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文化浪潮》:世上没有最好的管理方式

 《跨越文化浪潮》:世上没有最好的管理方式


随着阅读的深入,越发迷惑,世上有最好的管理方式吗?如果有,它又是什么?如果没有,那么还能说什么?

看看现在那些新时代的管理者们,商业媒体和MBA教育让他们接受的是最为现代(流行)的管理哲学。他们知道,战略经营单位(SBU)、目标管理(MBO)、全面质量管理(TQM)、即时生产(JIT)、六西格玛、产销合一、企业再造、蓝海战略、长尾理论等等。创造这些概念的管理学家始终信誓旦旦,宣称他们的发现是终极的,是普适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更甚者,他们提出若干原则、方法,并声称只要按照他们说的去做,就可以追求卓越、基业长青。然而,事实是,成功的企业还是少数几家,关张的公司数字却在增长。人们不禁质疑,管理理论还有用吗?以及应该采取哪一种最优的管理?

在冯8226;特姆彭纳斯和查尔斯8226;汉普顿-特纳看来,任何一种努力探讨最好管理方式的论调都是错误的,因为世上根本不存在一种所谓“最好的”管理和组织方式。例如,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奖酬在大多数地方行得通,但在非洲大陆往往就失灵,因为对于报酬和升职的顺序和时机,他们有自己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同样,在欧洲南部,目标管理也常常行不通,因为那里的经理们不想受制于抽象的与其政策方针。还有像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管理,在一些地方就不管用,因为人们实在难以接受把人当作资源,和“物质资源”、“货币资源”一样,但在英美国家,这个概念就会被奉若真理。对此,特姆彭纳斯和汉普顿-特纳认为,效果不同主要是因为文化的差异,就像同样吃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或许就是一个很时尚的事,而在美国这只是一个赶时间人的一顿快餐。同样道理,因为文化不同,会造成在公司目标、管理理念、产品服务、规章制度等方面认识的不同,所以要在多元文化的公司背景下统一适用一种管理模式,往往会适得其反,运营失效。

aihuau.com

显然,“世上存在一种最好的组织方式”的谬论正走向死亡。特姆彭纳斯和汉普顿-特纳之所以持这样的观点,是因为看到了文化冲突对管理的影响。“文化就像重力一样:如果你不从空中往下跳,你就不会感受到重力的作用。在跨国经营中,当地的管理者可能不会公开批评公司总部统一制定的评估体系或者拒绝接受矩阵组织,尤其是在那些不习惯冲突和挑战的文化中的管理者。但是,在操作中,文化会悄悄啃噬那些公司总部统一制定的、不适合当地的管理办法的根基并破坏它们。”为此,他们写作《跨越文化浪潮》试图要对三件事予以回应。第一,批判“世上有一种最好的管理和组织方式”的论调;第二,如何认识和应对商务经营中的文化差异,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意识自己的文化并对不同文化的差异有总体认识;第三,为国际公司解决“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两难冲突提供文化视角。

该书尝试用文化来探讨企业的管理之道。然而,“文化”却是一个谁都说不清,谁都有得说的概念。为了方便讨论,作者把“文化”界定为“一个特定人群解决问题、调和矛盾的方式”。这个定义虽然算不上是最准确的,但至少点到了几个关键要素:内在的、相对的和作为行动指引的。而所谓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同一个问题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对此,作者简化为3类,即产生于人际关系的问题;产生于对时间的态度的问题;与环境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说,文化的差异究其本质来源于人际关系的不同、对待时间态度的不同以及与环境协调的不同。其中,在人际关系这一点上,作者以美国社会学家、功能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帕森斯的5种关系取向为基础进一步细分为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情感中立型与情感型、专一的与扩散的、成就的与归属的。

