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续志与编者
王照伦
计算机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对方志编纂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可以预料,伴随着光盘等大容量存储设备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志书终究要告别铅与火进入电子出版时代。对此,李铁映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要探索修志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要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修志,除了出志书,还可以出光盘,进行电脑联网等。”(《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1997年第5期)方志的电子出版必然要对志书编者提出全新的要求,如何客观认识志书的电子出版时代,怎样引导方志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是摆在各级各类方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对续志电子版的概念、电子版续志的前景和电子版续志对志书编者的要求等问题谈点浅见,希望能引起志界师友的关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电子版续志的概念和特点
1、电子版志书的基本概念。一般地说,电子版志书,从传统发行渠道方面看,有光盘版和磁盘版两种形式。它是指以数字代码的方式将地情信息中的文字、图表、声音和影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由于我国的电子出版物刚刚起步,光盘和磁盘成为国内电子出版的基本形式。第一界新志书极少数地方在出版了纸质志书的同时也出版了电子版志书,这些少数的电子版志书几乎全部是光盘版的。
刚才谈的是通过传统的图书发行渠道流通的电子版志书,这是一种初级的电子出版物。另一种是网络电子版志书,它是通过因特网(Internet)公开发行的地情信息资源。这种形式的电子版志书,在方志界还是一项空白,尽管山东省开发建成了省情信息数据库,但与网络电子版志书不可同日而语,只是为地情信息上网作了必要的准备。
2、电子版志书的主要特点。概括地讲,电子版志书具有容量大、制作成本低、效率高、传播速度快等基本特点。
第一,电子版志书具有纸质志书无法比拟的大容量。据有关资料介绍,一张3寸磁盘的容量为1.44兆字节,相当于72万个汉字;而一张光盘的存储量更是大得惊人,目前已达到500~1000兆字节,能把七十多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容纳其中。我们的续志中央要求二十年左右续修一次,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看来10年、5年续修一次志书,可能比较适合信息社会对信息传播速度的需要,所以,县级续志用一张磁盘、省级续志用一张光盘就足够了。 第二,制作成本低。传统的纸质志书必须将排版、校对、印刷、装订等纳入成本核算,而且志书的成本必然要随着纸价的上调而大幅度地上涨。电子版志书在省去了排、校、印、订等诸多工序的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制作成本。据有关市场调查,一张3寸磁盘价格仅十多元(空白3寸磁盘只有两元左右),而同等字数的纸质志书每本约六十元;制成光盘每张在10~100元之间,而同样容量的纸质志书的价格每套要在三千元左右。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磁盘和光盘的价格还会下降,而纸价却会不断攀升。这一降一升,致使电子版志书和纸质志书的价格优劣十分明显。
第三,检索方便。我们知道,地方志作为一种地情信息载体,查询其中的信息是人们使用的主要形式,而第一界新志书大都没有索引,即使有索引的纸质志书查询起来也很费时费力。如果我们借助光盘,可以十分方便地检索到所需要的地情信息,并将其打印到纸上或拷贝到另一张磁盘上。随着上网志书的不断增加,电子版续志将能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联机检索,到那时,查阅异地的地情信息将会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当然,电子版志书并非完美无缺。譬如,它必须借助“工具”才能阅读,读者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电脑的普及程度不高,等等。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都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下个世纪方志界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电子版志书时代。
二、我国电子版志书的现状和前景
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看到电子版志书,但已见到有关电子版志书的报道。这说明,志界在电子出版方面还刚刚起步。
但是,随着我国电子出版业的兴起和成熟,志书出版加入电子出版行业只是早晚的事情。由于电子版志书采用数字化编码去表示文字、图像、声音,将各类地情信息实行集成化处理和传递,使地情信息的交流活动在视、听全方位同时进行,使地情信息的流动密度和直接性得以提高,具有纸质志书无法比拟的传播效果,一改传统志书比较枯燥的局面,使读电子版志书成为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这对于志书争得更多的读者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版志书取代纸质志书具有必然性。大概也只有这样,方志这一古老的信息载体,才能在21世纪信息社会中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电子版续志对编者的要求
要实现纸质志书向电子版志书的跨越,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我认为,建设一支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电子版志书编者队伍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这是因为,如果想叫电子版续志在保持高质量的前提下获得高速度发展,编者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志界,有一句众所周知的话——“有什么样的编者素质,就有什么样的志书质量。”此话虽然不是没有偏颇,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编者素质和志书质量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李铁映同志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名人修名志,高水平的志书需要高水平的人来修。事在人为。关键在于修志队伍。”(《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1997年第5期)传统的纸质志书的编修是这样,电子版志书更是如此。
1、必须是高水平的纸质志书编者。电子版志书编者必须熟悉并精通传统志书编纂的所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应当是一个高素质的纸质志书编者。不仅要掌握地情信息的收集、整理、使用和传播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而且要掌握方志的理论、历史和方法等方面的基本问题。一句话,电子版志书编者要具备传统方志编者的全部技能。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志书编者不能编出高水平的纸质志书,绝不可能编出高品位的电子版志书。
2、必须掌握与电子出版有关的基本知识。电子版志书从内容上讲,除纸质志书通常所有的文字、图片之外,还要有纸张介质所无法容纳的声音、影像等地情信息。并且要把文、图、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地情信息由编者通过计算机程序将其天衣无缝地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成为一种立体的“书”。这种集多种媒体和行业于一身的电子版志书,要求编者必须具备文字、音乐、美术、计算机科学等多方面的修养和较高的组织策划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版志书的多媒体特性,使读者在了解地情信息的同时得到高水平的视听享受。
一般地说,电子版志书的生产要经过下面几个基本环节,编者要掌握这些环节的基础知识和主要技术。首先要收集入志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表格、音乐、影像等。哪些地情信息用哪种形式反映效果更好,要通盘考虑,不可受音乐、影像等形式的迷惑而过多地采用,应重点考虑那种形式能更好地反映地情。这一点,在制作光盘时要特别注意,以避免搞出来的电子版志书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损害对地情信息地忠诚反映。
其次,要对电子版志书进行整体创意和策划,这有点类似于纸质志书的框架设计。不论传统志书还是电子版志书,其总体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志书的质量。在新颖的创意和周密的策划基础上,对所有的入志信息进行数字化。
最后,将数字化了的入志地情信息,用计算机程序衔接起来。一部电子版志书就制作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光盘的复制和发行了。
从以上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电子版志书的制作很像影、视剧的拍摄,而电子版志书的编者犹如影、视剧的导演。电子版志书和传统志书一样,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我们知道,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方志界不可能大批引进计算机专业人员,分工很难细化和专业化,这就需要志书编者成为多面手,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目前情况看,一位电子版志书编者,起码要有崭新的时空概念、强烈的竞争意识、浓厚的开拓创新精神、广博的中外文史知识、娴熟的电脑技术,等等。
黑龙江史志,1998,(2):19—21.