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文凭国家承认 应当承认教育中的“天赋”因素



最近参加市中语会年会,听了武宁县一位青年教师的多媒体公开课,教学的篇目是初一课文《伤仲永》。授课人有一定的表演天赋,讲课语言具有煽情性,语气亲切,很适合初中生的口味。讲课重点是前两段内容,主要是启发学生懂得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给学生留下的问题是,我们的家长都不像方仲永的父亲那样“不使学”,我们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今后还要接受更多教育,那么,我们是不是一定都能成才呢?学生回答各种各样,例如要勤奋刻苦,要多接触课外知识,要不耻下问等等,都强调付出个人的努力。教师在屏幕上播出了第三段内容,并且给学生口头翻译了,似乎并未作为重点。

  《伤仲永》是一篇传统课文,大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过去只选了前两段的故事,删去了第三段的议论,现在课本把第三段补上了。当时为什么要删去第三段,笔者未知其详。不应该是篇幅的原因。《伤仲永》全文才286字,第三段不到100字。同样是初一课文,《愚公移山》384字,《口技》(删节版)450字。也不应该是因为内容深。第三段虽是议论,但文字十分浅显。那么是否思想方面的原因呢?是否有意识形态的因素呢?并非没有这种可能。仔细阅读冠以“王子曰”的一段议论,实际上作者是承认天赋的作用的。这样的观点与过去我国一段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相冲突的。

  试看第三段原文: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这段话的大意是: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作者用不同的人加以比较,有两个层次:一是有天资而不接受后天教育,就会成为平常的人(“众人”);二是既没有天资,又不接受后天教育,那就连平常的人也做不了。这里的隐含判断很明白。按“王子”(即王安石)的文句推论,一个人,没有一定的天资,即使接受了后天的教育,要想成为不平常的人,也是不大可能的。王氏之所以“伤”(极度地忱惜)方仲永,就在于此。王安石明确指出人的天资是“受之天”的东西,由于“受之天”所以远远超出一般的人。他还表达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成才,必须是先天的秉赋和后天的努力二者的结合。在稍后写的另一篇文章《游褒禅山记》(现收为高中课文)中,王安石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爬山(引申为治学)的三个条件:志,力,物相。作者关于三个条件的完整论述是: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网络教育文凭国家承认 应当承认教育中的“天赋”因素
  王安石所说的“志”,实际上就是人的主观努力。“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就是说人的主观努力是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要想达到“极乎游之乐”的目的,如果是治学或从事其他工作也就是达到最大的成功,还必须有另外两个条件:“力”和“物相”。很明显,对于一个人爬山,需要的只是体力。而对于治学,需要的则主要是脑力。脑力有物质的因素,也就是身体的因素。一个脑偏瘫患者,一个老年痴呆症,一个先天弱智的人,固然无法承担治学所需要的“力”。即使是正常的人,在脑力方面也是有差异的,是有高低、粗细、快慢之分的。王安石在这两篇文章中,都没有把人的天赋作为重点论述对象。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天赋是先天而来的,人们无法在后天改变,所以在谈论治学的问题时,一般可以不作为重点讨论的话题。对于现实的人,要想取得较高的成就,只有从自己的主观努力和改善学习环境两方面入手。但是王安石比我们许多教育家都高明,他没有否认人的天赋的存在,而是作为求学的必要条件之一。王安石不以教育家著称于世,但他的思想却值得今天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可完全忽略被培养对象的智力因素。

  在许多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读后感中,不乏以下的观点:

  学完这课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学习的好坏主要在于其个人后天的发展。一个人再怎么聪明,就像方仲永他在怎么聪明,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最终还是平民一个。换而言之,如果一个很笨的人,后天受的教育充足,便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读了本篇古文,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更加明白了爱迪生的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智慧,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不错,一个人不管他又多么的聪慧,但后天不努力也会成为普普通通的人。

  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这些观点其实是值得商榷的。真的是“一个很笨的人,后天受的教育充足,便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吗?如果这样认为,就不符合王安石的认识。爱迪生的话更是尽人皆知,但据说他的完整表述是:“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1%的灵感很重要,有时比99%的汗水还重要。”(有的引用大同小异)

  《伤仲永》这篇课文是在1970年代末被选进中学课本的,当时“文/革”结束不久,“文/革”思维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专家的编辑思想。在同“林/彪/集/团”的斗争中,我们批判了林/彪等人散布的“天/才/论”思想(当时的理论说法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删去王安石承认人的天赋的论述,不能没有丝毫时代的烙印。世易时移,今天,人们对天才的看法,完全不必受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政治风云的影响,而可以更理性更科学地看待这个问题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不否认天才,也不否认人们在智慧和才能方面的差异。我们应当把承认天才和打着天才的幌子推销“个/人/崇/拜”的做法区别开来。个/人/崇/拜只承认某一个人具备特殊的才能,而我们则认为一部分人(虽然不多)有“贤于众人远矣”的才能。明确天赋在求学中的不可或缺的意义,不是消极的,悲观的,而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以分数论高下,以考试成绩判定一个教师的工作优劣,以高考升学率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以是否考取大学或重点大学来估计他的将来的成就,就都是片面的做法。还有全民读大学,导致高校办学质量的降低,似乎每一个孩子都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前途,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教育应该是分层次的,一个社会也不是只需要一种层次的人才。有的学生不一定适合读大学,不一定适合搞研究,但他的动手能力较强,可以朝培养熟练工人方面努力,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也需要一大批普通劳动者,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攀登上人才金字塔的顶峰。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学校按学生成绩分班至今仍然像是犯了弥天大罪似的。在平时教学中,对天资确实欠佳的学生,教师不应当采取高压措施,应当承认差别。对学生考试成绩,除了表扬确实学得好的学生,还要肯定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哪怕只是点滴的进步。对于天赋突出的学生,应当让他们发挥更多创造性思维,应当有更高的目标,而不只是按部就班的跟班学习。承认天赋在求学中的地位,我们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制定、采取更加务实的方针和措施,也才能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以改进教学,取得教学质量大面积的丰收。

  (《九江教育》2007年第2期,正标题改为《应当承认天赋在教育中的地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1107.html

更多阅读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陈群林考研网 考研网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出处:http://www.blogchinese.com/06091/256934/archives/2006/2006115173552.shtml【本章学习要点】历史是透视现实与预测未来的一面镜子。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使教育技术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更好

许锡良|应试教育是亡国教育 中国是应试教育吗

应试教育剥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特别是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使人的主体性地位遭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让学生兴趣索然,内心冷漠,习惯性地等待他人为他的生活、工作作出安排,不会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寻

浅谈职业操守教育在职工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谈教育的重要性

刘志军部长2007年11月30日在全国铁路运输安全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国情、路情、局情教育,引导职工敬业爱岗。坚持不懈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增强确保运

邳州运河中学----中国教育中的巨无霸 邳州运河中学初中分班

邳州运河中学----中国教育中的巨无霸 邳州市运河中学是我走遍全国2000多所学校当中,所遇见的规模最大的一所超级大学校。下辖四个校区,在校学生达2万多人。我们在运河中学连续讲了三场,场场反响热烈!这里集中了几乎全市最优秀的学生,我

声明:《网络教育文凭国家承认 应当承认教育中的“天赋”因素》为网友南猫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