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简述手足艺术的演绎与拓展》



《简述手足艺术的演绎与拓展》

       

 

        达芬奇说得非常形象与精确:手,是“工程学的杰作和艺术品”是“鬼斧神工”;而足,同样是 “工程学的杰作”。

        倘若要系统、具体地介绍由人类手和足派生、衍生、演绎、拓展起耒的艺术,恐怕永远亦叙述、表达不尽,因为几乎所有的艺术都是最终由人手人足去实现去完成的。这里仅就人类直接表现、反应、凝聚于手上足下的事物及现象作一些简介与叙述。

 

        近代艺术家们将手誉为人的“第二张面庞”。杰出的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一生醉心人类形象雕塑,而在其无数佳作中,以手命题或为主题的却占据要位:

1886年,他完成青铜雕:《加莱义民手的习作》;1898年,《上帝之手》成为其以手雕艺术语言替自己立下的自传;1903年,创作了《女人在魔鬼掌中》;1908年,他的《圣堂》,以一双合拢又不乏灵巧的手,寓意人类的万能和向上1910年,《秘密》闻世,以探索人类手势在造型表现力上的特殊功能;

    …

        罗丹作为一代巨匠化身,如此沉醉于用手、“手”刻划意境,乃出于手雕艺术所特有的语汇,倾述着对人类之手的赞叹之情。他的“手”的艺术得到世界上无数雕塑艺术家们的认肯,并得以巨大无限的发挥!

 简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简述手足艺术的演绎与拓展》
        德国,拜布伦茨市;法国,巴黎市都巍然矗立起10米多高的以大拇指为造型的铜雕。

 

        日本。著名雕塑家本.乡新创作了二只巨手的偌大纪念碑,用以象怔太阳和人类的巨大创造力。

 

        中国,香港,弥敦道购物区。一双抱拳的庞大巨手城雕横亘于人行道中央,令路人肃然起敬。

 

        智利,塔纳斯中央广场。巨足大铜像令游人驻足亲吻着它。

 

        中国,云南。由上海雕塑家创作的巨足城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感召着人们勇猛向前。

无论你走遍地球的城廓,都有着巨手巨足的伟岸身影,气宇非凡、光辉照人,且总能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一定有什么东西凝聚在身体的末梢!”  

 

        一位名叫石内都(1947~)的日本女摄影家一直有这样强烈的直觉!于是她的照相机微距特写镜头,一直对准与自已同龄、同年份出生,而且人生境况遭遇各异的女性的那双手那双脚。1990年,石内都女士终于出版了她的手足摄影专集--轰动社会的《1947》。有五十位1947年诞生的女性的手、足影像,透露并折射出她们人生的无限隐密与心迹!当这些穿梭于时空的蚀刻之手足,默于现众眼帘时,她们漫漫之人生已尽现在无声的记忆里…不平凡的石内都和她不平凡的手足专题摄影的全部人生轨迹与意义均在于此!

 

        有时,我们真难以想象和预料,手、足摄影艺术会有如此的振憾力与感召力!

    

        如果说,石内都的作品是聚焦于生活中的 女性的手足,那么英国人迈克.韦尔斯 

(MikeWells)的作品则将镜头对准着社会最低层人的手足。1980年,他的一件手摄影杰作:《乌干达干旱》竟引发全球关注及反响!照片上,一只瘦瘠枯干了的乌干达儿童的小黑手正搁放于一只肥硕白嫩的大手掌上。

        强烈的视觉反差,简单的构图,却触动着世界!感染着人类! 激起全球新闻摄影界的如潮好评!照片蠃取了世界新闻摄影比赛1980年度奖金奖!

 

        无独有偶。在1998中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中,荣膺最高荣誉奖-金奖的作品,也正是一件以手为主题的杰作-《谁赔我们的手》。令观者万般揪心的这枚具有强大视觉张力的照片,记述的是人类手灾难的一撂缩影:一群在广东某个合资企业谋生的打工仔们,正朝着摄影记者展示因工受伤后已残缺不全的手!

