长三角、环渤海的区域分工协作,主动承接相关的经济辐射,在竞争合作中争取双赢。

<!--[if !supportLists]-->l       <!--[endif]-->中国产业发展重心的转移给鲁南带来了极好的外部机遇,鲁南幅员辽阔,拥有较为充足的土地、电力和水资源,也有充足和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菏泽的产业工人月工资不到1000元),能够进行大型重工业项目的布局。

<!--[if !supportLists]-->l       <!--[endif]-->鲁南各市产业雷同,重工业门类多而不强,企业众多而不大。同时,鲁南与周边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似、发展思路和模式也相似,缺乏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在难得的机遇期中,鲁南各地市必须尽快明确未来的主导产业,这是建立未来发展优势的重要保障。

<!--[if !supportLists]-->l       <!--[endif]-->相对于较发达的区域,鲁南在土地、环保等方面还有一定的空间,如何充分利用好这部分空间,一方面需要政治智慧,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市场需求有充分的了解。

<!--[if !supportLists]-->l       <!--[endif]-->力分则弱,必须要将鲁南作为一个整体,统一部署思考鲁南未来的产业发展,在大的范围内摒弃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在区域内部加强协作、进行一体化建设,从而增强自身实力,尽快成为大型经济圈的腹地并形成区域的经济中心。

<!--[if !supportLists]-->l       <!--[endif]-->在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上,找到鲁南未来发展的抓手,并以同一思想、同一步调、同一声音开展对外的招商引资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就受到区域重复建设的困扰。而建立合理有序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把握外部机遇,抓住较高层面经济价值分工的契机,结合鲁南的比较优势,确定鲁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业群,明确与周边区域差异化发展是鲁南经济带崛起的选择。

   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空间市场一体化,这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课题。从北到南看,沈抚一体化、京津一体化、西咸一体化、杭绍一体化、长株潭一体化、广佛一体化等等都搞得沸沸扬扬。鲁南如果能破好题,做好空间市场一体化这篇文章,就能成为淮海经济区的领跑者,取得核心竞争优势。而整个过程,将在次发达区域中将极具典型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1080.html

更多阅读

如何正确使用无党派人士这一政治资源的战略思考 战略性思考

内容摘要:在探讨政府和中央统战部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无党派人士这一政治资源的问题时,要与中国政治制度改革联系起来一同考虑。让更多的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有助于完善中国的宪政建设。无党派人士联谊会不是政党,它没有自己的集团利益。

关于当代中国迁都的战略思考 中国迁都

关于当代中国迁都的战略思考 由《新浪网》上一篇博客《"APEC蓝“是现实还是梦想》,引发的战略思考: 当代中国北方(不仅仅是帝都)的严重雾霾频发(加上永久性的水资源匮乏,已是难可避免和也难以根本加以治理的客观现实;作者此文举英国伦敦花

跨国并购资本运作 广告业资本并购的战略思考

中国广告市场正在进入以资本并购和联合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产业扩张期,广告市场将会面临重新洗牌,也必将会诞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营销传播集团。广告企业通过吸收风险资本、私募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方式,获取企业发展的资金只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在能源短缺、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一场围绕着“控制技术制高点、抢占核心技术资源”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拉开帷幕。回顾历史,每一次市场

声明:《鲁南经济带 鲁南经济带的战略思考》为网友感性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