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行生产并行生产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法学教授本科勒在2001年首次提出的,它的意思是通过汇集分散的投入和努力来有效地完成特定任务。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次实验 可以使我们了解并行生产的威力。2001年初,NASA计划绘制出火星地图,但是要绘制出火星表面4万多个环形山并非易事,这通常需要一名受过训练的研究人员成年累月的工作。于是,NASA就计划邀请众多的互联网用户来协力完成这件事,NASA的计划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一天时间内,就有9万多项数据录入进来,之后的两个月内,录入的有关数据达到了190多万项。而且,NASA的评价报告认为,这些志愿者在标记环形山方面完成的工作质量同经过数年训练的地理学家完成的工作质量没有什么差别。不过,并行生产最引人注目的例子还要数开源软件运动。2001年以前,人们还认为开源软件只不过是一些软件发烧友和黑客在业余时间捣鼓的玩意儿,认为开源软件运动无法开发出稳定而又真正重要的软件。到了2001年,人们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开源软件的旗舰产品Apache在当年占据了服务器软件60%的市场份额,装机数量达到了800万台。开源软件的另一种拳头产品Linux的市场份额也在IBM的高额资助下迅速成长,成为了主流的操作平台软件之一。从开源软件运动深挖下去,我们发现Google公司和Amazon公司赖以成功取胜的法宝竟然也是并行生产。Google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极其精妙的排序算法,被Google公司注册为专利的用于为搜索结果排序的PageRank算法主要通过分析指向一个页面的链接来判断该页面的信息质量,而指向一个页面的链接却是一个个独立的网络用户自主建立的。这里,独立用户自主建立链接的过程就是并行生产的过程,Google公司所做的不过是通过分析并行生产的结果(网络的相互链接关系)得出了自己所要的数据。Amazon公司制胜的法宝则是一种被叫做协同过滤的图书推荐方法。为读者推荐恰当的图书,是一件艰难而繁重的工作,但Amazon公司却通过并行生产把这一工作交给了广大读者,通过协同过滤的机制,一个顾客在浏览和购买图书的时候,他的行为数据会被Amazon网站所记录,用来为Amazon公司的其他顾客推荐图书,在Amazon网站上查看图书的读者会注意到类似于 “对这本图书有兴趣的读者还对以下图书有兴趣”或者“购买了本图书的读者还可能购买以下图书”的信息,做出这些推荐的正是协同顾虑程序,通过这种方式做出的推荐不仅非常切题,而且还无须Amazon公司投入任何劳动。并行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阶层制的组织机构来协调生产,更没有严格的制度来控制生产,并行生产的参与者可以完全独立地开展工作,通过相互间的交流来达到协调一致。令人惊奇的是,并行生产可以达到很高的效率,并行生产方式对信息生产的传统的组织方式提出了挑战。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靠市场机制和企业制度来组织大部分经济活动,但在信息革命时代,市场失效的情况越来越多,企业制度也暴露出官僚主义的种种弊端,例如,对于大多数在生产活动第一线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整日工作,但却对生产什么、何时生产、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决策问题没有话语权,因此,大多数工人的工作带给工人的都是“负效用”,工作没有成为工人的第一需要,经济补偿是工人投入工作的唯一激励,在这种背景下,工人当然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效率因此会大大折扣。在并行生产模式下,生产者参与生产完全是自觉自愿的,因此,可以焕发出更大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劳动获得的成果首先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然后又可以回馈社会、获得社会承认并得到享受社会回馈的权利。另外,在传统的大工业生产模式下,生产和消费被截然分开,消费品通常都是包装好的制成品,消费者很少有机会利用原材料或者零部件进行再创造。而知识产品的生产与此大相径庭,知识工人需要借鉴前人的劳动成果才能有所创造,而知识产品的消费者也经常能为该产品的改进做出重要贡献。因此,在并行生产模式下,生产和消费的界限变得比较模糊,人们不再是单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成为了产消者(prosumer)或者用户(user)。并行生产的精髓在于通过网络上将分散在各地的一大批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伟大的合力,创造出惊人的财富(成果)。离开了并行生产的汇聚作用,不同网络用户的力量虽然有大有小,但一般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件事例雄辩地说明并行生产是可行的,是能够创造利润并奠定竞争优势的,问题的关键仅仅在于找到汇聚草根力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