     …

 

        国内外许多摄影家及刊物,己对人类手足--除却脸庞之外,极具表情、情感、态姿的器官给予深度关注与表现,优秀的、颇具震慑力、影响力、价值观的作品,濒濒出现,诸如:

《九十岁老人之手》(德国.瓦尔斯摄);《布满皱纹的婴儿手》(德国第11届汉堡文献大展展品);《女人的脚》(德国.赫尔穆特.纽顿摄)《埃塞俄比亚士兵的脚》(德国.阿尔弗莱德.艾森斯塔特摄)《遮不住的岁月》(中国.陈建强摄)等等…

 

        中国.上海。《艺术世界》杂志2001年度,还曾多次以手或足作主题的摄影作品做为刊物的整版封面,颇具特色。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一位极富想象力的艺术家马利奥蒂,他将自已毕生注意力放在人类的手与足之上。他潜心创造出一种非常独特的手足艺术-“双手饰”与“双脚饰”。他在化装了的手或脚前,架设起摄像机,通过编排后,创作了一幅又一幅构思奇妙、形象生动的小品。自1971年以耒,马利奥与另一位摄影师精心创作了三本无字图册在美国出版,受到广泛青睐。

 

       一时在中国城乡悄然风糜的美甲修甲行当,其实也是泊耒之手足艺术。1981年间,美国.洛杉机。

       五十二岁的匈牙利移民乔治.沙弗尔收购了一家牙科供应公司,于是专门从事起牙科材料的销售。可是他不便突然发现,一些专业指甲修剪师从他这儿购买的补牙材料却人一再去制作假指甲,便立即萌生在假指甲上涂上各种颜色的主意。随后其即动手开发并生产销售起各种色彩的指甲油,结果名声鹊起,大获成功。年销量竟达2000万瓶,销售额达5000万美元!

真可谓人的十个手指头,就有十种赚钱门道,而十个平常的手指尖上却点缀出缤纷之彩霞…至今,世界美甲项目已不计其数:水晶甲、丝绸甲、手绘、彩绘等,真可谓万种风情流于指尖。

 

       在日本,已将装饰美的艺术重心放在手上足下等“远离身体中心位置(脐部)的地方”,称谓是  “末端时尚”也不无道理,可是人类热衷地将手与足美化、装饰起耒的手足艺术历史,却要追溯到更古老、遥远…手上的艺术饰物大凡有钻戒、指戒、手镯、手链、手套等,而手表(亦称腕表)则已从初衷的计时工具演绎成人类手上最为奢侈、昂贵的饰物之一。

   

  

        起源于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钻戒,一出现便成为地位权势的象征。十五世纪之前,它还仅限贵族男子佩戴,当时以呈八面体,象征金字塔的形式为主,意为将邪恶藏于地下,让爱情永恒持久。十六世纪,戒子已成人们婚事佐证。到文艺复兴的十六世纪,金匠们的手上工艺已谓登举造极。甚至创造出双环婚戒,可分可合,象征姻缘合二为一…到了二十世纪,手上钻戒更是进入高新科技之辉煌之途…

1999年7月16日,“六百年钻石婚戒展示”曾在中国上海举行。展出的款婚戒均系英国博物馆珍藏品,从中让人领会了人类手上钻戒艺术的演变史。

    …

 

       我们再将视线移至人类足下。扫描一下人类历史中又演绎出怎样熠熠生辉的足下艺术!

 

        现代人类最最注重的足饰便是鞋了。说足的艺术,就先得说到人类足上“亲密的护神”-鞋履之艺。

        实在是令人目不遐接!一双人类作为护足工具的鞋履,已演绎成金碧辉煌的一部艺术“天书”!

    …

  

         自远古人类以兽皮包裹双脚,到夏商周代以草、麻编起足履、春秋战国后以丝制或皮制鞋,直至产生出《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所能列举的100多种鞋履类别;从14世纪路德维希时宫女所著红跟便鞋,到伊丽莎白一世穿有跟部镶珠镂银之拖鞋,再至19世纪早期女贵族所著超薄型绵缎便鞋、罗马皇后所拥有的纯金鞋跟的便鞋…

         更无须叙述20世纪至今朝之高科技、医疗之鞋履,它们全都一脉相承地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足下文明、文化及名物的亮点。一个从原始用以护足(原称谓脚之护具)的工具,早已让人类凭藉智慧的巧手演绎、演变成美妙绝伦的足的艺术饰品。

