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在历史上是最为保守的一派。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它由诸子百家中之一家而变为官方唯一的意识形态,在近两千年的时间内一直与封建政治联系在一起。这种政治意义上的儒学,与现代生活的冲突最大,阻力也最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原始儒家那里抽象地继承很多优秀的人文传统,例如积极救世的心怀,民贵君轻的观念,以及重视教育、重视个人品操、重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等,都是值得肯定的。 墨家站在“农民工肆之人”的立场上,维护“万民之利”,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墨子在各家中最具有利群观念,“兼爱”的主张,是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墨派勤俭刻苦的投入精神,在今天读来仍是很激动人心的。墨子批评儒家的“亲亲政治”,指责血缘之亲“无故而富贵”,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自由度最广,“民主性”也以道墨两家为最浓。在思想的格局上,儒家是主张“天无二日”和“君子思不出位”的,而道家的庄子却相反地主张可以出很多“太阳”(“十日并出”),千百种不同的声音可以同时表达(“吹万不同”)。道家的自然无为及其不干涉主义,对于专制政体具有很大的消解作用,它的叛逆精神及其“一切价值重估”的观念,对于僵固思想具有极大的激荡力。 法家固然在箝制言论等方面具有很多缺点,但在反对人治、主张法治,反对贵族特权,鼓励发展生产,强调因时适世地变革等方面,以及其积极入世,改造社会的雄心,在今天尤其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各家的长短可以互相补足,儒、法、墨积极入世,顽强奋斗的精神,可以补道家无为之不足,而道家的艺术心态可以调剂法家的泛政治主义与儒家的伦理绝对主义;道家的开放性心灵和主体性的觉醒可冲破儒家封闭式的人际关系,培育真诚互爱的道德意识;道家天道自然的观点,也可用来纠正儒家的天命论和墨家的天志论。

总之,从中国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的需要出发,只有取各家长而补各家短,汲取传统精华,才能创造出全面的有利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意识形态,构建和谐发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