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长尾”市场对厂商和消费者的影响人们发现,“长尾”市场被开发后,市场的总需求并没有显著增加。原来,“长尾”市场上的产品同头部市场上的产品存在着显著的替代效应,“长尾”市场的增长经常是以“头部”市场的萎缩为代价的。因此,只要一个产品类别中存在“长尾”市场,“长尾”市场的开发就会颠覆既有的商业模式,导致行业的重新洗牌。那些没有积极进军“长尾”市场的厂商不仅会坐失发展的机会,还会由于现有用户的流失而走向衰亡。统计数据表明,尽管亚马逊的图书销售额不断攀升,但美国图书的总销售额却停滞不前。很显然,亚马逊业务的成长是以传统书店的衰退为代价的。这时,传统书店如果不想坐以待毙,就只能利用新技术在“长尾”市场上去开疆辟土。不过,“长尾”市场的开发对于消费者而言却绝对是件好事,消费者能够用合理的价钱买到更为称心如意的商品,而无须找一件大众产品来凑合,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效率(consumer efficiency)得到了提高,就是说,消费者可以用同样的支出规模,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

建立“长尾”理论的安德森以确凿无疑的数据向我们展示了“长尾”市场的巨大潜力,但是,这一潜力能否得到开发则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在电子商务的条件下,货架空间以及商品的配送已经不成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帮助顾客找到他所需要的特定商品。在这里,亚马逊的协同过滤技术(collaborative filtering)为我们解决商品搜索问题指明了道路。实际上,协同过滤只是并行生产(peer production)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