 

         中国古代的足履艺术堪称世界一奇。在古代名物大典之中,“鞋”称之“足衣”,寓意人足之衣裳也。足衣还含袜,而袜则为“又一件足衣”。古代帝王赐予命夫命妇之单衣鞋则谓“命屦”。其于鞋之中乃最为尊贵且手工亦最精细。此外属尊贵的还有“赤舄”它是天子、诸候行吉礼时不可穿之鞋。它以赤色丝绸作鞋帮,饰有黑色之绚、镱纯。而帝王所著之鞋,则有黑色礼鞋-“黑舄”,金饰之鞋-“金舄”等。传说唐代盛行一种“屣”则谓“亟缚屣”相传其为如耒佛所著之靴。汉之后,则以履称屦,并出现一种无后跟的便鞋,称日“徙履”。中还有手千绣有凤凰之鞋,称为“凤舄”,为仙人所著。汉时流行一种头小而尖之舞鞋,又谓之“利屣”…

 

         中国古代之袜亦很讲究,初以皮革,后以丝、棉袜渐多。《红楼梦》第三回中曾写道:“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中国自古还流传着一种手艺活:绣花鞋垫。在黄河流域一带民间,延续几百年之久所穿的鞋垫,用五彩丝线将神秘图案手绣而成,它安放于鞋窝内,祝福着亲人爱人平平安安。上海一位手足文化研究者认为:这一中华母土文化现象及物种,正面临流失、失传、绝迹之边缘,应引起手足文化典藏们的分外重视,并挽救与保护。

 

         作为足部文明与艺术,鞋、袜自古以耒均显富贵、地位,而其护足功能倒为其次了。经历千年变异变迁,到了现代还赋予足下艺术更深内涵底蕴以及新颖的超现实的前卫的表现形式。

 

         1992年,艺术家塞缪尔.马扎(samuele mazza)突发奇想:他盛邀一些世界知名艺术家,鼓动大家从“鞋”为“灵感暴发”,创造出空前的足下艺术作品。

         奇迹终于发生!一款又一款个性迥异,精妙绝伦的鞋艺作品展露在人们眼帘:从新“波普”到简约主义,从高科技到超现实,从嬉皮到概念派…这么多诱的令人产生联想的杰作,恰是艺术大家们象征手法与新艺术语汇间的一次大操练!它们是足履的魔方!它们是护具的幻影!它们将人类足下的鞋子,彻底地理想化、完美化,从而将足下艺术推向神奇之殿!

 

         1995年,意大利专门为纪念一位闻名全球的“明星鞋匠”(salratore.ferragamo)而在佛罗伦萨建立了一所Ferrgamo博物馆,以褒奖并展示他不朽的足下艺术。Ferragamo所设计制作的鞋及其工艺,风传世界。从玛丽莲.梦露到当今红星朱.巴瑞摩尔,ferragamo总是引人注目地伴随时代娇娃美人们步步生辉…

 

         现时代的鞋品足艺更令人目不遐接,且一件比一件出类拔瘁。在新千年莅临前夕,美国好莱坞制片人彼得.特雷纳别出心裁地生产出一种命名为“足下艺术”的运动鞋,并在鞋上绘制有画家的作品。他预言:“足下艺术”定会“形成潮流”。

 

        涉谈人类手艺足技,不能漏说人类的手舞足蹈。追溯原始,人类已用简单的手舞足蹈方式表达、倾泻内心的情愫与冲动。或许那便是人类最古老的手足艺术了。但真正可谓舞蹈,乃起始于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成立的皇家舞蹈学院,由院长夏尔.路易博高(1631-1705)所创造的“五种脚的基本位置”,才使人类“手舞足蹈的艺术”有了一种理论基础。1800年后,又出现了用足尖的舞蹈,俗称:“脚尖的艺术”。19世纪四十年代,巴黎有了“康康舞”,它包括了高踢脚、急转腿之高难动作。至20世纪又产生美国式踢踏舞与爵舞,同时,一种钢制舞鞋亦问世了,踢踏舞更起流行。我们现在观赏到的爱尔兰踢踏舞,可谓极至撩人,足下艺术与功夫相当了得。20世纪初,一名叫伊萨多拉.林肯的舞蹈演员打破传统足尖芭蕾的形式约束,创造了现代舞,使一个舞蹈的新世纪开始出现。之后流行过狐步舞,及70年代风糜全球的“迪斯科”。人类的手舞足蹈,演绎成为人类一绝的手艺足技。