上述划分是否科学,是否合理,作者没有花篇幅去说明,只是在“导论”里用柯林伍德(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绝对预设”理论一笔带过。所谓绝对预设,就是被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不可质疑的现实,一定程度上,这也恰恰体现了作者对他们提出的“文化三维度”的自信。不过,事实证明,作者的论述的确解释了为什么没有“最好管理模式”,并对如何解决国际管理中的文化冲突提供了方法。当然,该书的贡献还不仅限于此,它在驳斥“管理普适论”的同时也对时下那些热门、流行的管理学说进行了批判。“不光是在西方国家,几乎各地的管理类书籍都会讨论扁平组织、战略经营单位、目标管理、评估中心、全面质量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和绩效考核制等主题。阅读这些书籍会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幻想:‘如果我按照10这10个指令行事,那我就成了现代领导人,我掌握着变革的方向。’一个韩国受放者就曾经讽刺地说,他崇拜美国人是因为他们解决了商务经营中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即如何通过流程重组削减掉大批的人。”作者的经验主义让他们不相信任何一种理论可以一成不变、屡试不爽,特别是在注重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管理领域,这简直是一种荒唐的念头。所以,在《跨越文化浪潮》里,作者谨慎小心,以小见大,惟恐也掉入“绝对论”的陷阱中。他们的论证通常以这样的方式展开:一番文化差异现象的描述,一通实证主义的分析,若干解决文化冲突的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提出的跨文化管理似乎只适用于国际公司,因而其跨文化的根源也来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独有价值和伦理。事实上,跨文化管理可大可小。国际公司因为文化多元需要跨文化管理,小公司又何尝不是因为文化多元需要跨文化管理?哪怕是性别的差异、性格的差异、经历的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种种差异都会造成人与人之间文化观念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将直接影响到管理的绩效,换言之,以统一的管理模式适用于不同人身上,必然会引起消极、阻碍的效果,这既是跨文化管理的微言大义,也是作者想要通过《跨越文化浪潮》一书想向企业界传达的观念。

【荷兰】冯8226;特姆彭纳斯、【英】查尔斯8226;汉普顿-特纳:《跨越文化浪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定价:49.80元。

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61988.html

更多阅读

《蕾丝边缘》:美到窒息的禁忌之恋图

眼下,电影市场贺岁档激战正酣,各大影片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旨在在票房、口碑上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形成相呼应的则是网络上的各种口水大战,或赞或弹,影迷、影评人、电影人的多重交锋让很多电影之外的东西也浮出水面,让贺岁档的终极赢家多了几

《血滴子》:一部制作精良的垃圾片,身着华丽的精神病人。

《血滴子》:一部制作精良的垃圾片,身着华丽的精神病人。《血滴子》——从制作上看,也该算作制作精良了,画面精致,取景角度独特;精美画面都是1秒内一闪而过,不重复无冗余感;每一个镜头都是动态移动拍摄的;每一处情节都有音乐节奏配置或者高亢

电视剧《寻秦记》:五个女人的爱情之赵倩和赵雅(2)

之所以把赵倩和赵雅放在一起说,除了她们俩都姓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她们俩相同的命运。虽然身份不同,机遇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她们都红颜薄命,可悲!赵倩:外表美丽温婉,清丽高雅,气质不凡,思想单纯,待人真诚,弱柔善良,命人我见犹怜。赵倩出身为赵国公

《极爱青春》:不懂爱的青春见证Mario的蜕变

想到要去看《极爱青春》,肯定是冲着大帅哥Mario的。从《初恋这件小事》的惊鸿一瞥,到《暹罗之恋》的彻底痴迷,一部一部追逐他的作品。很久没有写关于影评的东西,但这次Mario深情的眼神打动了我,让我忍不住动笔谢谢感受。看这部电影不是

转载 《两只老虎》:人与自然的统一

原文地址:《两只老虎》:人与自然的统一作者:  影片要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的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声名狼藉的英国猎手艾丹·迈克拉里(盖·皮尔斯)本以猎取象牙为生,但却在一次猎杀行动中发现了老虎一家,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场意外的收

声明:《《跨越文化浪潮》:世上没有最好的管理方式》为网友像影子一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