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菜市场,买一根芹菜就花了两元钱。”最近买菜,家住桃园路的王阿姨明显感觉价格比去年贵多了。同去买菜的其他几位市民也不住感慨:现在想找到1元以下的蔬菜很难。 夏季本应是鲜菜大量上市、菜价走低的季节,但西安今年的蔬菜价格并未像往年一样大幅降低,而是维持高位。陕西省商务厅数据监测显示,8月初,陕西蔬菜批发均价1。55元/斤,与7月底相比,上涨5。44%。监测的18个品种中,14种上涨3种下跌1种持平,豆角、苦瓜和茄子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上涨15。24%、12。69%和10。16%。 以涨为主 在王阿姨的账本上,去年7月,一斤芹菜价格仅为1。25元,今年涨到2。35元,同比上涨88%;去年7月,一斤土豆价格1。25元,今年涨到2。3元,同比上涨84%;同时,白萝卜、豆角、尖椒、西红柿等蔬菜价格也都上涨了60%以上。 “莴笋前一段时间在地里收购价是四五毛钱,现在浮动到7毛钱,拉回来就是一块,卖就卖一块二左右。”近日,朱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批发商袁师傅表示。 日前,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6月份西安市场鲜菜价格同比涨幅为18。1%,涨幅为今年上半年最高。 这样的情况同样在陕西全省上演。8月7日,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杨效宏发布的陕西省农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西红柿、黄瓜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西红柿、黄瓜同比上涨37。7%和67。7%。 而陕西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分局8月7日的监测也显示,当周监测的23种蔬菜价格与7月31日相比11种上涨。其中,叶菜价格均有上涨,菠菜涨势尤为明显,达到每斤0。25元。 菜价走高,不少市民减少了买菜的数量,鲜菜市场一定程度出现了销售不畅、销售周期加长、损耗加大等现象。销售成本上扬,菜贩们直喊“生意难做”。 背后的推手 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西安的鲜菜价格居高不下?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相关人士分析,首先是天气原因。 今年春季,陕西旱情较重,6月份以来,西安又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对周边鲜菜的正常生长造成一定影响。而菜农为了提高产量,加强灌溉,又推高了种植成本。“像叶类菜,在高温下品相不好,不易保存,且储存运输成本很高。”因此,菜贩为了留够利润空间,提价销售。 今年以来,人工费用不断攀升,也拉高了鲜菜的成本。以陕西三原一带芹菜装运为例,去年菜贩装一车芹菜需要人工费为50元—100元,今年则升至150元—200元,鲜菜的采摘费用同比大幅提高。 此外,近年来种子、肥料以及土地租金等费用不断上升,菜农种菜成本增大,利润空间趋薄,使得鲜菜种植风险增大,菜农种菜积极性不高。加之市场管理费用拉高,致使蔬菜价格成本增加。 降低流通成本 在蔬菜生产中,农民与消费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个别蔬菜品种产量极易出现“大小年”,从而陷入农业周期律陷阱。

面对这样的现状,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运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科学预测供需状况,及时向农民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防止菜价大涨之后出现大落。 同时,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把农贸市场作为服务市民、服务经营户的平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市场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坚决取缔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经营户的经营成本。 政府有关部门还可以牵线搭桥,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等产销直供方式,降低流通成本。鼓励连锁超市、社区市场等消费大户与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产品流通企业对接,不仅能够减少产、运、销各环节的层层加价,方便市民买到便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