 

         1863年,足下踢球的运动-足球诞生于英国。此后便在全世界迅及蔓延。而足球起源却是非洲的“桑巴舞”。这种世上节奏最快而热烈的舞蹈(每分钟拍),双脚急速移动,双臂有节律地摆动,令人目不暇接

   

        

         现代人类的手艺足技,己发挥、发展到极致。除了人类手足艺术运动以外,手指画、手指电影电视、指尖乐音、手掌叠影、手布袋戏、手中魔术、手织、手结、手剪、手刻、手塑、手雕…足技、足尖艺术、足趾角力…不一而足。它们都展露了人类手足深层次的艺术魅力与潜能,我们应努力探索它,研究它,使之代代相传。尤其一些直接由手足表现、反应的运动项目,体现着手艺足技方面(不仅仅是完成动作)深层理念、潜质的东西,正有待我们去深究与发掘。

 

         现代手艺足技的发展源头,应是早期人类的文字、绘画出现的文明基础阶段。令人很难思义的是,人类文明会是由“野蛮”的新石器时代所创造?而迄今所知人类最早文明,是公元前四千年在希腊语称谓“美索不达米亚”也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区。依据考古资料推断,古代两河的文字体系源于苏美尔。约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苏美尔人用手创造了图画式文字。到公元前三千年代,遂发展成为禊形文字…而我们仅从人类藉凭双手与脑的结合,创造出各种文字,就能见双手作为人类文明基础的一个缩影。至现代仅仅一个以“手”作边傍的字就有400多个,以“足”做边傍的亦有100多个,而细细啄磨这些人类手上足下都可以表现、反应、凝聚出某种动作及技艺的文字,顿觉人类在创造“手”“足”形象文字时,对手足动态,寓意理解之深刻,确实非常了不起!同时,再细琢这些“手”“足”形态的文字,每一个字都有着具体的动作、意思的表现、反应与凝聚!手艺足技上还有更加深奥莫测的东西尚待人类深深地探索与发掘!

 

         难道人类文明难道真会是新石器时代诞生的吗?

 

  

         1879年,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中,一位小姑娘奇迹般地发现了一幅《野牛图》,这被认为是人类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一件精妙绝伦的手绘艺术作品。翌年,西班牙考古学家德.索图拉候爵在《桑坦德省史前遗物简介》中发表了阿尔塔米拉的非凡壁画。

1901年,在史前后住遗址中,人类手所绘制的更多数量的艺术雕刻品及洞穴壁画被发现。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令人望而却步的神奇的一片土地。著名探险家享利.洛特,耗时一年半时间,在塔西里地区的岩洞里,发现万余件保存完好的手绘的壁画。根据研究,这些画迹是在公元8000年至6000年前的史前人类用手绘制的。

 

         研究人员认为:人类文明史、艺术史更伟大的部分应当在史前。而在这个时期,实际已有所有主要的手上艺术的表现手法,包括:绘画、雕塑、制陶,也许还包括建筑…。

   … 

  

        说不完、也道不尽的人类手艺足技,以无可置疑的事实表明:手足,是人类艺术演绎与拓展的关键与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1334.html

更多阅读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后感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在全世界范围内,旧城更新仍然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而言。虽然人们有必要适当调整视角以寻求新问题的新答案,但在有关旧城更新的许多重大问题上,《死与生》中的许多观点仍然有无可替代的启发作用

余映潮《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 望岳课堂实录余映潮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余映潮)(来源:转载于名师刘菊春的博客)余映潮/执教葛亦虹/整理、评点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

家长《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1000字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读小说《老人与海》有感今年寒假,与女儿一起读了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其实,我在小的时候已经读过这部小说,二十几年后重新阅读,它依然让我感到震撼,同时,由于和孩子一起读,他又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

声明:《简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简述手足艺术的演绎与拓展》》为网友追着太阳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