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的来信:
黑钻顾问,您好!我是深海商业集团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style="BORDER-BOTTOM-WIDTH: 1px"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部总监。近年来,公司决策层对企业文化培育高度关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经费。我们在集团内部针对不同的位置、不同岗位贴挂了很多反映企业文化内容的标语牌,还创办了专门的企业文化网页和广播站,制作了《深海商业集团企业文化白皮书》,通过这些工作努力创造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让所有的深商人感到企业文化无处不在。但是工作的初衷和效果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部分员工认为我们的企业文化只是“口号文化”,批评我们没有将这些口号与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员工把企业文化的概念挂在嘴上,开会谈事必说,但没有真正理解它们含义。为什么企业文化总是停留在清谈的老路上呢?怎么才能将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更好地结合起来呢?作为企业文化的培育者,我们每天工作忙得很,为什么员工不认可呢?怎样才能让文化之花在企业“土壤”上迎风绽放呢?读者建议:
以身示范(董事长,男,49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气质、经营哲学和生活态度,是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企业文化喊破嗓子,不如企业领导做出样子,领导带头行动,企业文化才能被更好地落实。群体宣贯(企业文化管理师,男,40岁)宣贯是企业文化“落地”的重点,尽管企业有了网页和广播站,为了保证员工的广泛参与,可以从基层选拔优秀人才,成为企业文化专兼职宣贯讲师,面向全体员工不间断地、重复性地宣传贯彻,加大企业文化宣传广度和深度。 黑钻顾问的回答:你的问题是当前企业文化创建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企业文化只停留在“墙上”、“嘴上”,有其“文”(口号)却难成其“化”(转化),企业文化有其“种”却很难生“根”,更不要说开“花”。那么,企业文化落实难在哪里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企业文化的落实与转化不外乎在三个方面中出现问题:一是文化内容不认可: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员工的文化,但文化本身不被核心员工所认可,为落实设置了障碍。二是转化过程没带动:在企业中缺少企业文化的带动者,员工很难找到企业文化落实的标准和方式。三是落实成果短习惯:企业文化成果可以是多元的,但必须回归到企业员工习惯的养成和行为的改变。从你的企业情况来看,在三个方面中都存在问题。员工认为企业文化是“口号文化”,说明没有被其接受,所以很难“落地生根”,加大员工在企业文化创建中的参与力度,会改善这种不认可、不接受的状况。作为企业文化部总监,你的每天工作都忙得很,只依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企业文化既然是企业核心员工的文化,就要将核心员工的作用发挥出来,前面读者提到从基层选拔优秀人才,成为企业文化专兼职宣贯讲师,这是非常好的建设性意见。企业文化成果不仅仅是形成哪些文化阵地,更重要的是员工有了哪些行为改变。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企业文化转化落实呢?在“企业文化管理师”的课程中,我曾经讲过一个“转化模型”:习惯带动认同员工对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有了广泛的认同,在各个企业文化方面的标杆带动下,不断模仿、纠偏,进而养成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能够创造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的职业习惯。那么,怎样用这个模型来改善企业文化现状呢?这里提供育种、育苗、育花三步法仅供参考。精选育“种”。为了能够提升员工对创建企业文化的参与度,不妨在企业中广泛开展 “企业文化征集”活动。发动员工对所在企业、部门、班组文化进行总结提炼,既加强了员工对企业文化创建的参与力度,又可以让员工通过总结提炼得到一次很好的企业文化教育,统一思想认识。通过这样的征集,评选出与企业经营发展相匹配的、被广大员工所接受的文化内容的“种子”。精耕育“苗”。选拔各类企业文化标兵,标兵不一定是各方面都优秀的,任何一个普通的员工,在他身上的某一方面有发光点,是企业文化所提倡的,那他就可以做这一“点”的标兵。这样的标兵可以很多,不是高不可攀,而是伸手可及。对员工来讲,更好的企业文化标兵就是他们身边的同事。精心育“花”。有了文化的认同和标杆的带动,加强对员工的鼓励和引导,引导他们查找自身与各类标兵之间的差距,向身边的标兵学习,自然而然地模仿标兵的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能够创造组织绩效的行为习惯。员工习惯之“花”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