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尊敬的对手 不是大师更值得尊敬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北大早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我专门在《杂文报》上写过一篇《北大是世界几流大学》的文章进行质疑,由此对老先生的尊敬程度打了点折扣。看了《北京娱乐信报》的报道,得知病榻上的季羡林先生近日撰文表达了他要“摘掉”三顶“桂冠”(“国学大师”、“泰斗”、“国宝”)的愿望,才知道我不该以事论人,老先生是一位值得我真正尊敬的人。

  老先生“国学大师”的称呼并非空穴来风,“泰斗”和“国宝”的“桂冠”也是随之而起的。约摸十几二十年前,有一次在还没有改建的北京大学大讲堂里开了一个什么会,专门向同学们谈国学。《人民日报》的一位资深记者在报上写了一篇长文《国学热悄悄在燕园兴起》。从此以后,其中四位教授,包括季老先生在内,就被称为“国学大师”。于是在某些比较正式的文件中,出现“国学大师”这一灿烂辉煌的光环就罩在了老先生的头顶上。若换了一般无耻的学术骗子,早已陶醉于其中欣欣然不知天高地厚了,但老先生却不愿随波逐流,而是有着非凡的自知之明,“自己被戴上了这一顶桂冠,浑身起鸡皮疙瘩。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我不禁要对老先生肃然起敬了!在时下学术界也盛行假冒伪劣产品的时候,老先生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有成就而不夸,这种学术品格乃是真正的高风亮节,为今后的学术界树立起了一面镜子,不知道那些蝇营狗苟之辈照了之后有何感想?

 值得尊敬的对手 不是大师更值得尊敬
  其实老先生也并不是谦虚,在我们现在的时代,中国还真是没有什么“国学大师”了。90年代以来,“国学热”在国内勃然而兴。传统典籍读本倍受青睐,“国学”刊物流行于市,“国学”丛书目不暇接,一些大学建立了国学研究机构、开设“国学概论”课程。尽管这对研究传统文化是有益之举,但“国学”的范围太大了,它泛指中国传统学术,外延则因语境变化而有差异。他们有时凸显诸子学,有时重视经学,却始终未以儒学或经学代替国学,而是以经、史、子、集为基本内容。这么纷繁复杂博大精深的学问,在解放以后,那一个有志于“国学”的专家学者能做到“大师”的成就呢?正如老先生所说,“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天运动,花样翻新,总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闲,神经时时刻刻都处在万分紧张的情况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不独老先生如此,就连钱钟书这样博闻强志学贯中西之人,也只能写出《管锥编》而已。中国本不缺乏“大师”,可是却没有可供“大师”成长的环境,“大师”们只能徒唤奈何遗憾终身了。

  季羡林请辞“国学大师”,中国现在就成了没有大师的时代。这固然有点可悲,但只要具备了产生“国学大师”的时代大环境,学术界能够从这次的“请辞”事件中痛加反思,那么再过几十年,未来的“国学大师”说不定就产生了。

  雨果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而今,季羡林老先生毅然揭下了“国学大师”这张面具,尽管老先生不再是“国学大师”了,但却在垂暮之年又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我要为老先生的胜利大声喝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1415.html

更多阅读

小说我的妹妹不是人 主角不是人的小说

提示:【我的妹妹不是人】是本人の原创作品,尚未完结,尚未出版,只在博客中连载,每周末更新2章【呵呵,有点慢哈~读书党,没办法。】禁止抄袭,鄙视盗版。本人不才,如有什么错误,请多多包涵。→→→→→→→→→→→→→→→→→→→→→→→→→→

联想的公司不是家读后感公司不是我家 我不是懦夫读后感

多年前联想裁员时,一位员工写的裁员感想《公司不是家》,由于细节清晰,感情丰沛,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后来柳传志写了篇回应(柳传志的回应文章,点击打开),但回应的影响力较小,并没有流传开来。最近有公司的年轻同事拿着这两篇文章来问:公司到底是

声明:《值得尊敬的对手 不是大师更值得尊敬》为网友事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